网络教研-教研网络图-教研网络建设
浙江省农村教师网络教研平台使用影响因素研究张璇
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网络教研为教师构建了自由且灵活的协作交流平台,然而其效果并不突出,还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以浙江省农村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基于 UTAUT 模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影响农村教师网络教研平台使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分辨出这些因素的影响力大小,并且提出提升农村教师网络教研平台接受程度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教师对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进而推动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教研;农村教师;UTAUT模型;影响因素
2096 - 0603 这一文献在 2018 年,其文献标志码为 A,且属于 G642 类别,在 13 期当中,其页码为 0006 至 0001 页。
一、研究背景
教育信息化进程持续深入,网络教研弥补了传统教研活动单一且封闭的缺陷,给教师提供了能共享信息化资源的空间,推动了自我反思以及合作交流。研究网络教研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网络教研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平台搭建、功能分析和活动设计方面。关于其有效性的研究数量不多。尤其针对农村教师网络教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非常少。在实践中,农村教师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效果不理想。他们的使用意愿不强。总体参与度也不高。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不多。农村由于其特定的政治、文化、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网络教研平台在农村教师中的开展变得很艰难。有鉴于此,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以 UTAUT 模型为基础,对影响农村教师使用网络教研平台的因素展开研究,并提出提高农村教师对网络教研平台接受程度的措施。
二、理论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模型(UTAUT)在评价技术接受和采纳行为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它整合了综合信息技术接受领域的八大著名理论,并且将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当作信息技术采纳和使用的四个核心决定因素。在浙江省农村教师网络教研平台使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依然把以上这四个要素作为核心要素。本研究确定了性别、教龄和使用经验这三个因素为调节变量,并且排除了自愿性。
本研究依据 UTAUT 模型认为,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和便利条件对农村教师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意向有正向影响。在这些因素中,前三个因素对农村教师使用网络教研平台行为倾向的影响会受到“性别”以及“使用经验”的调节作用,男性教师所受的影响更大,无使用经验的教师所受的影响也更大。另外,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意向会受到“教龄”的调节。教龄大的教师对其影响更大。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的数学模型所确定的回归方程具体如下:Y 等于 E 加上 a 乘以 X1 再加上 b 乘以 X2 加上 c 乘以 X3 一直加到 k 乘以 X10 再加上 ε 。
其中,Y 代表网络教研平台的行为态度,E 是常数项,X1 表示一个变量,X2 表示另一个变量……X10 表示第十个变量,a 表示 X1 的回归系数,b 表示 X2 的回归系数……k 表示最后一个变量的回归系数,ε 为误差项。
浙江省 40 所农村学校开展了调查。调查问卷包含基本信息部分以及正式问题项。基本信息包含性别、教龄等内容,还包含是否使用网络教研空间以及使用频率等。正式问题项采用五点量表。共发放问卷 200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583 份。其中有 805 人有新型学习空间的使用经历。
这也是性别不是农村教师使用网络教研平台的影响因素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教龄存在调节效果,且这种调节效果是显著的。其中,教龄较小的教师,他们对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意向更大。
四、结论与建议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网络教研资源对农村教师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网络教研平台存在权限问题以及资源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使用效果。所以,我们应当配置专人来管理资源库,并且鼓励教师积极贡献教学资源,以此加强资源建设。同时,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对其使用效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平台主管部门要积极利用新技术,设计出有效的导航。同时,要提升平台的速度流畅性。还要提升平台的共享程度,以此来解决沟通问题。
参考文献:
吴徐兵对网络教研建设进行了研究并做了初步探索。该研究成果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 年第 6 期。
马卫民于 2009 年在河北大学完成了关于网络教研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并获得相应学位。
任丽燕进行了关于影响教师网络教研有效性因素的研究,该研究的学位授予单位是辽宁师范大学,时间是 2012 年。
边志贤、熊才平以及杨文正等人提出,网络教研被纳入了教师继续教育学分考评体系,并且构建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还进行了仿真研究。此成果发表在《中国电化教育》2013 年第 11 期。
-全文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