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18 00:33:16

企业所得税案例-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题-税务会计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

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真实案例

纳税筹划+合规方案落地执行(点击咨询)

税收园区政策一览表

企业税收筹划真实案例分析

新企业所得税法从 2008 年 1 月 1 日开始施行至今已有十几年。企业对于企业所得税筹划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要求在合法合理的范畴内开展税收筹划,目的是让企业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

会计政策选择是当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筹划的重要指导方法,同时也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简要概括会计政策和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内容,接着探究在会计政策选择下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具体运用。

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各行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残酷的商业竞争。在这样的环境下,税收筹划显得很重要。从国际方面来看,税收筹划在发达国家十分普遍,早已成为一个成熟且稳定的行业,有相当多的从业人员,并且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

许多企业和公司经常雇用高级专门人才来进行税收筹划活动,目的是节省税金支出。尤其是大企业,在其财务决策计划中已经形成了纳税筹划先行的习惯性做法。企业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中处于位居第二的位置,仅次于排名第一的增值税,它是规范、完善企业再分配的主要方式。所以企业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对企业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概述会计政策与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

会计政策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时所采用的会计原则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的统称。通常情况下,企业在开展经济活动时,由于活动类型和内容的不同,会出现同一项经济业务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进行处理的情形。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所采用的会计处理应当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符合。

企业在缴税过程中,所上缴税额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来确定。因为企业与企业的发展情况存在差异,所以企业之间的所得税筹划方案各不相同。企业的会计利润是相同的,但是由于会计政策存在不同的选择,所以会导致所缴纳的税额不同。因此可知,企业在税收筹划方面的合理性能够对企业的经济利益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企业需要提升对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务必确保税收筹划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尽可能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在企业所得税筹划中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运用分析

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筹划时,会计政策选择的范围较为广阔,涵盖了企业的各个方面。下文分别从人力成本、销售结算方式、存货计价方式以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折旧与摊销等几方面,对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进行具体分析,目的是确保会计政策选择在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中具有合理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https://img1.baidu.com/it/u=1846001873,339964339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13

人力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其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尤其对于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占比甚至能达到 20%至 30%。所以,对人力成本进行税收筹划是很有必要的。

人员工资税收优惠在企业所得税中,对于员工工资福利等的税收优惠规定里,残疾人工资 100%加计扣除这一政策较为优惠。倘若企业在允许的范畴内大量雇佣残疾人,不但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而且能够为企业节省不少企业所得税。

2018 年开始制定工资制度。一般企业中,职工教育经费在税前列支时,其额度由原来工资总额的 2.5%提升到了 8%。企业在制定工资制度时,可以把部分奖金或福利通过提供进修机会或培训的方式奖励给员工。这样做,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既减少了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支出,又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节省企业的所得税支出。

企业所得税法和相关税收法律规定,销售结算的方式不同,企业收入时点的要求也不同。企业如果能依据法规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和销售方式,那么不仅可以提高销售收入,还能够达到延迟纳税或减少企业所得税税收的目的。

促销活动时,赠品的税收筹划方面,“买赠”这种销售方式已在商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普遍应用。企业所得税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依据《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 号)的第三条规定,企业通过买一赠一等方式组合销售本企业商品,这种情况不属于捐赠行为。并且应当将总的销售金额按照各项商品的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分摊,以此来确认各项商品的销售收入。企业在销售时,最好把产品与赠品开具在同一张发票上。在进行会计处理时,最好依据税法规定确认销售收入,同时分别确认成本。如果将赠品计入营业外支出或销售费用中,这种做法容易被认定为视同销售。

采用预收账款销售方式。依据《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8〕875 号)的规定,当销售商品采取预收款方式时,是在发出商品的时候确认收入。所以,企业在发出商品的时候再开具发票,就能够延迟缴纳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的时间,这样也就可以为企业降低资金成本。

存货计价能够对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的大小以及企业的利润。《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应该采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者先进先出法来确认发出存货的成本。计价方法有所不同,就会对企业的纳税产生不同影响。从企业税收筹划角度来看,企业在选择采用某种计价方法之前,需要先考虑好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企业是否处于所得税的优惠期。若处于所得税优惠期,企业能够发出成本较低的存货,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会使应纳税的所得额增加,从而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

第二,涉及企业存在的宏观环境。当存货的价格呈现下跌趋势或者上涨趋势时,企业需要采用不同的、适合当时情况的计价方法,这样做能够减少应纳税的所得额以及当期的税负。

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结构里占比较大,所以每年的折旧金额对企业而言是不小的负担。近年来,为了鼓励企业投资固定资产建设,出台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折旧政策。并且在年度申报的时候,选择加速折旧的税收优惠,以此来达到延迟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无形资产在企业的资产结构里,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费用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也与之相伴。因此,在企业的税收筹划中,无形资产的研发费用筹划是需要企业予以重视的。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发生的费用,通常会计入当期成本。只有当无形资产满足特定条件后,才可以将其资本化并计入无形资产成本。所以,对无形资产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进行划分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政策发生变化,这让企业的税收筹划有了更广阔的利润空间。企业需充分结合新政策规定,把资金向研发活动倾斜,这样既能让企业保持较大竞争力,又能达到节税减税的目的。

存货计价会对成本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的大小以及企业的利润。在所得税的优惠期,企业能够发出低成本的存货,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会增加应纳税的所得额,从而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

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实战案例

小公司与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税负对比案例

一、客户需求(客户基本方案)

李女士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创业,在某小学附近开办了“小饭桌”,其性质是个人独资企业(以下简称甲企业)。每年能获得 100 万元的利润总额,并且假定不存在纳税调整事项。在 2020 年度,李女士打算依旧以个人独资企业的形式来对“小饭桌”进行经营。

https://img0.baidu.com/it/u=2994138841,332559738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二、客户方案纳税金额计算

甲企业无需缴纳所得税,而李女士则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100 乘以 35%再减去 6.55 等于 28.45 万元。

三、纳税筹划方案纳税金额计算

建议李女士设立乙公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经营“小饭桌”,并且把乙公司获得的利润留存于公司层面以继续扩大经营。从 2019 年度开始,对于小型微利企业,若利润总额(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那么企业所得税的实际税率仅为 5%。需注意,此规定在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期间有效。

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予以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100 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在此期间,只需按 2.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乙公司需缴纳企业所得税:100 乘以 25%再乘以 20%然后乘以 50%等于 2.5 万元。

通过纳税筹划,每年能够节省的税额为 28.45 万元减去 2.5 万元,即 25.95 万元。

四、本案例涉及的主要税收制度

(一)个人独资企业纳税制度

《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规定:在境内,企业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以下统称企业)也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它们需依照本法的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本法。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所说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指的是依据法律以及行政法规而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指的是从事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并且同时满足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 300 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 300 人,资产总额不超过 5000 万元这三个条件。

从业人数包含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以及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所说的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需要按照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来确定。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间存在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情况,就以其实际的经营期当作一个纳税年度,以此来确定上述相关的指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所得税案例-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题-税务会计企业所得税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