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黄-中药黄柏-中药黄芩
人们常常说精神状态不佳,总是感到困倦且乏力。除了没有休息好这种情况之外,还有可能是体内湿气比较重导致的。湿常常和热结合起来致病,分别能引发脾胃、肝胆以及下焦的大肠、膀胱等脏腑或者皮肤筋脉的病症。湿热伤人在初期阶段主要会侵袭上焦,其特点是热的征象不是很明显,重点在于湿,病位主要在肺和皮毛。症见恶寒较重,微微发热,头部像被包裹着一样沉重,肢体感觉困倦,胸部感到闷塞且无汗,舌苔白腻,脉象濡缓。在湿热为患的中期阶段,湿热传入到中焦脾胃,会出现身体发热但不明显,午后发热较为厉害,胃脘腹部痞满胀闷,呕吐恶心且不想进食,口渴但饮水不多,尿液发黄、大便稀溏等常见症状的证候。湿热下注是指湿热传入到下焦的大肠与膀胱所反映出来的证候。症见小便短且颜色发红,口渴但喝水不多,或者大便不通畅,小腹坚硬且胀满,胃的纳食功能不佳,头部胀且昏沉,身体沉重且疲乏,舌苔呈黄色且腻,脉象濡且数等。今日就来和大家谈一谈针对三焦湿热的三种药物。简 介
黄芩属于唇形科,其为黄芩的根。它的性味是苦寒的,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医学启源》中说“黄芩,可用于治疗肺中的湿热,能医治上部有热导致的眼中红肿充血,当瘀血壅盛时,这是必定要用的药物”。
黄连属于毛茛科,其根茎可入药。它的性味是苦寒的,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以及泻火解毒的功效。
黄柏属于芸香科,是黄皮树的树皮。它的性味是苦寒的,归肾经和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以及除骨蒸的功效。
此三味药的性味皆为苦寒。它们都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常被用于治疗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的病症。它们常常相互配合使用。然而,黄芩更擅长泻上焦的肺热,肺热咳嗽的患者多会使用它。黄连更偏向于泻中焦的胃火,并且在泻心火方面很擅长,中焦湿热泻痢、痞满呕逆以及心火亢盛、高热心烦的患者多会使用它。黄柏更侧重于泻下焦的相火、除去骨蒸,湿热下注的各种病症以及骨蒸劳热的患者多会使用它。
临证用药
现代研究
黄芩的有效成分包含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其中包括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黄芩具备较强的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明显地抑制引发病性肌肤的真菌。黄芩煎剂在体外能对多种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且抑制程度各不相同;黄芩煎剂和水浸出物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也有抑制作用;黄芩苷和黄芩苷元能对急、慢性炎症起到抑制作用,还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具有很显著的抗过敏作用;黄芩水煎醇沉液、黄芩苷、黄芩总黄酮等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此外,还具有镇静、保肝、利胆、降压、降脂、抗氧化等作用。
黄连的有效成分有小檗碱、黄连碱。黄连水煎液能抗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小檗碱能抗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此外,它具有强心的作用,还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同时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也具有降压的作用,还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具备抗肿瘤的作用,以及具有降脂的作用。
黄柏的有效成分包含小檗碱和黄柏碱。其中的生物碱,如小檗碱、药根碱、掌叶防己碱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这些成分对白色念珠菌、絮状表皮癣菌、大小孢子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黄柏及含小檗碱能显著抑制炎性增生,还具有抗溃疡和利胆的作用;对流感病毒、乙肝表面抗原有抑制作用;黄柏的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能抗心衰,静脉注射时可抑制心力衰竭病人自由基生成,减少过氧化反应,以此保护心肌细胞并发挥正性肌力作用;它还具有抗心律失常、降压、镇静、降血糖等作用。
使用注意
以上三种药物均需煎服。黄芩的用量为 3 至 10 克;黄连的用量为 2 至 5 克;黄柏的用量为 3 至 12 克。脾胃虚寒者不能使用这三种药物。若用于清热泻火、解毒,应将这三种药物生用。
参考文献
黄雪雪、陈莉以及余丽双等人对黄芩的成分分析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进展的探讨。该研究成果发表于 2020 年的《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刊物期号为 42 卷 02 期,内容涵盖从第 79 页至第 82 页以及第 90 页。
钟赣生编写了《中药学》这本书。这本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出版时间是 2012 年 05 月。
邱艳萍对黄连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医临床研究》2018 年第 10 卷第 22 期,文中指出相关内容在 141 至 143 页。
盖晓红、刘素香、任涛、刘毅和田成旺对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 2018 年的《中草药》期刊上,该期刊第 49 卷第 20 期的页码为 4919 - 4927 。
高妍、周海芳、刘朵和钱芳进行了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探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 2019 年的《亚太传统医药》期刊上,期刊期号为 15 卷 04 期,页码范围是 207 至 209 页。
~END~
西南医大中医院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衷心静配 守护用药安全
追求卓越 引领行业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