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黄-中药黄柏-中药黄芩图片大全
[]黄
大家对清热药并不陌生。像“黄芩”“黄连”“黄柏”这样的药,知道的人肯定更多。在中药学中,“黄芩”“黄连”“黄柏”这三味药被统称为“三黄”。这三味中药都有清热的功效,但根据不同情况,需要对“三黄”进行区别对待。
三
焦
中医将人体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上焦”“中焦”“下焦”,它们也被称作“三焦”。“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特有的名称,其中包含了胸腔和腹腔,人体的多数脏器都在这范围之内。通常把横隔以上的内脏器官当作上焦,像心、肺;把横隔以下至脐的内脏器官当作中焦,比如脾、胃等;把脐以下的内脏器官当作下焦,例如肾、大肠、小肠等。根据人体的上中下三焦进行区分的话,中药“三黄”有相对应的归经或归属。通常情况下,对于上焦疾病,我们常常会使用黄芩;对于中焦疾病,常常会使用黄连;对于下焦疾病,常常会使用黄柏。
01
黄芩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质是寒的。分别归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具备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止血安胎的功效。因为黄芩有老根和新根之分,所以又被分成枯芩和子芩这两种。在传统意义上,采收 2 年的,根比较坚实,被称作“子芩”;采收 3 年以上的,老根会中空,被叫做“枯芩”。枯芩进入肺部能够泻除肺热,其作用主要侧重于上焦。子芩则能够泻除大肠的火热,它的作用更侧重于下焦。
02
黄连
黄连的大名大家都很熟悉,很多歇后语都和它有关,像“哑巴吃黄连”“黄连树下弹琵琶”之类。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者云连的干燥根茎。这三种分别被习惯称作“味连”“雅连”“云连”。它的味道是苦的,性质是寒的。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古人认为黄连的味道是苦的,能够泻心。黄连在治疗心火引发的各种疾病时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连药材中所含有的小檗碱,具备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还具有抗细菌毒素等抗炎的功效,同时还有降血糖等作用。
03
黄柏
黄柏在现今临床使用中分为关黄柏和川黄柏这两种。它们的区别在于来源不同。川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关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然而,在性味归经功效方面是一致的,都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作用。盐炒之后能更增强滋阴降火的功效。临床常被用于阴虚火旺和盗汗骨蒸的病症。从归经和功效上来看,黄柏的功效作用更偏向于下焦。
因此,“三黄”都具有清热功效。然而,它们各自的功效偏向有所不同,这就使得“三黄”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辩证使用。不能一有热就把各种清热药都用上,而且不管是“三黄”还是其他清热药,它们的苦寒之性都比较强,容易对脾胃造成损伤。当我们自己觉得需要用到这些清热药或者某个具有清热功效的中成药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药品的说明书,或者直接咨询药师或者医师。
供稿:上海市中医医院 薛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