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黄-中药黄柏-中药黄芩图片大全
点击上方的蓝字“药材会”,接着点击右上角的“...”,然后点选“设为星标”,这样就不会错过每篇好文章啦。中药三黄包括黄芩、黄连、黄柏,它们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这三种药物常常相互配合、巧妙搭配,能够清除上焦、中焦、下焦的各种火气。
一、黄芩(善上焦)。
黄芩是唇形科植物,其干燥根为主产之物。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等地有产出。可在春、秋二季进行采挖,采挖后需除去须根和泥沙,晒过之后撞去粗皮并晒干,再切成薄片。以表皮呈棕黄色且切面颜色为黄色的为佳。
1.【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主治】能泻火解毒,还可止血、安胎。用于湿温以及暑湿病症,可缓解胸闷呕恶症状;对于湿热痞满有效;能治疗泻痢;可应对黄疽;对肺热咳嗽有作用;可治高热烦渴;能处理血热吐衄;可应对痈肿疮毒;对胎动不安有疗效。
黄芩属于苦寒清肃类的药物。它擅长清除肺、胆、脾、大肠、小肠等经的湿热。尤其在清除中上焦的湿热方面很有专长,是清热燥湿的重要药物。
《神农本草经》载其'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
黄芩常被用于湿温这种病症,也用于暑湿。当出现湿热郁阻的情况时,它可用于胸脘痞闷。在恶心呕吐的症状中,黄芩也能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大肠湿热所导致的泄泻痢疾,黄芩有疗效。此外,在湿热黄疸的病症里,黄芩也可加以应用。
《名医别录》载其'疗痰热'
《滇南本草》载其'上行泻肺火'
黄芩能很好地清肺火以及上焦的实热。所以,它经常被用于肺热壅遏的情况,此时肺会失去清降的功能,进而出现咳嗽痰稠的症状。同时,黄芩也常用于外感热病中,当中上焦有郁热时,会导致高热烦渴的症状。
黄芩性苦寒。它善于泻去亢盛的火,从而起到凉血止血的作用。它还能清除胞宫的热,以此来安胎。所以,黄芩可被用于因血热妄行而导致的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病症,以及因热扰胞宫而引发的胎动不安等情况。
黄芩有较强的泻火解毒之力,也有消肿止痛的作用。它可以用来治疗火毒炽盛所导致的疮痈肿毒以及咽喉肿痛。
4.【配伍应用】黄芩可配黄连:
黄芩的长处在于能清肺火,还能去除上焦和中焦的湿热;黄连善于泻心和胃的火,能够祛除中焦的湿热。
两药合用,其清热燥湿的作用显著提升,泻火解毒的作用也明显增强。这种组合适用于上焦和中焦火热炽盛所引发的高热头痛情况,也适用于目赤肿痛的状况,还适用于齿龈肿胀的情形,同时适用于口舌生疮的现象,以及湿热泄泻或者痢疾等病症。
5.其代表方剂有: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
功能是解表,主治是清里。适用于有协热下利的情况,具体表现为身热且下利,胸脘部位烦热,口干并作渴,喘气且出汗,舌头红、舌苔黄,脉象数或促。
6.其中成药有:芩连片。
http://t15.baidu.com/it/u=1722779222,1031463991&fm=224&app=112&f=JPEG?w=500&h=500
药物组成:黄芩、黄连、黄柏、连翘、赤芍、甘草。
主治:可消肿止痛。用于脏腑蕴热的情况,也可用于头痛目赤之时,还能用于口鼻生疮之际,同时能治疗热痢腹痛,对湿热带下有效,也可应对疮疗肿痛。
注意:本品苦寒伤胃,故脾胃虚寒者不宜,泄泻腹部凉痛者忌服!
二、黄连(善中焦)。
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为毛莨科植物,其干燥根茎有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味连和雅连主要产于四川、湖北,云连主要产于云南。在秋季进行采挖,采挖后除去须根及泥沙,然后进行干燥,再撞去残留须根。之后切成薄片。以切面鲜黄且味极苦者为最佳。
1.【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2.【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可用于湿热导致的痞满症状,可用于呕吐且吞酸的情况,可用于泻痢病症,可用于黄疸病症,可用于高热且神昏的状况,可用于心火亢盛的情形,可用于心烦而难以入睡的情况,可用于心悸而不安宁的状况,可用于血热导致的吐血、衄血,可用于目赤病症,可用于牙痛病症,可用于消渴病症,可用于痈肿疗疮病症;还可外用治疗湿疹,可外用治疗湿疮,可外用治疗耳道流脓。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
萸黄连疏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黄连苦寒,其清热燥湿的力量比黄芩强。黄连擅长清除中焦的湿热。因此,黄连可用于湿热阻滞中焦,导致气机不畅,脘腹痞满,恶心呕吐吞酸等症状。
《神农本草经》载黄连主'肠癖腹痛下痢'
刘完素说“能够降火祛湿,并且能止住泄痢,所以在治疗痢疾时把它当作主要药物”,它是湿热泻痢的重要药物,可用于湿热导致的泻痢以及腹痛、里急后重的情况。
《珍珠囊》称其用途有六:一是能泻心火;二是可以祛中焦的湿热;三是各种疮疡必定会用到;四是能够祛风湿;五是可治疗赤眼突然暴发;六是能够止住中部出现的出血。
黄连可入心经。它具备泻火解毒的功能。尤其擅长清除心经的实火。可用于治疗热病、高热神昏等病症。也可用于治疗心火亢盛导致的心烦不寐、心悸不宁等情况。还可用于治疗热盛迫血妄行所引发的吐血衄血。
黄连可入胃经,它擅长清除胃火,因此能够用来治疗胃火引起的牙痛以及消谷善饥的病症。黄连还能进入肝经,同时可以清除肝火,所以可用于因肝郁化火而导致横逆侵犯胃部所引发的呕吐吞酸等情况。
黄连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也能泻火解毒。它尤其擅长治疗疔毒。在临床上,常用于热毒炽盛的情况,像目赤肿痛、口舌生疮以及痈肿疗疮等病症。此外,黄连外用还可以治疗湿疹、湿疮和耳道流脓。
4.其代表方剂有:
①. 泻心汤(《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大黄、黄连、黄芩。
病症表现为:心脏下方痞满,按压时柔软,心中烦躁且口渴,小便颜色发黄发红,大便不畅或者秘结,或者出现吐血、鼻出血的症状,舌头颜色发红、舌苔薄且发黄,脉象为数脉。
②.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药物组成: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https://img0.baidu.com/it/u=2713049670,311267226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319
功能是泻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证,其症状表现为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还可表现为热病吐血、衄血;或者热甚会发斑;亦会出现身热下利;或是有湿热黄疸;以及外科的痈疡疗毒,小便呈黄赤色,舌红且苔黄,脉象数而有力。
添加助教老师参加学习
三、黄柏(善下焦)。
黄皮树是芸香科植物,其干燥树皮被习称为“川黄柏”。主要产于四川、贵州。剥取树皮后,要除去粗皮,然后晒干,再切丝。以皮厚、色鲜黄、味极苦的为佳。
1.【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能够泻火除蒸,还可解毒疗疮。可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等病症。盐黄柏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可用于阴虚火旺以及盗汗骨蒸的情况。
黄柏味苦且寒。苦的特性能燥湿,寒的特性能清热,所以它是清热燥湿的重要药物。然而,它的作用偏向下焦,尤其擅长清泻下焦的湿热。因此,凡是湿热蕴结在下焦的病症,都应当首选黄柏。黄柏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躄等因湿热而患病证。
黄柏能进入肾经。它可以泻去肾中的虚火。具有制伏相火以及退除骨蒸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因阴亏而内热所导致的骨蒸劳热、盗汗以及遗精等病症。
黄柏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也有泻火解毒的功效。它可以用来治疗因火热毒盛而导致的疮疡肿毒,还能治疗由湿热毒邪引起的湿疹湿疮。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能取得效果。
4.其代表方剂有:白头翁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能是清热解毒,主治是凉血止痢。它适用于热毒导致的痢疾,病症表现为腹部疼痛,里急后重,肛门有灼热感,排出的粪便夹杂脓血,红色的多白色的少,口渴想要喝水,舌头红舌苔黄,脉象弦数。
四、总结:
黄芩的根走上焦;黄连的根茎走中焦;黄柏的树皮走下焦。这三种药都具有味苦性寒的特性,并且都能起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
三药常常相互配合使用来治疗湿热以及火毒等各种病症:包括湿热导致的泻痢、湿热引发的黄疸、热毒引起的痈肿、目赤出现的肿痛、血热引发的吐鲤以及其他脏腑出现的火热证。
黄芩善于泻肺火从而清除中上焦的实热,所以能用来治疗因肺热壅盛而导致的咳嗽痰稠。它还能治疗上焦热盛引发的高热烦渴以及尿赤便秘。同时,黄芩具有清热安胎的功效,可用于因热邪干扰胞宫而出现的胎动不安。
黄连能很好地清心胃之火,从而去除中焦的湿热。它还有止呕消痞的功效。尤其擅长治疗温病热入营血所导致的神昏谵语、心烦不寐,以及胃火牙痛、口舌生疮,还有肝火犯胃引起的呕吐吞酸、湿热痞满,以及胃火炽盛导致的消谷善饥。
黄柏能除下焦的湿热,还能泻相火、退虚热。它尤其擅长治疗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的病症,以及下焦湿热导致的淋浊、带下、阴痒、足膝肿痛和脚气等病症。
END
温馨提示:本平台会分享健康图文信息,其中涉及到的各类药方、验方等只是供大家参考学习的,不能当作医疗诊断的依据,大家不要盲目去试用,本平台不会对由此而产生的任何责任负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