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18 10:51:04

中药三黄-中药黄芩-中药黄芪作用与功效

中草药世界中,有三味中药被称为“三黄”,它们是黄芩、黄连和黄柏。这三味中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都具备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被赞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如今,一同来了解一下这三味中药的独特之处吧。

[]

黄 芩

黄芩性寒凉且味苦,归属于肺经、胆经、脾经、大肠经、小肠经。它具备清热燥湿的功效,还能泻火解毒以及止血安胎。它是治疗湿热火毒的重要药物,在湿热火毒的病证中被广泛应用。它善于清除上焦的湿热,能除去肺与大肠的火,常被用于治疗肺热咳嗽、高热烦渴、湿热泻痢等病症。《滇南本草》记载,黄芩可上行泻肺火,还能下行泻膀胱火。能治男子五淋,可疗女子暴崩。可用于调经清热,若胎有火热不安,能清胎热,可除六经的实火实热。《名医别录》也有记载,称其能疗痰热,能治胃中热,可缓小腹绞痛,能消谷,利于小肠。能治女子血闭,可止淋露下血,能治小儿腹痛。

用法

https://img0.baidu.com/it/u=1663816242,9242073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4

清热时多采用生用的方式;安胎时大多进行炒用;想要清上焦的热可以用酒炙来使用;要达到止血的效果可以将其炒炭使用。子芩更偏向于泻大肠之火,能清下焦的湿热;枯芩更偏向于泻肺火,可清上焦的热。

黄芩具有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这些功效的发挥与之密切相关。黄芩对常见致病菌有广谱抗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肝炎病毒等也能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它还具有降解毒素的作用,能够抑制体温的升高。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可以看到黄芩被应用。

02

黄 连

比如胃火牙痛、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等。《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连可主热气。它能治疗目痛、眦伤且泣出,还可明目。能治肠游腹痛以及下痢。对于妇人阴中肿痛也有疗效。在《名医别录》中也有记载,称其能治理五脏的冷热情况。能治疗久下泄脓血的病症。可以止消渴。能应对大惊的状况。能除水。利于骨。可调胃。能厚肠。有益胆的作用。还能治疗口疮。

用法

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生产出黄连、姜黄连、酒黄连和萸黄连等中药材饮片。生用时清热的力量比较强,炒用则可以降低它的苦寒性。酒黄连擅长清除上焦的火热;姜黄连能够清胃并且和胃止呕;萸黄连可以疏肝以及和胃止呕。

上述功效的发挥,与黄连具备抗病原微生物、抗毒素、抗炎、解热、降血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紧密相关。黄连具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在中医领域是清热泻火的重要药物。黄连对消化系统存在诸多作用,是治疗痢疾的关键药物,还能抗溃疡、调节胃肠运动。

03

黄 柏

https://img2.baidu.com/it/u=16038977,34574642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黄柏性寒且味苦,其归属于肾经和膀胱经。黄柏具备清热燥湿的作用,还能泻火除蒸以及解毒疗疮。它既能清泄实热从而解热毒,又能清肾火进而退虚热,是治疗湿热火毒的重要药物,在湿热火毒的病症中被广泛应用。可退虚热,能除下焦的湿热。将清实火、湿热以及退虚热集于一身,但凡实热火毒、湿热、虚热等情况使用它都很适宜。常被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导致的带下黄稠、热淋涩痛以及脚气痿蹙等症状。《名医别录》中有记载,称其能治疗惊气处于皮间的情况,能让肌肤变得热赤并起,能使目热且赤痛,还能医治口疮。

用法

黄柏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生产出黄柏、盐黄柏、酒黄柏和黄柏炭等中药材饮片。在清热燥湿解毒方面适宜生用,而在清相火退虚热时适宜用盐水炒制,在止血方面则适宜炒炭。

需要注意的是,“三黄”的药性较为苦寒。它们都具备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常被用于治疗湿热内盛或热毒炽盛的病症。然而,黄芩主要泻上焦肺火,黄连主要泻中焦胃火,黄柏主要泻下焦相火且能除骨蒸,对于湿热下注的各种病症有不同的作用。所以,在使用这些中药时,必须依据个体情况和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用药。

END

识别二维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药三黄-中药黄芩-中药黄芪作用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