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19 01:19:14

集装箱的发展趋势-发展历程及趋势-箱体趋势指标

今年开始后,山东港口青岛港一共新开了 4 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在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建设方面取得了进展。俞方平进行了拍摄(新华社发布了该照片)。

交通运输部近日发布的数据表明,2024 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176 亿吨。全国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 3.3 亿标箱。这两项数据都继续稳居世界第一位。同期,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 10 的港口里,我国占据 8 席。在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 10 的港口中,我国占据 6 席。

我国在数量上保持领先。我国形成了环渤海港口群、长三角港口群、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等世界级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第一名的位置。已建成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以及正在建设的自动化码头数量都居于世界首位。一批近零碳港口正在加速创建。港口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应用在不断增加。绿色集疏运的比重也在持续增长……港口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令人瞩目的答卷。

规模世界领先

2024 年,宁波舟山港完成的货物吞吐量约为 13.8 亿吨。它连续 16 年在全球处于第一位。上海港年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 5000 万标箱。并且创下了全球港口集装箱的最高纪录。

数量不断突破,质量不断提升。这背后,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体现出港口基础设施得到了发展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高度重视,在深水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专业化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宁波舟山港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映入眼帘,巨轮依次相连,矿石的洪流奔涌向前。2024 年 11 月,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首次迎来两艘 40 万吨的矿船同时靠岸停泊。宁波舟山港凭借此成为全球首个能够让双 40 万吨世界最大矿船一同靠接并进行卸运的港口。在这一情况的背后,是“泊位硬件”这一基础在发挥支撑作用。

https://img2.baidu.com/it/u=1828549454,118739809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87&h=303

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任小波进行介绍。2021 年底,宁波舟山港开始了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卸船泊位延伸工程的建设。工程建设完成后,泊位的总长度增加到了 945 米。这样一来,就能够满足 2 艘 40 万吨的矿船同时靠泊的需求。从 2016 年开港开始,该码头已经有将近 400 艘次 40 万吨的矿船进行过靠泊接卸的经验。目前,全球在航行的将近 70 艘 40 万吨的矿船都曾经在这个码头停靠过。

鼠浪湖矿石中转码头的升级体现了我国港口整体能力的提升。持续投入后,我国目前已构建起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的港口群,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多年来一直位居世界首位。2023 年,交通运输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沿海和内河港口码头改建扩建工作的通知》,促使港口码头改扩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到 2023 年底时,我国拥有万吨级及以上的泊位有 2878 个。这个数量是 10 年前的 1.4 倍。煤炭、原油以及集装箱等主要货类的运输系统,其港口布局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同时,港口的基础设施水平和韧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新华指数研究院发布了《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综合指数报告(2024)》。全球港口群形成了三大梯队。中国长三角港口群位列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第一梯队。中国珠三角港口群位列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第一梯队。中国山东港口群位列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第一梯队。

效能不断提升

大是强的基础,然而大未必就强。我国的港口要想一直保持优势地位,就必须持续进行突破,不断提升其效能。在 2019 年,交通运输部等 9 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自此,港口的发展正式开启了从“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迈进的这一历史征程。

当前,港口存在降本提质增效的需求,且这种需求越来越迫切。整合港口资源以及提高整体竞争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以宁波舟山港为例,从最初的宁波—舟山港,到后来的宁波舟山港,再到如今的浙江省港口高效协同发展,一体化改革之路一直在不断深入。2020 年底,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收购省内其他港口业务的操作,从而形成了更大空间、更高水平的一体化发展态势;2022 年,宁波远洋成为国内港航企业中第一家实现“A 拆 A”并上市的公司;2025 年 2 月 8 日,浙江海港内河航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以此进一步对内河航运体系进行了完善。目前,有 10 个沿海省份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同时,7 个长江沿线省份也组建了省级层面的港口集团。这些举措初步实现了港口资源的集约化以及运营的一体化。

2023 年 11 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以服务创新驱动港口高质量发展”。在此推动下,港口在发展物流服务便利化以及商贸服务协同化方面持续推进。同时,单证实现了无纸化和电子化流转,结算也实现了电子化,线上业务办理等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山东港口烟台港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介绍。以往企业办理散货装船手续,需要花费两天两夜的时间。而现在,只需在 APP 上上传数据,仅仅 1 分钟就能够完成相关手续。

今年春节期间,河北黄骅港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双列连发”,其行程达到 4000 多公里,最终抵达了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在 2024 年,河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同比增长了 8.2%,并且这一进出口额占河北进出口总值的 57.8%。各个港口凭借自身的能力,深入地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服务,并且持续地拓展了海陆双向的服务辐射能力。

转型加快推进

https://img2.baidu.com/it/u=572895176,164441601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444&h=379

如今,现代化港口已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货物交换的场所,它成为了重要的产业集聚的基地以及综合服务的平台。面对其定位和功能所发生的变化,港口必须加快自身的转型,以便更好地去适应这些变化。

自动化有助于提升效率。当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时,一幅繁忙且高效的自动化作业画卷展现在眼前。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软件开发部经理陈强表示,凭借一项新系统的“极速智配”功能,仅仅需要 5 分钟,就能将 2.4 万个集装箱的装卸位置编排妥当,从而保证货物运输的精确无误。近年来,全球港口发展趋势是进行自动化码头的建设或改造,以实现全流程无人自动化作业。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和干散货码头 52 座,并且已建和在建的规模都位居世界第一位。

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全流程,实现了数字化优化资源。其自主研发的“湾区芯”系统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动态优化堆场布局。这一成果解决了自动化港口系统繁多且相互独立导致的数据孤岛问题,减少了作业人员进入自动化区域处理突发事件的次数,从而提升了码头的整体作业效率。广州港南沙四期工程技术部专项经理周兴奎表示。

港口行业智能化发展步入“快车道”。目前,上海洋山港在船舶靠泊计划智能优化后,等待时间得以缩短 15%,每年能节约燃油成本超过 1 亿元;天津港研制出了“智能水平运输系统”,其设备调度的响应时间仅为 0.1 秒;厦门港远海码头打造了 5G 全场景应用港口,无人集卡的定位精度达到了厘米级。

绿色化注重长远。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黄勇进行了介绍,宁波舟山港的“水运港—船多能源融合技术及集成应用”示范工程,借助建设一系列风电、光伏等一体化综合能源站,达成了全码头绿色能源供应的目标。目前我国有多个绿色低碳的智能码头在加快建设,不单单是宁波舟山港。并且绿色技术的突破正在对港口经济结构进行重构。

取得这些成就,彰显了中国港口的硬核实力。这些成就也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中国港口正凭借不断增强的能力,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中国港口正以不断增强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在“魅力大港活力中国·世界一流港口建设”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上如此说道。(本报记者 齐 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集装箱的发展趋势-发展历程及趋势-箱体趋势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