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19 05:06:52

一次快乐的旅行-旅行快乐的图片-旅行快乐的心情短语

作者简介

范昭诚老师,其笔名是鹤逸山人。他是明伦书院的人文艺术顾问,是来自台岛的学者。他还是中国传统字画、雅石和古董家具的收藏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空间的设计师,也是中国佛教名山启慧游学的导师。

读书和旅行人

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哲人如是说。

古人说:读很多的书,行走很多的路,是有其道理的。知识与行动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配合,所得到的结果便是真理。

余秋雨谈及万卷书和万里路的关系时说道:“若没有万卷书和万里路两者,那么路,就如同书一般!”他的这番话是有道理的。旅行就像是心灵在进行阅读,而阅读则宛如心灵在展开旅行。倘若不读一些书,那么你眼中所看到的风景仅仅只是图片而已;倘若有万卷书作为底蕴,那么你所看到的一块碑、一段残垣、一条不起眼的小河,或许都能成为最美的风景。

不读书的人,他们的旅行只是一次次的观光。他们的意识仅仅停留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那个层次。而当有了大量的阅读之后,旅行才会具备厚度和宽度,也才会拥有数不清的乐趣。

https://img0.baidu.com/it/u=3116319997,381354685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84&h=91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乃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具有超然物外的洒脱。读书与旅行,既是令人快乐的事,也是高雅的事,皆为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以此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与素质。旅行如同读书,读山山水水,读人生的各种形态,读各地的风土人情;而读书就像是心灵的旅行,在文字中进行旅行,在散发着香气的书页里游走,在先哲的思想中吟咏。

读书是我的最爱之一,它能让我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旅行也是我的最爱,能让我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动静结合,既可以在读书时静享内心的宁静,又能在旅行时感受外界的活力。劳逸搭配,读书是一种精神的滋养,旅行是一种身体的放松。这两者结合,便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境界。

放 下

放下是一门人生高深的学问。

年轻时,追求是一种高度;退休后,放下是一种境界。

人生如同走路一般,所背负的东西越多,行走起来就会越觉疲惫。只有懂得放下,才能够轻松地继续前行。而学佛修行也是这样的道理,只有少装载一些杂念,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才能够在道业上取得成就。

佛教中的弥勒菩萨,平时置于寺庙一进门处天王殿的正前方,以笑眼观看着世间之人。他身旁放置着平时背负的布袋。此图像向我们传达,弥勒菩萨“以平等心,成喜悦相”,对任何众生都一视同仁,不存在分别心;做任何事都怀着欢喜心,甘愿承受,对身边发生的任何事物都心存感恩,如此一来,人生必定会宁静祥和,身心也能安泰。

https://img2.baidu.com/it/u=1281703012,128218689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84&h=912

弥勒菩萨的形象向我们传达着:“行走时是布袋,坐着时是布袋,放下布袋,那是多么的清凉自在啊。”倘若人生的包袱一直背负在身上,且不愿意放下,必然会产生诸多的压力以及无奈!

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修行的功夫从何处体现呢?一是“看破”,二是“放下”。只有看破了,才能获得自在;只有放下了,才能得到解脱。自在能让你身心宽松柔软、安顿下来;解脱乃是人生最大的福德,不会被事物束缚,来去自如,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潇洒自在,毫无牵挂,这便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最高境界。

看不透,难以放下,“罢碍”“牵掛”“不安”这些情绪,注定会在一生中与你相伴。

文末留言功能已开通

欢迎发表您的感悟和见解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次快乐的旅行-旅行快乐的图片-旅行快乐的心情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