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年龄最小-诺贝尔文学奖年获得者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出了批准的决定,有 66 座城市得以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在这些加入的城市中,南京被选中成为“文学之都”,并且南京是中国第一个获得此称号的城市。南京的文化资源很丰厚。中国的第一个“文学馆”诞生于南京。第一部诗歌理论和批评专著《诗品》诞生于南京。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文心雕龙》诞生于南京。第一部儿童启蒙读物《千字文》诞生于南京。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昭明文选》诞生于南京。
在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约有一万部文学作品是在南京写作的,或者与南京存在关联。《红楼梦》与南京紧密相连,《本草纲目》也与南京有关,《永乐大典》同样与南京密不可分,《儒林外史》等经典之作也和南京有着紧密的联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的获奖作品《大地》是在这里完成创作的。
巴金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他和南京这座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城市的每一隅留下了文学的踪迹。
https://img1.baidu.com/it/u=972695780,321857766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9
在评选世界“文学之都”之际,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他是 200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推荐南京说:南京很美丽,有着深厚的文学历史积淀。在南京生活和教学,让他感觉很舒适。在南京,他见到了诸多作家,并且深度参与了他们的文学活动。南京在我看来,既是中国很有文学创造力与活力的城市之一,又是出版业以及翻译业的中心。
文化学者余秋雨对南京的文化特色作出如下评价:别的故都会将历史浓缩在宫殿之中,然而南京却把历史溶解在了自然里面。
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去看,南京特别具有文学之都的潜质。整个城市的气息带有一种文学腔调,它可以是慢的,也可以是优雅的,还可以是寂寞的,甚至能是饱经沧桑的。南京人既有国际开放的视野,又能沉下心来阅读,对作家怀有发自内心的尊重。
这些文化学者、作家给出了评价和感受,我们由此看到,南京的历史、文化、气质以及精神特色起到了重要作用,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文明与现代文化相互辉映,正是这些因素成就了它“文学之都”的美誉,也构成了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瑰丽的文学风情。
https://img0.baidu.com/it/u=3945435256,279665191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64&h=500
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之后,作家叶兆言表示:“文学之都的首要标志并非是出现了某些作家,也不是获得了这样那样的奖项,而是一个城市对文学所怀有的热情。”确实,什么样的城市具有文学氛围呢?在这样的城市里,人们以谈论文学、热爱诗歌为傲。不分男女老少,都在捧书阅读,书香四处弥漫,这是随处可见的文化景观。各色书店、书屋、书亭在城市的通衢大道和街头巷尾林立。作家论坛、文学沙龙、读书会成为人们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城市充满着活泼生动的文化艺术气息。公共空间让文学朗诵者、诗人、艺人、画家能够在天空下自由地进行表演……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所向往的“文学之都”吗?
这几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文化失落、历史遗迹消失以及千城一面等。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将城市的历史情感、文化认同、共同记忆、公民参与以及城市美学与城市的现在、未来和创造力紧密相连。这样能让城市居民既获得宜居的生活,又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拥有精神的富足,进而更具归属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本文的出处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若想阅读更多精彩的资讯,那就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