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乒乓球女教练教学视频-乒乓球队女子教练
03:40中国乒乓球队与其他运动不同,不存在惊喜。在 2005 年竞聘女队主教练时,我曾说过这样的结束语:给我一次机会,我将延续中国乒乓球队的辉煌。
运动员练到一定境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对他们而言,理解和阅读能力的要求,甚至比技战术能力还要高。
这些发言掷地有声,它们出自我们本周《体坛佳音》的主人公。这位主人公是前国乒女队主教练,如今是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施之皓。在节目里,这位国球大师不仅时常说出金句,还为我们传递了许多他个人对乒乓球的深刻理解。听过这个节目,大家会对国球有新的认识。专访虽然略长,但值得大家看完。
作者帆船奥运冠徐莉佳与施之皓
施指导语录
“在国外乒乓球只是一份职业,在国内它才是一项事业!”
我与曹燕华、郭跃华等一批中国运动员一同,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先后前往德国,有的打球,有的执教,有的生活。套用一句歌词来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方面我们希望去外面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开阔眼界;另一方面,当年在国外从事乒乓球工作的经济待遇确实比在国内强很多。我们当时在国外的月薪,在国内人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我那时在德国一直讲,要是我们回国之后的收入能达到在德国的三分之一,那我们肯定会回来。到了 1997 年,我们国内的收入还是不高,只是最近这几年才逐渐好起来。然而我们之所以选择回来,是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要从事乒乓球这项运动的话,就必须回到中国。在国外,乒乓球是一种职业,我们凭借出卖技术来获取钱财;但在国内,它是一份实实在在的事业。这也是为什么乒乓球在我们国内长盛不衰的原因!”
80 年代初期,国乒有四元虎将。从左至右分别是:谢赛克、蔡振华、郭跃华和施之皓。
我和曹燕华一起做出了回到国内的决定。做事业之外,回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家儿子那时候快四岁了。他出生在德国,这个年纪差不多该进幼儿园了。我觉得这是个关键时期,因为他一进幼儿园,我们或许就回不来了,要是他从小接受德国的教育和环境,之后再想融入中国社会就会很困难。我们终归是中国人,我们的传统观念是一切都要为了孩子。正因如此,在 97 年的时候,我们决定马上回国。
回国后不久,因为我在国内外有多年的乒乓球经历,当时的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邀请我去国家队任教。毕竟在国内从事乒乓球工作,肯定要去国家队。从国外回来后,生活工作节奏与在国内有很大不同。在德国俱乐部打球时,每天都能回家,一个礼拜大概练几次,就像上班一样。回到中国后,体制发生了完全的改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训练强度在各个方面与国外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这一点来看,我很佩服自己能够从 1997 年开始在国家队担任教练一直到 2012 年。仔细思考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我对乒乓球的热爱。
https://img2.baidu.com/it/u=983307709,44339154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78&h=500
身教重于言教,走出自我的舒适区
我曾说我们运动员和教练员都是“特殊”的人。我们做过统计,2007 年和 2008 年这两年,365 天里,实际工作训练天数有 333 天。稍微夸张点讲,睁开眼是乒乓球,闭眼还是乒乓球。但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份事业,就必须对其负责。俗话说,天才仅占一分,而努力占九十九分。若要将我在乒乓球方面的天分转化为实际成果,那就必须付出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2005 年我开始担当国家女队主教练,并且是通过竞聘上岗的。很多人会讲,“给我一个契机,我将给你带来惊喜。”然而对于中国乒乓球队而言,我觉得不存在所谓的惊喜。我在竞聘发言的最后结束语是,“给我一次契机,我会让中国乒乓球队的辉煌得以延续。”
我做运动员时,大家普遍觉得我有一些天赋,不过比较懒散。但成为教练后,我深深明白身教比言教更重要,要让运动员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这是我从运动员经历中一路体会过来的。例如,在 2008 年带队参加奥运会前的封闭训练第一天,我就把烟戒掉了,一直持续到奥运会结束,大概前后有两个月的时间。当年面对中国的百年奥运梦,我所承受的压力是可以想象的。很多人觉得有烟瘾的人在面对压力时会抽得更厉害,然而我却决定在这个时候改掉这个习惯。因为我希望我的运动员能够看到,我们的主帅为了实现目标都能下定决心去做这样的事情,那我们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我既能驾驶世界冠军,也能从头培养世界冠军”
伦敦奥运会之后,有记者询问我,在伦敦奥运与北京奥运结束之后,我的感受有何不同。我的回答是,北京奥运会的主力是王楠和张怡宁,在我担任主教练期间,她们早已成为大满贯冠军。而伦敦奥运会的李晓霞和丁宁是由我亲自培养的。我能够驾驭这些已经存在的世界冠军,同时也能够从一开始就打造新的冠军,我觉得这是我作为教练最为成功的一个方面。
北京奥运会中国女乒再续辉煌
在所有队员之中,我用于丁宁身上的时间最多。2005 年我开始担任女乒国家队主教练,那时她刚好从二队晋升到一队,我是从小就将她培养起来的。过去有很多人对她寄予厚望,同时也有一些人持反对态度。因为丁宁打球虽有其特点,然而爆发力欠佳,在动作等各方面于乒乓球领域看来也不是特别协调。我看中了她的一点,这一点最为与众不同。她是真的在享受乒乓球。与男运动员相比,女运动员在打球时相对容易消极,情绪波动也较大。然而丁宁并非如此,不管打得好还是不好,她都能从中获得快乐。
做丁宁教练多年,我有意无意地对她的一些习惯进行了改变。例如,她向来不爱吃鱼,于是我就大力鼓励她一定要吃。她起初不理解,之后我向她解释,你不喜欢的事情必须去做,因为你的所有对手永远在做你最不喜欢的事情。你要从生活中去感悟这个道理。
施之皓场外指导丁宁
我做教练有一点遗憾,那就是在郭跃身上。很多人认为郭跃应该成为大满贯,然而她却没有达到外界包括她自己的这种期待。我觉得郭跃本身很聪明,技战术能力也很强,可她对比赛的阅读理解能力稍有欠缺,年少成名让她在心态上有了一定的变化。二来,从打法方面来看,郭跃在进攻和防守上,与张怡宁和丁宁这样的大满贯冠军相比,不是特别均衡,因此她的发挥就不是很稳定。
郭跃北京奥运收获第三
https://img1.baidu.com/it/u=3749520868,3121261954&fm=253&fmt=JPEG?w=500&h=509
再谈莫斯科失利 责任在我
2008 年我们赢得了奥运胜利,此时中国乒乓球队处于最佳状态。到了 2009 年世乒赛,我们的实力达到了一种程度,甚至想要输都很难。到了 2010 年世乒赛,王楠和张怡宁都退役了,为了给伦敦奥运会做准备,我启用了更年轻的丁宁和刘诗雯。她们虽然是新人,但我当时觉得她们的实力足以应对其他对手。
我一直觉得,在封闭训练期间发现问题没什么可怕的。多发现一个问题,多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多一份保障。赛前 35 天,我们在河北正定进行封闭训练,队员们状态挺好,一切看上去都很顺利,找不出太多的问题。但其实我内心隐约觉得不太对劲,不过我也认为即便如此我们也不会输掉比赛,实际上一直都抱着侥幸心理。
2010年世锦赛后相拥庆祝的新加坡队和黯然神伤的刘诗雯
在莫斯科举办世乒赛,前面的几轮比赛我们都以 3:0 的比分获胜。到了决赛前夕,所有的记者和媒体都在宣称,这场比赛没什么可看的了,肯定又是中国获得冠军,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当时我的想法是,丁宁和刘诗雯没有经历过大型赛事,在打决赛时发挥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即便如此,我们的实力还是比对方强,不可能输掉比赛。现在回过头来想,我当时真是被之前多年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变得不知天高地厚了。
我一直觉得,2010 年莫斯科女乒团体世锦赛,中国女队最终输掉了比赛。在这当中,我认为自己应承担最大的责任。因为中国女乒原本是如此强大,却遭遇了失败,这肯定说明我施之皓存在问题。那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我觉得主要是当时我和所有的观众以及媒体朋友都有着相同的想法,那就是中国乒乓球队不会输。如果我的水平和大众的预期一样,那肯定就会出现问题。
中国队员站在亚军领奖台上,脸上露出落寞的神情。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说,没有拿到冠军就被视为失败。
嘉宾简介
施之皓 1959 年在上海出生。1973 年他加入了解放军队。之后进入国家队。1978 年他夺得全国单打冠军。他是右手横握球拍,一面是反胶,一面是生胶,采用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在运动员时期,他曾代表中国参加第 35 届世乒赛和第 36 届世乒赛。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施之皓退役了。之后,他和当时的妻子,也就是世界冠军曹燕华,一同前往日本和德国。他们在那里留学、执教并且打球。1997 年,他开始担任国家女子乒乓球队教练。2005 年,他升任女队总教练。从 2013 年起,他一直担任中国乒乓球学院院长至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