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20 22:30:31

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属于什么行业-企业家属于

企业家精神是一个宏大的课题,我不敢随意议论。然而,企业家精神在经济运行的各个方面都始终存在。早期企业家走出去的探索体现了企业家精神,BAT 的创新力也是企业家精神的一种体现,教授治校同样可以体现企业家精神。

人在构建自身认知时,会逐步搭建起自己的思维体系,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从问题与方法里探寻到规律,由此形成一套独特的方法论。在方法论的根基之上,最终会孕育出一种精神的内核。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家精神是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一个企业家,具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具有契约精神,这决定了企业的格局和边界。一个人的财富有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不动产、证券、股权、艺术品,还可以是个人的声誉、名望、精神以及可变现的认知。企业的价值呈现多种形式。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用户的付费意愿,能够影响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位置,还能够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和回报率。正如官方文件所说:“企业家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支撑。”

私以为,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契约精神很重要。在资源配置中,市场需要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契约。企业家精神的内核应当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是商业的一条底线,对经济运行环境及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契约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企业要依照法律法规,履行合同,对股东、客户、供应商、员工以及合作伙伴都要遵守契约。其二,在法律可追诉的范围之外,依然能够与所有的股东以及企业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建立信任,成为真正有契约精神且有责任感的企业。员工及小型合作伙伴通常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对于国内很多初创型公司来说,它们常常利用制度的漏洞以及弱势群体的心理来钻各种空子。例如,口头承诺给员工的条件不予以执行,而当员工追究责任时,就以没有书面证据为由拒绝执行。比如,当企业的运营环境发生变化或者自身期望更好的合作条件时,就会拒绝履行承诺给供应商及客户的条款。又或者,投资人利用排他期的条款约定,排除了其他投资人的竞争,然而却不履行投资意向协议,导致创业企业错过最佳的时间窗口,这些都是没有契约精神的表现。

https://img2.baidu.com/it/u=1836435587,170533769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04&h=298

契约精神能使企业更好地遵守法律法规,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以人为本的精神则会让企业家更具温度,既刚强又柔和。企业的核心在于人,人是商业的起始点以及内在动力。

以人为本的精神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要能够为下属的成长承担费用,既允许自己尝试错误,也允许员工犯错;其二,大家都熟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许多企业家早已超越生理与安全的需求层次,进入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然而服务于企业的基层员工或许有很多仍处于安全、社交的需求层次。打造稳定且具有高度执行力的团队,企业家需要能够按梯度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具体需求,既包括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也包括激发基层员工的内生动力。从另一个层面来看,创始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或许需要不断进行试错,并且要承担试错的成本。员工的成长情况也是如此,并非一下子就能完成。必须要有一个安全的范围,能够为员工的成长承担费用。很多创始人为了解决企业的短期问题,不惜以高价聘请职业经理人,希望他们能解决企业的所有内在问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完全没有耐心,不去理解企业环境存在的不足,仅仅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空降的职业经理人身上。一旦短期内达不到目标,就会降低其薪资甚至将其开除。简单粗暴的管理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以用户为根本,要以用户的需求作为出发点。许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思维推倒模型,有的是以用户在上,其次是产品,基层架构包括团队、技术、运营等各个模块;而有的则相反,先有自己的团队及各个业务模块,再去匹配自身在市场上的用户。以人为本的精神意味着要考虑与用户建立信任的方式,要考虑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并且要动态地满足用户可变的需求。

三、冒险精神。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谈及企业家精神时,都会提及冒险精神,也就是一种敢于做天下先的精神。企业的战略并非在成立之初就能全面地制定并予以执行,而是需要在市场中不断地进行验证,之后再去进行修正。能够用敏锐的商业触角捕捉到竞争对手看不到的商业机会,能够用前瞻性的眼光进行布局,能够勇于承担风险去开拓,这些都应该是冒险精神的体现。但是冒险精神并非仅仅是去冒险。企业家需要去抉择在何种环境下,以何种方式去冒险。其先决条件必然是看到了风险背后所匹配的潜在收益,同时还需要有一套能够降低风险或者规避风险的执行方案。

在我看来,冒险精神的第一个要素是能够前瞻性地察觉到商业机会。第二个要素是运用合理的方案进行规划,之后再承担风险。大家时常说商业需要顺应趋势去行动,或者说需要把握趋势、明白道理、优化方法,但大的商业机会必然是逆势出击的。两者并不矛盾。前者指的是系统性的机会。后者是在系统性机会还未真正展露之时,看到了处于模糊萌芽状态的机会,并且真正把握住了。在大的、系统性的机会展现之前,企业会遇到各种困难,包括运营、资金、技术、用户接受度等方面。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企业也会面临这些困难。企业家要用自己的思维模型来印证商业判断并坚持观点。如果印证出自己进行了误判,就需要及时修正。在合理范围内承担风险,通过搭建人才梯队来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革新来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管理提升来构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构筑护城河以降低风险。

四、创新精神以及自我革命的精神。

有活力的经济运行环境需要创新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创新包括产品或技术层面的创新,还包含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服务创新。

其实,企业家精神不受企业发展阶段的限制,也不受发展规模的限制,更不受企业性质的限制。创业企业适用,民营企业适用,国有企业也适用,其它社会机构和单元同样适用。步入发展期的企业可以拥有,步入成熟期的企业也可以拥有。在这之中,企业成长还有另外一个核心驱动力,那就是创新,创新精神是企业家精神的内核之一。

https://img2.baidu.com/it/u=945540775,152134137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051

看到用户新的需求点并重新提升服务,锚定需求进行迭代,这是服务的创新。企业拥有一定的用户基础及市场话语权后,最难能可贵的是还能继续保持创新意识。许多企业在发展壮大后会出现大机构病,会陷入机构冗余和管理体制官僚之中。许多企业还会受限于自身原本的经验优势,进而束缚未来的更多可能性。

五、使命感方面。个人成长会受内在驱动力影响,这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核心因素是愿景、使命感以及担当。通常情况下,追求更高目标能获得中等成果,追求中等目标则只能获得较低成果。就如同本文开头所提及的那样,企业的价值存在多种内涵以及表现形式。如果一个企业家只追求企业的净利润,只追求市盈率,只追求现金流,只追求短期的市场表现,只追求作为企业创始人的账面财富,那么他往往得到的只是短期的回报,无法穿越市场周期,无法抵抗行业的颠覆式打击,也无法在长期真正满足用户及市场的需求。

企业家精神意味着,企业家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在追求财富上。他们应当锚定的是在财富之上的某种使命以及愿景。只有当他们锚定了财富之上的使命,才能够真正获得财富,才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够实现企业的成功。

一个企业家身上肩负的使命感,且不谈家国情怀,一定是要对企业本身负责,要对股东负责,要对用户负责,要对员工负责,要对合作伙伴负责。试想,一个创业者若没有从用户出发去倒推产品原型及商业模式,没有将股东利益当作使命,没有以对员工负责的心态去做事,没有以对合作伙伴忠诚的态度去对待,那么这个创始人必然是把自己置于企业之上以及用户之上,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定是非常脆弱且难以持续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属于什么行业-企业家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