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字书法-书法字李清照-书法字李白
楷书,在古代被称作真书、正书。它一直以来都被当作书法入门的字体,是行书、草书的基础。同时,它又是最难写好的字体。有人认为写好一个楷书字,就相当于写好十个行草书字,这一观点得到了多数学过书法的人的认同。楷书需要用笔周到,点画要精严,同时还要求神采充实,笔转要生动。正所谓“草不兼真,殆于专谨”,要是线条如履薄冰,就不敢有起伏跳跃的动作了。“真不通草,殊非翰扎”强调,楷书若要写得洒脱,就必须具备草体的妙处。不然的话,就会使转不灵活,点画之间毫无相互顾盼之意,显得死气沉沉,也就没有了艺术性。
那么,怎样才能把楷书写好呢?我们可以去追根溯源,从汉隶以及魏碑当中去捕捉一些东西。
在古今之中,只有南碑是可以尊崇的。为什么说南碑可以尊崇呢?其一,它的魄力雄强;其二,它的气象浑穆;其三,它的笔法跳跃;其四,它的点画峻厚;其五,它的意态奇逸;其六,它的精神飞动;其七,它的兴趣酣足;其八,它的骨法洞达;其九,它的结构天成;其十,它的血肉丰美。这十种美好的特质,只有魏碑和南碑具备。齐碑只有瘦硬的特点,隋碑只有明爽的特点。除了《隽修罗》《朱君山》《龙藏寺》《曹子建》之外,没有具备所有这些美好特质的碑刻了。故曰魏碑、南碑可宗也。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康有为以诗意的语言,对南碑和北碑进行了大肆书写。南碑因其数量少,所以流传得也较少。北碑当中最为主要的是魏碑,因此在流传过程中又被称为“魏碑十美”。现今,一尘老师与书友们一同来欣赏北魏的《李壁墓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临范本。
北魏《李壁墓志》于北魏正光元年(公元 502 年)刻石。关于其出土的时间和地点较为混乱,一说在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于河北景县出土(因墓志主人是景县人),一说在清宣统元年(1909 年)于山东德州出土,到现在仍未得出定论。目前该刻石珍藏在山东博物馆。
此志铭名气不大,在清代末年出土,出土时间较晚。一些碑志书没有收录它,康有为、于右任等碑学大家也都未提及过它,可见当时它未引起社会的关注。近日经过一番学习研究后,真切感受到此碑的艺术价值,依我之见,它应该被列入上品之列。
https://img2.baidu.com/it/u=3566670622,390374999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580
细看《李壁墓志》,它有一千字之多。从体量方面来看,其规模很大;从书艺角度而言,水平很高,这都让人赞叹不已!通常情况下,墓志大多以二百字左右居多,而像这么多字的墓志铭确实是比较少见的。
墓志铭对李壁的家族及生平事迹记载得很详细。他的曾祖是太守一级的大官,祖父也是,父亲同样是。他从小就生长在官宦书香的家庭环境中,十分热爱读书,尤其喜爱《春秋左传》。他知识渊博且记忆力强,擅长写书信,性格坚毅简洁。十八岁时就考中了秀才,进入官场后仕途顺利。尤其是他参与了朝廷中的一些重要事务,这使他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了。
高祖孝文皇帝乃北魏具有开创性且有作为的一代雄主,他以汉化来治理国家,并且博览群书。然而,北朝从边塞荒芜之地迁移到中原后,书籍变得匮乏(士子南迁时将书籍带走了)。当他想要以“连和”为名义借阅南齐书籍时,南齐王却“孤违灭意”,不给面子。因为齐中书郎王融与李壁是好友,所以王融极力劝谏促成此事,应当说李壁为此作出了贡献。李壁跟随尚书李平大人之后,参与了平定京兆王元愉的谋反案,立下新功并获得晋升。接着,他辅助冀州刺史萧宝夤,参加了平定沙门法庆的叛乱。清河王元怿执政时,授予他太尉谘议参军之职,让他参与谋划军国大事等事宜。他在六十岁时去世,一生荣耀,没有辱没家门。这些在铭文中都有展现,且有很多地方与北魏的相关史书相符合,于是形成了一篇“大墓志”。
学术历史方面的内容留给学者去研讨,而本文的主旨在于对其志铭的书法艺术进行分析赏析。
五二〇年时,北魏的书体已经成熟,进入了规范化的阶段。然而,《李壁墓志》在遵循魏碑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与创造,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在魏碑之林中屹立着。
著名的龙门二十品以及摩崖碑刻,其风格大气雄强,甚至刚猛峭拔,大多呈现出金刚怒目之态。而《李壁墓志》,却增添了几份文采与儒雅,就好像一位原本的武夫,历经多年文风的熏陶,已然变成了具备文韬武略的人才,实现了脱胎换骨的转变。
https://img0.baidu.com/it/u=2389541542,267214271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7
细观此志铭,方笔占比较多。然而,圆笔以及方圆杂揉之笔也在其中被使用。多种笔法运用得很巧妙,在一个字之内,或者在一行一列之中,平切的方笔赋予了字阳刚之气,圆笔则融合其中来调和润泽,从而让字态变得生动有趣。
字的结构组成很奇异。乍一看与一般的魏碑差不多,可慢慢品味,就能发现结体的不同。它的组成常常会突破常规,不按常理出牌,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有的单字看上去是倾斜的,然而下一个字或几个字组合起来,又会微调回去。有的字结体显得笨拙,不讲究穿着打扮,有的字变化很灵巧,精致又美观,两者反而相互映衬,很是协调。有的字笔画较为粗壮,仿佛有着千钧之重;有的字笔画细挺却并不柔弱,从而产生了力的均衡与稳固。很多字体的构成富有新意和异趣,其内里蕴含着古拙朴厚的韵味。古代学者称,《李壁墓志》与《张猛龙》不相上下,在我看来,《李壁墓志》的书法更加生动,气象略微更胜一筹。
章法之变常常出乎情理的范围之外,同时也在预料的范围之内。虽然有界格的存在,却常常会有突破。竖列看起来还算整齐,然而横行的字体却会上下移动挪位,时常会有突破的情况。但是从整体来看,它显得活泼灵动,并没有显得突兀。大字的排列错落有致,字的态势各不相同。试想,对于这么长篇宏制的内容,能够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章法既有纷争又很井然,实在不愧是大手笔所创作的!
此志铭书法能给人带来诸多启示。在保持阳刚之气的情况下,要做到刚柔并济,让碑体楷书呈现出一种生动且俏美的姿态;结体方面,要从剑拔弩张的强烈气势里,增添一种天然且拙朴的韵味;字数如此之多,全石要怎样始终保持一种雄、雅并重的艺术风格呢?等等。此碑志为我们给出了很好的答案。近年来,有人对这件墓志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魏碑楷书方面取得了进展,让人惊叹这件书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内在潜质。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李壁墓志》,需要用心去体会一番的原因。
字数逾千、书艺佳妙的北魏《李壁墓志》,是很好的一个学临本。
学习楷书可以从魏碑开始,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欢迎书友们一同学习,一起追求进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