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大陆老板-比特大陆老板吴忌寒-比特大陆老板詹克团
最近,美国突然做出了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 125%高额关税的决定,这一决定直接使得全球贸易市场陷入了混乱。有人将其称作“经济核弹”,也有人痛骂这是“自杀式操作”,然而,更多的人对此感到迷惑不解:美国是不是疯了?加征这些关税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些国家遭受到了“精准打击”?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究一下,这一波操作背后所隐藏的算盘以及所付出的代价。一、125%关税,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美国此次对中国加征关税,主要聚焦在新能源、半导体以及医疗器械这三大领域。像中国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原先的关税为 25%,如今直接上升到了 125%。
逻辑较为简单,即抬高中国产品的价格,这样就会削弱其竞争力,进而逼迫美国企业去购买本国的货物。然而,现实真的会如此美好吗?
举个栗子:
美国本土的光伏企业原先依靠中国的低价组件,如今成本增加了好几倍,这使得多个太阳能项目直接停止运作。加州的一家能源公司的老板发出感慨:“我们刚刚签署的社区供电合同,现在每度电的成本上涨了 40%,要是涨价就会得罪居民,要是不涨价自己就会亏损到破产。”
更绝的是,美国的光伏安装工人进行了集体抗议。关税使得制造环节保住了“几百个岗位”,然而却让下游的十几万安装工人面临着失业的处境。
这就是典型的“七伤拳”:想打击对手,先捅自己三刀。
二、除了中国,这些国家也被“割韭菜”
美国这次挥舞的关税大棒并非只指向中国,欧盟在清单上,印度在清单上,墨西哥在清单上,越南也在清单上。
欧盟将钢铁、铝制品的关税提升至 35%,德国车企向美国出口的电动车需额外缴纳 20%的“歧视税”。
印度:纺织品的关税从 12%被提高到了 50%。莫迪对此直接作出回应,称“美国正在摧毁全球贸易规则”。
墨西哥:汽车零部件关税翻倍,逼得特斯拉紧急暂停新工厂建设;
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遭遇了状况,其被戴上了“洗产地”的帽子,并且还被加征了 35%的惩罚性关税。
背后的潜台词很直白:
1.逼产业链回流美国:“要么来我这建厂,要么别想赚美元!”
打压新兴制造业国家:避免除中国之外,又出现一个能被称作“世界工厂 2.0”的国家。
但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墨西哥工厂的工人工资增长了三倍,印度的纺织订单一下子就被孟加拉国给抢走了……然而,美国企业依然得前往东南亚去寻找便宜的货物,唯一的改变就是中间商赚取差价的行为变得更加凶狠了。
三、美国到底图什么?真相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表面看,加关税是为了“保护美国工人”,但深层次有三套剧本:
1. 政治筹码:选举年的疯狂表演
2025 年是美国大选年。特朗普团队需要借助“对华强硬”的人设来进行拉票。然而,加征关税是否能够换来选票呢?
- 西弗吉尼亚州煤矿工人支持:“中国抢了我们的工作!”
佛罗里达州的渔民破口大骂:“有什么中国海鲜关税?我们进的分明是越南的虾!”
结论:看似讨好蓝领,实则多数人根本分不清关税到底影响了啥。
2. 美元霸权保卫战
https://img2.baidu.com/it/u=871986982,1850892105&fm=253&fmt=JPEG?w=475&h=285
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崛起了,半导体产业也崛起了,这触动了美国最为核心的部分,也就是科技霸权以及石油美元体系。
中国电动车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 60%,并且宁德时代的电池成本比美国低 40%。倘若对这种情况放任不管让其发展下去,那么未来石油的需求将会下降,而美元与石油绑定的这种霸权逻辑也会直接崩溃。
关税本质是一种拖延战术。它的作用是为美国企业争取追赶的时间,即便这会导致老百姓需要多花费一些钱。
3. 盟友绑架计划
美国拉着欧盟、日韩加关税,真实目的是逼他们站队。
德国车企若不想被美国市场拒之门外,就需要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然而,大众 CEO 私下里却有这样的吐槽:“要是不用中国零件,我们的车价就得上涨 30%,那谁会去购买呢?”
四、全球遭殃,中国怎么破局?
面对关税大棒,中国和其他国家也没坐以待毙:
-技术突围:华为麒麟芯片量产,比亚迪钠电池成本再降30%;
市场发生转移,东盟取代了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墨西哥成为了中国车企的“曲线救美”中转站。
规则进行反击,联合了 128 个国家向 WTO 起诉美国。虽然这样做未必会有实际效果,但是在舆论战方面不能输掉。
最狠的是这招:
中国对美出口的占比在 2018 年是 19%,到 2025 年降到了 12%。然而,美国对华的依赖度却呈现上升的态势。其中,抗新冠药物的原料有 90%是来自中国的,波音飞机的零件有 40%是依靠中国来供应的。
美国加征关税?这是可以的。但是如果美国人生病了,就不要来找中国购买药品;如果美国的飞机出现零件掉落等问题,就不要请求我们为其发货。
五、普通人要关心的真相
物价上涨是难以避免的。在沃尔玛,中国制造的家具价格上涨了 25%,而美国本土品牌则趁机将价格抬高了 30%。
工作机会与好工作是不同的概念。俄亥俄州新建的电动车工厂,其时薪为 18 美元,而中国工厂的外包价要比这高得多,该电动车工厂的时薪还不到中国工厂外包价的一半。
投资陷阱呈现增多的态势。美国大力推行“产业链去中国化”这一举措,然而,越南股市在短短 2 个月的时间里就下跌了 40%。这表明资本虽然在嘴上喊着要进行转移,但实际上其行为却很诚实,并未真正大规模地转移。
六、关税大战烧到币圈!这些暗流你必须懂
你以为加关税只影响实体经济?币圈这池子水早就被搅浑了。
1. 避险情绪拉满,大饼成“数字黄金”
每次全球贸易战出现升级的情况,比特币的“避险属性”就会被拿出来进行炒作。这次关税方面的消息一经发布,比特币在半小时内就从 7.9 万刀迅速上涨到 8.3 万刀,完完全全地演绎了“乱世买大饼”的这一剧本。
但不要着急呼喊牛。在 2023 年美国的加息周期中,比特币与美股高度联动所带来的教训仍然记忆犹新。当下的情况更为复杂。
- 如果关税引发全球衰退,机构可能抛售加密货币换流动性;
- 若冲突可控,热钱反而会把币圈当投机乐园。
俄乌战争时的走势就能说明这一点,先是出现暴涨的情况,接着又有腰斩的剧情,这样的情况随时有可能再次上演。
2. 稳定币遭遇“信任暴击”
https://img1.baidu.com/it/u=2532407151,376121239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60&h=397
美国此次重点打击的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而这一产业链恰好是 USDT 等稳定币储备资产的重要来源。
最新审计报告表明,在其商业票据持仓里,有 15%是与中国外贸企业相关联的。
如果关税使得中国企业的美元收入急剧减少,那么就有可能对稳定币的兑付能力产生影响。
有小道消息称部分做市商在暗中换仓,他们把 USDT 换成了本地交易所的法币通道,原因就是担心稳定币突然出现暴雷的情况。
3. “矿工开启“全球大逃杀”
中国矿工刚刚在东南亚站稳了脚跟,接着美国的关税大棒就挥了过来。美国对矿机配件加征了 30%的关税,这导致比特大陆蚂蚁矿机的美国售价直接涨到了 6500 美元(而在国内仅需 3 万元)。
结果就是:
- 北美矿场疯狂扫货二手矿机,伊朗矿工组团走私显卡;
- 部分小矿工干脆关机,把算力租给AI公司训练。
这场面,比《鱿鱼游戏》还刺激。
4. 监管套利新战场
当传统跨境支付被关税卡脖子,加密支付成了灰色地带的香饽饽:
- 中国外贸商偷偷用USDT结算越南订单,避开美元管制;
墨西哥毒枭将购买中国原料的货币改为门罗币,而对于区块链溯源这种方式,是不存在的。
美国财政部最近对币安进行了狂查,这是有原因的。这并非是在打击洗钱,而是明显地想要掐断“关税漏洞”。
结语更新:乱世炒币,你得比狗庄更狗
关税大战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币圈从来就不是不受法律约束的地方。要牢记以下三条生存法则:
别相信“避险叙事”。庄家在拉盘的时候所讲的故事,和在砸盘的时候所使用的,有可能是同一份 PPT。
盯着稳定币的锚定情况:如果 USDT 再次脱锚,它逃跑的速度会比香港记者还快。
矿机指数可以用来观察风向。当矿工大规模关机的时候,那就是抄底的最佳时机。
这场混战中,有的人凭借内幕消息而使期权暴涨 2100%。同时,也有人被稳定币脱锚害得连裤衩都不剩了。要记住,在加密世界中能够长久存活的,并非是最聪明的人,而是最能察觉到其中火药味的人。
文章到此结束。我将在交流群中进行更详细的市场分析与策略分享。若想加入我的圈子,可直接联系,长按并扫描下方微信。若下方微信加不了,请前往公众号中添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