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天文学-现代天文学概论-现代天文学十五讲
天文观测有重大发现,这不断深化着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天文科学取得重大成就,极大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突破,对基础科学及人类文明进步带来深刻影响,既有现实的,也有长远的。我们头顶的星空是美丽的,同时也是神秘的。人类自从诞生之后,就对它怀有深深的好奇,由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遐想,并且凭借着有限的想象力编织出了许多神话故事,像“夸父逐日”,还有“后羿射日”以及“嫦娥奔月”等等。
这些古代神话满足了人类精神方面的需求。古代天文学开始萌生,这是人类有意识地去观察自然、观测宇宙,目的是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为了进行耕种,就需要了解季节和气候;为了出行,就必须辨别方向;为了起居和休息,就需要掌握时间。而这些都和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存在关联。古人仰望星空,将对天象变化的观察与生产生活相联系,从而产生了古老的科学——天文学。
https://img2.baidu.com/it/u=223313546,41366763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41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较为发达。黄帝为了观测日月星辰的天象变化,设立了灵台;夏朝建立了清台;商代筑起了神台。在 2300 多年前,诗人屈原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这样的“天问”。秦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天官书》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明代徐光启将西方先进的天文学知识吸收进来,对中国传统的历法实施了改革,并且编纂了《崇祯历书》,这样使得我国的天文学汇入到了世界天文学发展的潮流当中。近代时期,我国的天文学家勤奋求学、亲身践行,从而让中国现代天文学开始迈出了步伐。1934 年,紫金山天文台得以建成,它成为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天文台。新中国成立之后,紫金山天文台获得了新的生机。北京天文台、上海天文台、国家天文台相继成立。
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建成了完备的现代化天文台站运行体系。在人造卫星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在天文仪器上也有丰硕成果,同时在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2007 年,“嫦娥一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腾空而起,由此开启了中国的奔月征程。之后,嫦娥二号、三号、四号、五号任务均成功实施,达成了“绕、落、回”三步走的既定目标。2016 年,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FAST 被赞誉为“中国天眼”,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落成,这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极限。2022 年,中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每天 24 小时都对太阳进行着不间断的观测,且是多波段、高质量的观测。
天文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实现每次重大突破,都给基础科学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带来现实且长远的深刻影响。
作者章剑华花费 3 年时间,进行了诸多寻访工作,也进行了大量采访工作,目的是回顾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历史进程,充分展示新时代天文事业的巨大成就。在寻访古代天文遗迹的行程中,行程万里之遥。同时,查阅了大量资料,字数达上千万字。先后对方成、苏定强、崔向群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甘为群、赵海斌等首席科学家进行了采访。通过这些努力,掌握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基于这些,创作了《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
https://img0.baidu.com/it/u=969249869,65993987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5
上部“‘裸观时代’的回望”,追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历史,记载古代先贤在天文探索方面的成就,以及天文仪器制作和天文历法的成果;中部“‘天眼时代’的曙光”,记述中国天文学会和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情况,现代天文望远镜的研制过程以及天文观测的成果;下部“‘巡天时代’的辉煌”,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开始说起,详细记述郭守敬望远镜、“夸父一号”卫星、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还有“探月”“探火”“探日”等重大天文设施的研制过程和科学成果。作品记录了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且是全景式的。它展示出了丰硕的成果,还歌颂了时代英雄,弘扬了科学精神。这部作品是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同时,它也是一部中国天文发展的文学通史。
天文学属于古老的科学范畴,同时也属于前沿的科学领域。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可以证明,天文学对于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这部具有通史性质的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能够给天文与航天事业的发展带来宝贵的启示,并且能够在科学知识的普及以及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且为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向苍穹:中国天文发展三部曲》是章剑华所著,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此文是该书的序言,本版经过了删节,标题是编者添加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