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机械工程行业国内外现状-机械工程的现状
挖机和装载机等工程机械的出口数据增速转为正值,国内市场的销售逐渐回暖,历经了三年下跌的工程机械行业开始逐步迎来复苏。从复盘的角度来看,工程机械行业的上一轮景气周期是从 2016 年开始的,在周期性设备进行更新、电动化以及国际化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程机械市场有希望持续得到修复。王东岳/文
近日,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24 年 8 月,中国的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总共销售了各类挖掘机 1.47 万台。其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11.8%。其中,在国内,8 月的挖掘机销量为 6694 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8.1%。而出口销量为 7953 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6.95%。并且,出口销量正式结束了连续 14 个月的同比负增长。
3 月之后,在下游基建增速有所提升以及设备换新需求得到改善等这些因素一同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以挖掘机作为代表的工程机械的销售数据一直在持续地释放出积极的信号。很多家券商进行分析并指出,经过了三年的连续下跌,工程机械已经慢慢地进入到了底部的区间,行业当中的上市公司都在期待着景气周期能够回归。
挖掘机出口增速转正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显示,8 月份时,国产挖掘机的销量呈现出同比增长的态势,增长幅度为 11.8%。并且,其增速比上个月提高了 3.2 个百分点,还连续第 5 个月达成了同比正增长的情况。同期,挖掘机的出口销量达到了 7953 台,同比增长了 6.95%。同时,也实现了自 2023 年 6 月以来首次同比增速转正。8 月内,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累计销售的挖掘机数量为 13.16 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数量下降了 2.2%。并且,同比的降幅还在继续变窄。
8 月份,装载机的销售增幅继续扩大。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8 月时,国产装载机的销售数量为 8329 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5.2%。其中,国内市场的销量是 4036 台,同比增长 8.99%;出口销量为 4293 台,同比增长 21.8%。从 1 月到 8 月,装载机累计销售的数量达到 7.37 万台,同比增长 4.7%。国内市场销量为 3.74 万台,且同比增长了 0.57%,销售增速实现了由负转正;装载机出口销量是 3.63 万台,同比增长 9.33%。
3 月开始,因为下游基建需求有了改善,并且设备换新支持政策一直在持续落地,所以国内挖掘机的销量增速率先转为正数,而且增幅还在不断扩大。到了 5 月的时候,工程机械的复苏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了装载机,国内销售的数据也实现了同比转为正数。
上半年,A股工程机械上市公司的整体收入规模有所提升。上半年,A股工程机械上市公司的净利润规模也有所提升。东财数据统计显示,上半年,A股有 33 家工程机械上市公司。这些公司合计实现的营业收入为 1855.0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16.75 亿元,同比增长 0.91%。它们合计实现的归母净利润是 166.84 亿元,同比增长 6.89%。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合计 155.18 亿元,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了 103.28 亿元,同比增长 198.99%。
上半年从营收规模和利润规模来看,徐工机械实现营业收入 496.32 亿元,三一重工实现 390.60 亿元,中联重科实现 245.35 亿元;徐工机械实现归母净利润 37.06 亿元,三一重工实现 35.73 亿元,中联重科实现 22.88 亿元,它们位列营收规模及归母净利润规模前三名;从收入增速来看,上半年山推股份以 33.81%的收入增速位列增速第一名,浙江鼎力以 24.56%位列第二名,艾迪精密以 21.12%位列第三名;同期,柳工以 60.2%的增速位列净利润增速第一名,山推股份以 38.49%位列第二名,杭叉集团以 29.29%位列第三名。
国内销售周期性回暖
近期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徐工机械有透露。当下行业的内销呈现出了一些积极的迹象。尤其土石方机械连续多个月实现了转正。并且工程机械行业正在逐步迈入新一轮周期的上行期。
从销售占比方面来看,挖掘机在工程机械当中的销售占比处于最高的位置。所以,它的周期性变化能够反映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向。
统计数据表明,从 2006 年开始,挖掘机行业经历了两轮周期。2011 年 5 月到 2016 年 4 月这段时间,由于全球经济复苏比较乏力,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投资出现降温等因素,使得工程机械行业遭遇了阶段性的产能过剩情况,并且行业进入到了出清阶段。在这期间,2011 年挖掘机的整体销量为 16.75 万台,到 2016 年则下降到 7.03 万台,从 2011 年到 2016 年这 5 年时间里,累计下降了 58.03%。
2017 年,“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在推进。基建投资增速加快了,显著提速了。同时,存量设备进入了更新周期。并且,机器代人趋势在加快。国产工程机械行业迎来了恢复性增长,这种增长持续了 5 年。行业的景气度一直在提升。2020 年,国内挖掘机销量达到了 32.76 万台,创下了历史新高。与 2016 年相比,增长了约 3.66 倍。
https://img1.baidu.com/it/u=950780726,150225064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18&h=364
2021 年下半年,工程机械行业又进入了下行周期,国内的销量整体呈现出走弱的态势。到 2023 年的时候,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差不多三年的下行周期。2021 年挖掘机的销量约为 34.28 万台,到 2023 年则下降到了 19.5 万台,在这三年时间里,销量下降了约 43.16%。
统计数据表明,在 2023 年底的时候,中国的挖掘机 8 年期的保有量大概是 170 万台,10 年期的保有量约为 190 万台。按照工程机械协会的统计来看,工程机械具备显著的强周期属性。一般情况下,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大约是 8 年。以上一轮的销售低点为计算依据,工程机械设备正在逐步迈入新一轮的替换期,存量更新所蕴含的潜在需求还需要被释放。
国联证券称,当下,工程机械行业的缩减幅度已大致与上一轮周期的下降幅度相近。工程机械的内销或许已迈入底部区间,正处在筑底的阶段。对未来进行展望,设备的更新以及基建投资有望开启新一轮的上行周期。在这之中,基建投资,特别是水利投资有望成为主要的支撑力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约为 5.25 万亿元。此数额同比下降约 10.1%。与之相比,国内基建投资增速较为平稳。在 1 至 6 月期间,基础投资累计投资额合计约 8.4 万亿元。该数额同比增长约 5.4%。其中,水利基建成为重点投资方向。水利部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1 至 6 月期间,全国水利基建投资的完成额为 5690 亿元。此金额同比增长了 9.9%。同时,水利建设投资得到了落实,金额为 1.0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9.2%。并且,这一增长幅度显著高于基建的整体水平。
此外,“以旧换新”等政策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老旧挖掘机设备的出清。2024 年 3 月,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快了老旧“国一”、“国二”机型的出清进程,并且推动了存量“国三”向“国四”进行切换。
国联证券称,从 2023 年开始到现在,许多地方的政府运用补贴的方式,扩大禁用区域,提高禁排标准等,促使国二及以下非道路移动机械加快淘汰;在周期更替以及“以旧换新”相互叠加的这种背景之下,更新替换将会成为新一轮工程机械在国内销售上升的核心推动力量之一。
出口数据持续修复
2020 年开始,三一重工开始了全球化布局,徐工机械也开始了,柳工同样开始了。这些国内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投资建设海外生产基地,通过并购来推进研发以及服务网络的本土化与全球化。工程机械出海在逐渐成为国内主机厂都要去争夺的地方。
国内龙头主机厂的出口布局在持续完善,这使得国产工程机械的出口增速持续提升。统计数据表明,2020 年国产工程机械的海外销量约为 27 万台。到 2023 年,国产工程机械的销量增加到了 66 万台,年化增速接近 35%。其中,挖掘机的出口量从 3.47 万台增长到 2023 年的 10.50 万台,年均增长 44.64%。在这种背景之下,海外工程机械的销售占比从 2020 年的 18%提升到了 2023 年的 37%。
2023 年依据年报数据来看。三一重工的海外营收为 432.58 亿元,且同比增长 18.28%。徐工机械的海外营收是 372.2 亿元,同比增长 33.7%。中联重科的海外营收达到 179.05 亿元,同比增长 79.19%。
2024 年上半年,挖掘机外销在 2022 年和 2023 年处于高位之后,目前处于负增长状态。然而,工程机械外销的整体规模却保持了正增长。依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在上半年,十二大类主要产品当中,有十类产品的出口实现了正增长。十二大类主要产品累计出口的数量为 37.17 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2.3%。
中联重科半年报表明,在上半年期间,公司的海外收入约为 120.48 亿元,其同比增速达到了 43.91%。公司的海外业务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了 49.1%,相较于上年同期提升了 14.32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徐工机械的国际化收入达到了 219.01 亿,同比增长 4.8%,该公司的国际化收入占比达到了 44%,同比提升了 3.37 个百分点。公司的国际化毛利率为 24.41%,且同比提升了 1.22 个百分点。三一重工达成了海外收入 235.42 亿元,同比增长 4.79%。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为 60.77%,比上年提升了 3.89 个百分点。
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A股销售排名居于前五的工程机械主机厂,它们的海外收入总计为 717.37 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3.39%。并且,这 5 家主机厂的海外收入占比平均为 50.83%。
徐工机械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表示,“十四五”这段时间里,国产品牌在行业的海外市场销售将会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重要的增长部分。此外,国内的重点企业都在纷纷调整全球产能规划,落实本地化战略,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步伐。
电动化引领全球
国盛证券觉得,近些年来中国的龙头一直在持续加快向海外发展。然而,从市场所占的份额方面来看,国产的工程机械在海外的份额依然是比较低的。
https://img2.baidu.com/it/u=3047460440,398240565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73&h=363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工程机械市场规模总计约 1370 亿美元。其中,中国的工程机械市场规模约为 452 亿美元,约占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然而从市场份额这一角度来看,2023 年在全球工程机械销售额中,美国企业的份额占比约为 29%,日本企业的份额占比约为 20%,中国企业的份额占比约为 17%。美国卡特彼勒的市场份额为 17%,在全球处于榜首位置;日本小松的份额是 10%,位列第二;徐工机械的份额为 5.3%,排在第四位;三一重工的份额是 4.2%,位居第六名。
国内龙头主机厂与海外龙头相比,其市场份额存在较大差距。同时,国内主机厂在海外的份额提升空间依然很广阔。叉车、高机凭借电动化在海外实现了弯道超车,借鉴这一经验,电动化或许会成为工程机械在海外突围的关键。
叉车的工作场所较为固定,其工况也相对简单。所以,叉车成为了最先完成电动化替代的工程机械。
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的数据表明,全球电动叉车的销售量在 2013 年为 53.47 万台。到 2022 年,这一销售量增长到了 141.28 万台。其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了 11.40%,并且高于行业的总体水平。2023 年,全球电动叉车的销售数量是 148.37 万辆,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 5.02%。
从销量占比方面来讲,2013 年时电动叉车销售量在同期叉车总销量中所占的比重为 54.07%,到了 2023 年,这一比重增长到了 66.98%,并且呈现出稳定上升的态势。
国产电动叉车持续提升品牌效应且具备成本优势,同时在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提升。经统计,2023 年国产电动叉车销量约为 79.66 万台,2019 年其占全球叉车销量比重为 30.2%,到 2023 年提升至 35.96%。
杭叉集团披露显示,2019 年到 2023 年期间,公司的营业收入从 88.54 亿元提升到了 162.72 亿元,增幅达到了 83.78%;在同一时期,安徽合力的营业收入从 101.3 亿元提升到了 174.71 亿元,增幅为 72.47%;柳工的收入从 191.77 亿元增加到了 275.19 亿元,增幅约是 43.5%。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24 年上半年国产叉车的累计销售量为 66 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3%。在这当中,国内的销量是 43 万台,同比增长 10%。出口的销量为 23 万台,同比增长 20%。整个行业合计实现的营业总收入是 210 亿元,同比增长 4%。其中,安徽合力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6%,杭叉集团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4.04%,柳工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6.81%。
东吴证券指出,在双碳以及新能源的趋势之下,以石油作为能源的工程机械必定会迎来一次电动化的变革。挖机和起重机的工况比叉车更为复杂,它们需要去应对极端的工作条件,像高温、高寒、高海拔等等,这就对电动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当下挖机和起重机的电动化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并且还处在初步的探索阶段。
数据表明,2023 年全球电动挖掘机和装载机的销量约为 7300 台。电动化率仅为 0.6%,并且主要是以装载机为主。在这些销量中,中国电动装载机的占比是最高的。2023 年全年,中国电动装载机的销量达到了 3544 台,约占全球总销量的 50%。同期,欧洲市场的销量占比为 27%,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销量占比为 21%,北美市场的销量占比为 3%。
国联证券认为,与挖掘机相比较而言,搅拌机和装载机由于其工作范围相对较为可控。电动化进程方面,它们晚于叉车和高机,然而却优于挖掘机。特别是在最近的两年时间里,搅拌机以及装载机的电动化率提升得非常迅速,因此国联证券看好装载机的电动化趋势。
2022 年,搅拌机的电动化率约为 10%,装载机的电动化率约为 1%。2023 年,搅拌机的电动化率已提升至 29%,装载机的电动化率已提升至 3.5%。2024 年上半年,全国电动搅拌机累计销量约 4110 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118%。同期,全国电动装载机累计销量约 5110 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高达 360%。其中,6月单月,装载机电动化率已提升至15%。
灼识咨询的数据表明,2023 年中国装载机的市场规模约为 370 亿元。在这之中,电动装载机的规模约为 30 亿元,其电动化率约为 8%(以市场规模为口径)。灼识咨询预计,到 2028 年,全球装载机的市场规模约为 2990 亿元。其中,电动装载机的市场规模约为 690 亿元,电动化率约为 25%。
海外研究机构 VALUE 预估,到 2025 年的时候,全球装载机市场规模有希望达到 374 亿美元,也就是约合人民币 2543 亿元。到 2032 年,全球装载机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546 亿美元,年化增速大约为 5.56%。
本文刊于09月2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