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23 19:21:18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案例心理健康分析心得体会-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侯锐

乌海市特殊教育学校

许多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身边存在一部分学生,他们难以和他人进行沟通,好像一直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对外面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也不做出回应。他们的内心是孤独的,处于封闭的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是大家常说的自闭症儿童。当面对这样的学生时,我们怎样才能迅速地找到能够开启他们心灵的那把钥匙,让他们打开心扉,和其他同学进行正常的交流呢?

https://img0.baidu.com/it/u=77180779,419607797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一、通过激发兴趣,启发、引导他们自然地与同学交流

在心理学范畴中,兴趣乃是个体针对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所展现出的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即便面对的是自闭症儿童,倘若我们能够进行深入且细致的观察,那么就能够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之处。有的学生对运动饱含热爱,有的学生对音乐怀有特别的情感,还有的学生喜爱画画。就如同我校有一名自闭症学生,平日里极少与他人进行交往和交谈,常常是自己跟自己说话。有那么一天,当我在上课的时候,恰好遇到阴天,教室的光线变得很暗。我发现这位同学一直盯着我的运动服看。我低头仔细查看,发现我运动服上的帽绳是荧光绿色的。在这样的光线下,帽绳发出了平时没有的光亮。这似乎引起了这名学生的注意。我小心翼翼地走到他面前,提起帽绳问道:“你在看它吗?”他没有直接回应我,而是说:“很漂亮。”我抓住这个时机说:“老师还有很多漂亮的东西,你想看吗?”他点了点头。下午,我从家里带来了一盒荧光色的彩笔,然后让孩子挑选他喜欢的颜色。这名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原来他对颜色鲜艳的东西很喜欢。从那之后,我就更加留意观察这类学生的兴趣点了。

二、捕捉学生细微的“闪光点”,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放大

在实际的教学进程里,由于自闭症儿童有言语交流方面的障碍,所以有时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难以找到真正值得去表扬的行为。在此情形下,我们需要善于去发觉那些比较微小的、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物,以使自闭症儿童能够察觉到大家对他的关注。老师千万不要忽视这种关注。因为在这种特别的关注之下,学生能够感知到自己的存在对他人产生的影响,进而能够加强与他人的联系。你能够在诸多场景中表扬他。比如,你今日穿上了一件新衣服,格外漂亮,可立即让他把新衣服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且让同学们夸赞他的新衣服;你擦的黑板十分干净;你坐姿端正……让他们获得足够多的表扬与关注,甚至将其培养成“焦点人物”,如此一来,他会渐渐察觉到外界与他有着紧密的联系。

https://img1.baidu.com/it/u=3306887717,239893629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707

三、充分利用群体效应的持续示范和影响作用

心理学研究显示,自闭症儿童通常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也缺乏好奇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外界的影响对他们就没有作用,特别是群体的影响。对于持续且不断的群体影响以及示范,我们应当善于加以利用。我在本校教授体育兴趣课。每次大运动量或高难度训练结束后,我会习惯性地给学生一些小小的物质奖励,通常是每人给一块糖果。有一回,我发糖发到一半时,一位同学突然大声说:“老师,我还想要一个!”在他后面的同学也都开始跟着说:“老师,我也要!”轮到他时,我期望他能主动表达,然而他却犹豫着没有开口。我继续分发糖果,并留意该生的反应。随着我手中糖果逐渐减少,他明显着急了。只剩最后两块糖时,他依旧站在那儿不说话。接着,继续给他施加心理压力,我问道:“老师还有两块糖,谁还想要?”一个学生又说:“给我一个!”此时只剩最后一块糖了,我再次询问:“谁还要?”他开始说话了,说的是“我”。之后,我借助群体示范所具备的力量,持续地对其进行刺激并且强化。

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教学案例总结出了一些教学方法。面对这群特殊的孩子,我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还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关心和爱心,将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位学生身上。通过真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真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通过真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以此打开自闭症儿童的心灵窗口,进而看到他们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案例心理健康分析心得体会-心理健康案例分析题万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