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23 20:19:56

创新创业大赛时间-创新创业大赛几月份-大赛创业创新时间安排

电子邮箱: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大木仓胡同37号

邮编:

附件: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高教主赛道方案。

此活动有相应的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职教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萌芽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教育部

2022年4月6日

附件1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高教主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置了高教主赛道(包含国际参赛项目),其具体的实施方案情况如下。

一、参赛项目类型

新工科类项目包括新材料领域的项目,该领域的项目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

生物材料领域中,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农业碳汇领域的项目,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

养老服务领域的项目,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

参赛项目团队需要认真去了解并把握“四新”的发展要求,同时结合上述的分类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参赛项目的类别。参赛项目并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项目,而是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都来参赛,并且要根据“四新”建设的内涵以及产业的发展方向来选择相应的类型。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本赛道是以团队为单位来进行报名参赛的。可以跨校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要不少于 3 人,同时不能多于 15 人(包含团队负责人),并且这些成员必须是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申报的参赛创业项目,必须是本团队策划或者经营的项目,不能借用他人的项目来参赛。

按照参赛学校所在的地域来划分,有中国大陆参赛项目、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以及国际参赛项目这三个类别。对于国际参赛项目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能够依据当地的教育状况,对学籍以及学历的相关参赛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所有参赛材料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现场答辩也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果有其他语言需求,就联系大赛组委会。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项目根据参赛申报人所处的学习阶段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又根据所处的创业阶段内设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并且按照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设置参赛项目类型。

具体参赛条件如下:

(一)本科生组

1.创意组

参赛项目有较好的创意,并且有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者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的那一天之前,还没有完成工商等各种登记注册。

参赛申报人必须是项目负责人,并且项目负责人以及成员都必须是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的本专科生,这里要注意不包含在职教育的学生。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与本组比赛,除非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

2.初创组

参赛项目在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方面,注册时间未满 3 年,且是 2019 年 3 月 1 日及之后注册的。

参赛申报人需满足两个条件:其一为是项目负责人且是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其二为是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包含在职教育),或者是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也就是 2017 年之后毕业的,不包含在职教育)。并且,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情况是不被认可的。

在项目的股权结构里,企业法定代表人所拥有的股权要不少于 1/3,并且参赛团队成员的股权加起来不得少于 51%。

3.成长组

参赛项目在工商等方面进行了各类登记注册,且注册时间已经超过 3 年(在 2019 年 3 月 1 日之前完成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在项目的股权结构里,企业法定代表人持有的股权要不少于 10%。同时,参赛团队成员的股权加起来不得少于三分之一。

(二)研究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参赛申报人需是项目负责人,并且是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的研究生。项目成员要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的研究生或者本专科生(不包含在职教育的学生)。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初创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满3年(2019年3月1日及以后注册)。

参赛申报人需是项目负责人并且是参赛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参赛申报人需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者是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也就是 2017 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情况,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3,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51%。

3.成长组

(1)参赛项目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3年以上(2019年3月1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四、奖项设置

本赛道设置了金奖、银奖、铜奖。其中,中国大陆参赛项目可获金奖 150 个,银奖 350 个,铜奖 1000 个;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可获金奖 5 个,银奖 15 个,铜奖数量另行确定;国际参赛项目可获金奖 50 个,银奖 100 个,铜奖 350 个。

本赛道设置了多种单项奖,其中包括最佳创意奖、最佳带动就业奖以及最具商业价值奖等。

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可被评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且限定为前五名。

附件2

https://img2.baidu.com/it/u=3088381704,196493071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6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持续在更广的范围、更高的层次、更具温度、更深的程度上展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具体的方案情况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红色青春筑梦创业人生 绿色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二、主要目标

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三、主要活动与时间安排

(一)制定方案(2022年4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聚焦于“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的建设。要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这些要求。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存在的需求。进而制定出本地 2022 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活动方案。并且要明确活动的时间、地点、规模、形式以及支持条件等相关内容。还要在 2022 年 4 月 30 日前将其报送至大赛组委会(电子邮箱:)。

(二)活动报名(2022年4—7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积极发掘本地的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来参与活动。他们要组织团队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该网的网址是[具体网址]。同时,也可以登录微信公众号,其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然后进行报名,报名系统的开放时间是从 4 月 15 日一直到 7 月 31 日。

(三)启动仪式(2022年4月)

大赛组委会将在 4 月下旬于重庆市开展 2022 年“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全国启动仪式。同时,还将举办多项同期活动,这些活动的具体安排会另行通知。

(四)组织实施(2022年4—9月)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全面总结历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在此基础上,负责组织本地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要关注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同时,要认真做好需求对接、培训宣传以及创造项目落地环境等工作。大学生项目团队需要积极深入基层,要积极运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从而助力乡村振兴。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创业专项经费以及校地协同等。努力让项目能够长期对接,以此来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五)总结表彰(2022年9—10月)

这些优秀案例将在总决赛期间的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中展出。

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安排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若符合大赛参赛要求,那么便可自主选择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一)参赛项目要求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需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并且在推进农业农村方面有创新性,在推进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团队形式报名参加比赛。可以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需不少于 3 人且不多于 15 人(包含团队负责人),并且必须是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申报的参赛创业项目,必须是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能借用他人的项目来参赛。

参赛申报人需是项目负责人,并且要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这里的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不包含在职教育的学生;或者是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也就是 2017 年之后毕业的学生,同样不包含在职教育的学生;还有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仅限于学历教育的学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如果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了变更,将不被认可。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项目,其本身必须是参加“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项目。要是不符合这一条件,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取消参赛资格。并且,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这些项目被分为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的,积极地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存在着具有较好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以及实践。

参赛申报主体可以是独立的公益项目,也可以是社会组织。无论是已经注册成立的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还是未注册成立的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都可以参加比赛。

2.创意组

参赛项目凭借专业和学科背景或者相关资源,去解决农业农村以及城乡社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提供助力,促使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一同发展。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时,还没有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前,各类登记注册尚未完成。 大赛通知下发之前,参赛项目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前,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都还没完成。 大赛通知下发前,参赛项目的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完成。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前,其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完成。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前,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尚未得以完成。 大赛通知下发前,参赛项目的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处于未完成状态。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前,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还未完成。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前,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未曾完成。

3.创业组

参赛项目通过商业手段来处理农业农村以及城乡社区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提供助力,促使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一同发展,进而推动共同富裕。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并且学生必须是法定代表人。在项目的股权结构方面,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要不少于 10%,参赛成员的股权合计也不得少于 1/3。

(三)奖项设置

1.本赛道设置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350个。

2.本赛道设置乡村振兴奖、最佳公益奖等单项奖。

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被评为“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且限定为前五名。

五、工作要求

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精心组织。要成立专项工作组,以此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共推的机制,务必确保各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各地需积极协调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同时也要协调行业企业、公益机构、投资机构等。可以通过政策倾斜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资金支持的方式,还可以设立公益基金等,以此为活动提供保障。

各地要认真开展本次活动的宣传工作。要提前进行谋划,集中启动宣传行动,借助媒体进行传播,让线上和线下共同发力,从而全面展现各地各高校青年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生动实践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

敢于尝试,积极创新。借助网络直播以及短视频等新型的传播和销售途径,去引导红旅项目团队抓住机会,并且积极地进行创新创业。

附件3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职教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了职教赛道。这一举措旨在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同时,还组织学生开展就业型创业实践。具体的工作方案如下。

一、参赛项目类型

(一)创新类:以技术、工艺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核心优势;

(二)商业类:以商业运营潜力或实效为核心优势;

工匠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优势,此工匠精神体现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内涵。

二、参赛方式和要求

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报名参赛,职业院校包括职业教育各层次学历教育,不包含在职教育。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可以报名参赛,国家开放大学学生仅限学历教育。

大赛是以团队为单位来进行报名参赛的。可以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最少要有 3 人,最多不能超过 15 人(包含团队负责人),并且必须是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上报的参赛创业项目,必须是本团队策划或者经营的项目,不能借用他人的项目来参赛。

三、参赛组别和对象

本赛道分为创意组与创业组。

(一)创意组

参赛项目有较好的创意,还有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服务模式,或者有针对生产加工工艺进行创新的改良技术,并且在大赛通知下发的那一天之前,还没有完成工商等各类的登记注册。

https://img1.baidu.com/it/u=3536947258,351153351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78

参赛申报人需是团队负责人。参赛申报人需是职业院校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或者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

学校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与本组的比赛,除非是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或者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情况除外。

(二)创业组

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前就已经完成了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并且,公司的注册年限没有超过 5 年,是在 2017 年 3 月 1 日及之后注册的。

参赛申报人需是企业法定代表人。参赛申报人可以是职业院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也可以是毕业 5 年内的学生,也就是 2017 年之后的毕业生。参赛申报人还可以是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在读学生,或者是毕业 5 年内的学生,即 2017 年 6 月之后的毕业生。企业法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情况不被认可。

项目的股权结构方面,企业法定代表人持有的股权要不少于 1/3,并且参赛团队成员持有的股权加起来不得少于 51%。

四、奖项设置

(一)本赛道设置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350个。

获得金奖项目的指导教师属于“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并且限定为前五名。

五、其他

各地需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这个工作小组要有职业教育部门参与其中,以推进各阶段的赛事组织工作。

附件4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萌芽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了萌芽赛道。此赛道旨在推动形成各学段之间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教育链条。同时,它也用于发现和培养基础学科以及创新创业方面的后备人才。具体的工作方案情况如下。

一、目标任务

推动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去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引导中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引导中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引导中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创新性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思维,让中学生享受创造乐趣,提升创新能力。

二、参赛对象

普通高级中学的在校学生。参赛学生必须是项目的实际成员,并且鼓励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团队成员不超过 15 人,还允许跨校组建团队。

三、参赛项目要求

项目要与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紧密融合,能够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或者给出解决思路,具备可预见的应用性以及成长性,它可以是教育部所公布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中的学生赛事获奖项目或者作品。并且项目不局限于“互联网+”项目,各类创新创业项目都被鼓励参赛。

项目的立意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具备清晰且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若涉及他人知识产权,在报名时需提交完整的且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专利证书等。一旦发现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即刻会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且需自行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四、赛程安排

各地成立了大赛萌芽赛道工作小组,基础教育部门参与其中。该工作小组研究并制定工作方案,同时推进各阶段的赛事组织工作。

各地需做好本地优秀创新项目的遴选工作,此工作在 2022 年 4 月至 8 月进行。遴选的环节以及方式等方面,各地可自行进行决定。

(二)项目推荐(2022 年 8 月)。各地需在 8 月 15 日之前,向大赛组委会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萌芽赛道的项目,且推荐项目数量不超过 10 个。

网络评审在 2022 年 9 月进行。依据萌芽赛道评审规则,选出了 200 个能够进入全国总决赛的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前 60 个项目会参加总决赛的现场比赛。

总决赛在 2022 年 10 月举行。有 60 个项目进入总决赛现场比赛,这些项目参加现场展评。通过项目讲解、实物展示以及专家问辩等方式,最终决出奖项。

五、奖项设置

本赛道设置了 20 个创新潜力奖。那些入围了总决赛,然而却没有获得创新潜力奖的项目,会发放“入围总决赛”的证书。

附件5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了产业命题赛道,并且加强了产学研之间的深度融合。具体的工作方案呈现如下。

一、目标任务

发挥开放创新的效用,将高校的智力资源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打通,协同地去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如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引导高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使其有机融合。这样能促使学生去了解产业发展的状况,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立足产业发展,持续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建设工作。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培育出产业的新领域和新市场。进而推动大学生能够以更高的质量实现创业和就业。

二、命题征集

本赛道是面向企业开放创新需求的。它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进行征集命题,也面向行业龙头企业征集命题,还面向专精特新企业征集命题,同时也面向入选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大型企业征集命题。

企业命题需聚焦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方向,要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以及新模式。并且要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所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依据企业发展的真实需求来进行申报。

命题需要保持健康合法的状态,要弘扬正能量。同时,命题的知识产权要清晰,不能有任何不良信息,也不能存在侵权违法等行为。

三、参赛要求

本赛道是以团队为单位来进行报名参赛的。每一支参赛团队都只能够选择一道题目去参加比赛。既允许跨学校组建参赛团队,也允许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数量不少于 3 人,同时也不多于 15 人(这里包含团队负责人),并且必须是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项目负责人需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这里的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并且不能是在职教育的学生;或者是毕业 5 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也就是 2017 年之后毕业的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同样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必须是 2022 年 7 月 31 日前正式入职的高校教师。

参赛团队提交的命题对策要符合所答企业的命题要求。并且参赛团队要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不能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物权。

所有参赛材料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现场答辩也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如果有其他语言需求,需联系大赛组委会。

四、赛程安排

征集命题。命题企业需在 2022 年 4 月 30 日 24:00 之前进入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进行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产业命题赛道的命题申报。若申报命题被选中,申报企业需将加盖企业公章的命题申报表(纸质稿)寄送至大赛组委会进行备案。

大赛组委会组织专家来评审遴选企业申报的产业命题。入选命题在 5 月上旬分别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以及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PILC)官网(网址:)进行公开发布。

参赛报名事宜如下: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有关学校承担审核参赛对象资格的工作。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参赛团队需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同上)来完成报名。国际参赛团队则要登录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PILC)的官方网站(网址同上)进行报名。参赛报名以及对策提交的截止时间是北京时间 2022 年 7 月 31 日 24:00。命题企业、学校以及参赛团队需要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同上)。他们要查看校企对接的具体流程,积极开展对接工作,以此确保供需能够互通。

初赛和复赛的比赛环节以及评审方式等,各地会根据参赛报名等实际情况自行进行决定。在项目评审方面,可以邀请出题企业的专家一同参与。各地需要在 8 月 15 日之前完成入围总决赛的项目遴选与推荐工作。并且各地推荐的项目应该有名次排序,以便为总决赛提供参考。

总决赛。入围总决赛的项目通过以下环节决出各类奖项:对策讲解、实物展示以及专家问辩。具体安排与大赛的整体安排是一致的。

五、奖项设置

本赛道设置金奖30个、银奖60个和铜奖210个。

六、其他说明

大赛组委会无法保障所有命题都能被揭榜,也无法保障提交的对策能满足命题企业的要求。本届大赛中那些未被揭榜的产业命题,只要得到命题企业的同意,就会在大赛平台上持续发布,并且可以申请参加下一届大赛。

命题企业要遵守大赛的规章制度,并且按照大赛的流程与要求来参与大赛的相关活动。企业和高校在赛后被鼓励积极启动项目对接会,以此来进一步推动项目的落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创业大赛时间-创新创业大赛几月份-大赛创业创新时间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