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写书法-书法草写李-书法草写的乾字图片
草,是和“正”相对的。字写得杂乱无章且随便潦草,就像起草文稿书信那样,这样被称作“草稿”。这属于广义的草书,其中包含草篆、草隶、章草、今草等。《史记·屈原传》里有“屈平属草槀未定”这句话,因此草书又叫做“槀草”。狭义的草书,通常被认为是通过“解散隶法,用以赴急”而形成的。实际上,草书符号是篆书隶化与篆书草化相互交融的产物。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其中包含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画具有横势倾向,这种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篆书笔画有纵势倾向,此倾向为上下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例如秦代的《苏解为陶器盖》,其字形结构是篆书,然而却带有上下钩连的笔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认为:秦国文字的俗体在演变为隶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与后来草书相同或相似的草率写法。隶书形成之后,这些草率写法作为隶书的俗体被继续使用,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草率写法。这些新旧的草率写法就是草书的基础。
草书符号与带有篆书遗孑的古隶有血缘关系,所以仅说草书是“解散隶法”的一种“赴急”之书是不完整的。隶书盛行且产出八分笔法后,草书首先向左右钩连的章草形态发展,上下钩连仅停留在单字之内,同时还受到横势波挑的抑制。自上而下的书写行式以及纵长形的竹简,为笔画上下钩连的充分化给予了操作机制和物质基础。然而,一直到东汉时期才出现今草的雏形,就像《居延永元兵器册》那样。
草书适应了快速书写的文化需求,在社会生活中曾被广泛使用。然而,草书符号的简约性容易导致混淆,这对文化的传播和教育不利。于是,就产生了节制草书的行书,行书借鉴正体隶书的形态并加以收敛,从而形成了楷书。张光宾《中华书法史》中说:“真书,也就是正书,亦称楷书。它是为了节制草书,由隶楷演变而来,去掉了波磔。”东汉末年,习张芝的草书非常盛行,这引起了一般人的非议,比如赵壹就写了《非草书》,对这种书风进行了批评。大约在这个时期前后,颍川有个叫刘德昇的人,创作了行书,并且对其进行了略微的节制。“唐人说行书是正书的小楷。如今考察它的流传演变顺序,不如说真书是行书收敛且端肃的书体。它是由汉末隶书当中具有楷法的部分,以及节制草书、写得比较规矩的行书,脱去波磔而代之以提顿,从而转变为真书的。裘锡圭称:规整一派的早期行书写得端庄些,在早期行书里已出现的横画收笔用顿势的笔法予以普遍应用,并且增加一些捺笔和硬钩的使用,如此便形成了最初的楷书。(《文字学概要》)
https://img2.baidu.com/it/u=963367867,337150332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8&h=500
由此看来,草书源自篆隶,同时又孕育着行楷。它是连接篆书、隶书与行书、楷书的中介书体。它虽不是正体,但却有着正体所无法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它的动态化演变成为了正体静态定型化的动力。这是从草书的起源以及它与其他书体的关系这一角度来考察草书的发展和作用。
草书自身的发展大致可分早期草书、章草、今草三大阶段。
早期草书是一种跟隶书产生并行的草写书体,通常被称作隶草,然而实际上其中夹杂着一些篆草的形体。
章草是早期草书与汉隶相互融合的雅化草体。其称呼由来有以下几种:其一,汉史游用这种书体书写了《急就章》;其二,汉章帝喜爱这种书体,并且准许杜操等人用这种书体书写奏章;其三,在南朝齐梁时期,二王今草盛行,将有别于今草的这种草体称作章草,“章”意味着有章程法则,比今草更为规矩。章草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草书。它的波挑很鲜明,笔画钩连起来呈现出“波”形。每个字都很自主,字形是扁方的,笔带有横势。点画、偏旁、结构的简约法和连笔法,也就是草书的符号化,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倾向,为草法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https://img1.baidu.com/it/u=1237683295,364463628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544
今草一般被认为是由章草去掉波挑而演变出来的。仔细检查今草的用笔特点,能发现早期草书中就已有其胚胎,也就是每个字的收笔处不再向右旁发锋,而是改为回锋停驻。然而,这种笔法发育成熟的过程较为缓慢,所以今草比章草出现得更晚。今草不是由章草演变而来的另一个理由是,完备形态的书体通常很难生发新的书体,这是书体演变的基本规律之一。篆书的完形态为小篆,隶书的完形态是八分。草、行、楷三体并非从小篆或八分书中产生。草书的完形态,首先分出一支章草,直至东晋才形成今草的完形态。在早期草书向今草演变发展的过程中,行书和楷书得以萌发。新的书体只有在非完形、不确定且具有动态性的书体中,才会孕育而生。一种书体一旦形成了完整形态,那么在用笔结构方面就会形成一种自足的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字法和体法。如果破坏了这种“法”,这种书体不但会消失不见,而且还会妨碍社会的认同。
今草与章草的区别,通常认为章草的字是相互独立的,而今草能够将数字勾连起来。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章草的笔法使用“~”形,今草的笔法使用“ S”形,这才是最基本的区别。在这方面,王世堂的《论草书章今之故》有详细的论述:今草喜欢牵连,章草注重区别;今草喜欢流畅,章草注重顿挫;今草喜欢放宕,章草注重谨饬;今草喜欢风标,章草注重严重;今草喜欢难作,章草注重易识。如今风云雷雨,其变化无穷无尽;如同日月江河,循环往复且始终如一。如今喜爱天然,天然必然出自于工夫;篇章注重工夫,工夫必定不会失去天然。……如今适合宏大,篇章适合小巧;如今险峻而篇章飘逸,如今奇崛而篇章偶合……
今草存在两种体格。其中一种体格是字字独立,或者上下字勾连并不多,这种体格被叫做小草。另一种体格是上下字勾连较多,并且运笔较为放纵,点画显得有些狼藉,这种体格被叫做大草、狂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