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0-8 04:10:16

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投资类业务的发展特点、驱动因素及风险状况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投资业务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不仅带来了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重大变化,也引发了市场各界的广泛争议。本文使用18家主要上市银行(其中工行、建行、农行、中行、交通银行等5家大型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8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以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以及北京、南京、宁波、上海、江苏5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探讨其特征、驱动因素、风险。 2012年至2016年投资业务发展现状及对银行业的主要影响

上市银行投资资产增速及规模差异

本文研究的银行投资资产主要是指以各类债券、权益性金融工具和非标债务工具为主要对象进行投资和经营活动形成的表内资产,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价的资产。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款项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

2012年至2016年,18家上市银行投资资产余额从14.6万亿元增至39.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高出同期信贷资产增速近9.5个百分点。且高于总资产增速。速度提高了9.1个百分点。从总资产结构的变化来看,2012年至2016年,18家银行贷款资产平均占比从50%小幅下降至49%,而投资资产平均占比则从19%上升至28%。主要资产占比增长最快。 (见图1和图2)

但从投资资产增速来看,五家大型银行、八家股份制银行和五家城商行的表现却相差甚远。 2012年至2016年,虽然五大银行投资资产年均增速略高于信贷资产和同业资产,但总体差异并不显着,均在10%左右。同期,8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投资资产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1.7%和46.9%,远高于信贷资产和同业资产平均增速。

从资产增量结构看,2012年至2016年,五大银行信贷资产占总资产增量的平均比例达到55%,仍是拉动资产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资产增量占比仅为29%。同期8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城商行总资产增量中,占比最高的是投资性资产,分别达到53%和58%,分别比信贷资产增幅高出13和28% 。个百分点(见图 3)。这两类银行投资资产是总资产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述增量变化的差异最终体现在现有的资产结构上。 2016年末,信贷资产占五大银行总资产余额的52%,明显高于投资资产的24%。 8家股份制银行信贷资产平均占比仅为45%。虽然仍是第一大资产,但仅比投资资产占比(35%)高出10个百分点。在五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中,投资性资产占比达到44%,超过信贷资产占比36%,成为最大的资产类别。 (见图4)

2012年至2016年18家上市银行投资资产增量中,8家股份制银行占比48%,比5大银行高出7个百分点。 5家城商行的占比也达到11%,远高于5大银行。高于 2011 年末持股比例。 18 家银行投资资产中,8 家股份制银行和 5 家城商行分别由 2011 年末的 14%和 3%上升至 2011 年末的 35%和 8%。 2016年底,五大银行分别从2011年底的14%和3%上升,从2016年底的83%下降到2016年底的57%。

上市银行投资资产构成分析

为了更深入地认识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有必要进一步分析上市银行的投资资产。根据投资标的资产的性质,上市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投资资产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债券资产,主要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央行票据、政策性债券等。金融债券、金融债券、同业存单、非金融企业主体发行的各类债券等。二是非标债权资产。根据银监会2013年“8号文件”的定义,主要是指“不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贷款、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融资等。三是其他类型的投资资产,主要是股权投资和基金投资。

https://img3.qianzhan123.com/news/201506/18/20150618-6307e42ca366f234_600x5000.jpg

2012年至2016年,各类银行投资资产增量结构差异较大。五大银行投资资产净增量中,债券资产占比超过80%,而非标债和其他投资资产占比分别仅为8%和11%。 8家股份制银行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因数据披露,本文选取北京、南京、宁波3家城市商业银行)非标债资产占比分别为53%和54%,为最大投资资产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推动力,而债券资产增量占比分别仅为29%和41%。

从2016年末投资资产余额构成来看,五大银行债券资产高度集中,占比高达92%。八家股份制银行的投资资产最为多元化。其中,非标债权投资占比最高,达到46%;债券资产和其他投资资产分别占37%和17%。三大城商行的投资资产基本分为债券投资和非标债券资产,前者占比略高于后者。 (见图5)

从各类投资资产的详细构成来看,三类银行债券资产构成相似,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2016年末普遍占比65%至75%近年来,在债券资产配置方面,各银行在始终保持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的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呈现出增加金融机构债券比重、降低债券比重的共同趋势。来自非金融企业实体。

非标债权投资方面,以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的信托受益权和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为主。关于这些资管产品的底层资产,目前各家银行披露的信息非常有限。最有价值的参考是招商银行2016年年报披露的2015年和2016年应收款项类投资基础资产的类比。其中,票据资产和贷款是最重要的两个资金来源。近两年,它们合计占招行应收投资的比例已达到85%左右。其他非标资产主要投资于同业存款、理财产品及其他资产。

上市银行投资业务发展的资金来源分析

从资金来源来看,近年来各银行的增量负债结构也存在显着差异。总体来看,五大银行负债增长仍主要依靠存款资金。 2012年至2016年,存款资金占负债总额增量的69%,近三年也达到了65%。

近五年8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负债增量中,客户存款资金占比分别仅为47%和50%。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存款资金在负债增量中的占比近年来持续快速下降,2016年降至29%。应付债券、央行借款等主动负债资金增量占比已超过20%。近三年已超过30%,远高于五大银行10%左右的水平。尤其是2013年底恢复发行同业存单后,迅速成为中小银行主动向货币市场借债的主要工具。近三年来,同业存单从无到有,分别占8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增量负债的19%和22%。 2015年,这一比例一度达到29%。

从现有负债结构来看,2016年末,五大银行存款资金占比仍高达78%,而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占比分别仅为12%和2%。 8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存款资金占比已降至60%以下,而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的占比则达到36%,其中5家城市商业银行的应付债券占比为36%。更高。 (见图6)

综合考虑银行主要资产负债增速和增量构成,五大银行各项资产负债年均增速较为均衡,存款年均增速为8%,但略低于贷款和投资资产增速。虽然速度很快,但仍然是支撑各种资产规模增长的支柱。 8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城商行存款年均增速分别高出5大行5个和9个百分点,但仍不足以支撑贷款规模和投资增速资产增速高达47%,与存款增速相近。增长率。因此,银行必须通过更加积极的主动负债策略,为资产业务的扩张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银行间存单推出后,由于其流动性高、投资机构广泛、发行便利等特点,迅速成为中小银行最重要的市场融资工具之一。 (见表3)

上市银行投资业务收益与风险

投资业务对上市银行营业收入贡献显着

2012年至2016年,18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其投资资产年均增速呈较强正相关关系。五大银行的投资资产规模和营业收入增速在上市银行中最低。除江苏银行和平安银行外,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中,较高的投资资产增速往往对应较高的营业收入增速。在投资资产增速相近的银行中,城市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高于股份制银行。

https://img1.gtimg.com/finance/pics/hv1/96/242/1625/105727431.jpg

目前,投资资产给银行带来的直接收入大部分仍然体现在利息收入上。我们进一步考察各类生息资产对上市银行利息收入增长的贡献。 2012年至2016年,5家大型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3.3%、9.7%、15.3%。其中,投资资产的贡献分别为2.3个百分点、7.6个百分点和10.4个百分点(见图7)。 2016年各银行利息收入来源中,5家大型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收入平均占比分别为67%、58%、46%,而投资资产利息收入平均占比分别为23%、31%和40%(见图8)。投资资产既是近五年对各银行利息收入增长贡献最大的生息资产,也是各银行利息收入增速差异的主要来源。

上市银行投资资产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和风险

投资资产业务的快速扩张在给相关银行带来显着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不容忽视的风险和问题。

非标债权资产潜在信用风险拨备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参考招商银行2016年年报披露的应收款项类投资中非标基础资产的构成,近年来大幅增长的非标债权资产大部分最终流向了信贷资产。同时,考虑到非标债权资产往往涉及信托计划、资管计划、银行理财等多层次嵌套的投资结构,银行对基础资产信息和风险状况的控制能力有限。即使是银行掌握的信息相对全面的纯渠道业务,也常常出现客户不符合银行风控标准、信贷政策或监管政策要求,无法直接通过正常信贷渠道获得融资,而不得不求助于银行的情况。到更高成本的结构。化工产品安排的平均风险水平也可能高于表内信贷资产的平均风险水平。因此,按照审慎性原则,这些资产至少要符合信贷资产的监管要求,即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不得低于风险资产规模的2.5%。

但从非标债权投资最为集中的应收投资资产情况来看,目前不少银行的拨备余额远未达到上述标准。以非标债权资产占比较高的8家股份制银行和5家城市商业银行为例,2016年末,13家银行应收账款投资计提拨备余额平均占比为非标债权资产。只有0.7%,不足1%的银行有10家,最低的也只有0.2%,超过2%的只有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两家银行。

投资资产过度扩张,给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带来巨大压力。近年来,一些上市银行通过积极的主动负债活动不断推动投资资产业务的非常规发展,特别是非标债权资产的持续扩张,极大地占用了银行有限的资本。 2016年末,16家上市银行(不含当年IPO融资的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中,仅五大银行和招商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0%以上, 9家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10%。 9%,最低的是南京银行,仅为8.2%。各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与非标债务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根据现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的要求,在不考虑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的情况下,我国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监管要求为7.5%。与这一标准相比,目前各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仍能达到标准,但有两个潜在的压力因素需要考虑。第一,一旦监管机构未来明确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一些目前资本充足率较低的上市银行很可能因其资产规模和在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而被选中,并面临最低核心标准8.5%。资本充足率水平要求。二是按照当前监管机构加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监管的新趋势,未来商业银行部分表外业务很可能被纳入风险资产范畴,需要额外监管。按照基础资产穿透监管的原则提供资金。

因此,从发展角度看,部分上市银行目前面临着日益逼近资本监管红线的压力,投资业务带动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

投资资产业务的流动性风险日益凸显。近年来,部分中小上市银行投资资产增速远远超过其存款资金供给能力,主要依靠大规模发行同业存单等主动负债模式支撑。在此过程中,不少银行利用短期负债资金对接长期资产项目,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据统计,2016年新发行的同业存单中,6个月以内到期的占72%,3个月以内到期的占49%。投资资产占比大幅增加的非标债权投资,不仅基础资产大量涉及长期贷款项目,而且相关金融工具缺乏有效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受此影响,相关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需要不断滚动发行同业存单以满足资金需求。

上述盈利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较低的同业拆借利率。当政策导向的变化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上升时,相关银行不得不接受更高的资金成本,这将导致投资业务的利润空间大幅收窄,甚至可能出现因资金成本下降而导致投资业务利润空间大幅缩窄的情况。超过投资资产的回报率。投资损失。此外,这种期限错配在中小银行中相当普遍,并涉及不同银行和机构之间的大量套利资金链。当市场环境发生不利变化时,单个机构的流动性状况和业务损失将会极高。很容易引起全行业的连锁反应,甚至危及金融体系的整体稳定。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究我国商业银行投资类业务的发展特点、驱动因素及风险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