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25 00:27:50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国古代制度的变与不变-中国古代制度发展趋势

山东·中公教育的小编特地整理出了山东公务员考试的行测技巧,以及山东省考行测的备考资料和行测考点汇总等内容,以供考生进行参考。若要查看更多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的行测备考资料,可点击并进行收藏(Ctrl+D),然后进入山东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频道。

行测常识判断的考查内容涵盖广泛。其中,历史文化知识被考查的频率较高。中公教育建议大家知晓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因为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制度之一。在不同的朝代,统治者会运用不同的选官制度。那么,选官制度是怎样演变的呢?

先秦时期,当时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世卿世禄制。天子或贵族世代继承父辈的官职,这就是世卿;官吏们世代继承父辈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此为世禄。在世卿世禄制延续的数百年里,凭借血缘关系巩固了政治,对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国时期,各国开始相互争霸。在这种情况下,用血缘连接的政治关系已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军功爵制便由此产生。

军功爵制在秦的应用最为出色。商鞅变法明确规定要依据军功爵制来选官,也就是依据军功的大小去选拔官吏。这种不再依靠血缘来选拔官员的制度,具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性。并且在动乱的时代,军功爵制能够激发战场上士兵的积极性,秦国能够统一六国,军功爵制可谓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战争不会始终存在,所以军功爵制也就不可能一直存在下去。

https://img2.baidu.com/it/u=52973514,268702139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57

汉代社会稳定且政治清明,出现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种制度是让官员举荐一些具备德行好、学问高、通法律、性坚韧等特质的人才,然后组织这些人才参加考试,只有考试通过才能做官。察举制为汉代选拔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察举制选官标准存在不确定性,考试也不严格等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于是选官制度再次发生了变更。

三国曹丕时期,形成了一种选官制度叫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按照九品来选拔人才,九品涉及人的出身、品德和才能等方面,由中正这类官吏负责进行选拔。三国时期,各国处于紧张竞争状态。治理国家需要人才,开疆扩土也需要人才。后来魏国政权被窃取,司马家族崛起,众多大家族随之崛起。选拔官吏不再以九品为标准,而是更多地依靠中正的主观判断。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完全违背了当初选拔官员的初衷。

察举制是依靠举荐来选拔官员,九品中正制也是依靠举荐来选拔官员。它们都带有一定主观因素。那么,是否存在一种制度,既公平又客观,还能广纳有才之士呢?

隋朝隋炀帝时期开设了进士科,通过考试来选取进士。“自隋朝停止了从地方选拔官员的方式,开始招揽天下之人,大家在京师聚集,春天来秋天住,像乌雀聚集、云朵聚合一样。”科举制度由此得以产生,选拔官员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之前依靠举荐转变为依靠才学。

https://img2.baidu.com/it/u=2596551683,383765240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84&h=500

唐朝沿袭了隋朝的制度,在武则天时期,更是开创了殿试和武举。殿试的出现,使得一些依靠钱财考入进士的人被排除在外,这是完善科举制的一个重要举措。然而,由于受到贵族政治的影响,唐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数量并不多。而在宋代,重视文治而轻视武功,科举考试受到了极大的欢迎。

明清时期为更好地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八股取士的考试方式。考试有四个级别,其中最低一级是院试,考中后成为秀才。接着是乡试,考中便成为举人,像《儒林外史》里的范进,就是乡试中举后发疯的。再往上一级是会试,考中的被称作贡士。最后一级考试是殿试,也叫廷试。凡是通过殿试的,都成为进士。

科举考试广纳人才,这一点毋庸置疑。它帮助拓展了官员队伍,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科举考试的弊端也日渐明显。在唐玄宗那个时期,考试主要把重点放在诗词歌赋上。然而,一个人诗歌写得好,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这个人品德好,也不一定意味着这个人有治国的本领。所以,片面地追求诗歌写作,对选拔人才是不利的。到了明清以后,八股取士这种方式,更是严重禁锢了众多学子的思想,不利于让人们开阔眼界去看世界。最后,科举制度随着封建王朝的结束而被取消了。

先秦到明清这段时间,选官制度经历了多次变化。从中可以看出,本质上选官制度是巩固统治、加强皇权的重要举措。从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来看,选官的标准起初是家世门第,后来发展成了才能学问;选拔的方式原来是推选,后来变成了公平考试;选官原则也逐渐变得制度化,并且更加公开、公平、客观。这告诉我们,今天的考试需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只有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造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中国古代制度的变与不变-中国古代制度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