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街规划方案-商业街规划设计方案总结-商业街规划方案设计的步骤
为进一步加快咸阳商贸服务业发展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咸阳制定商贸服务业“千企万店”提质增效行动方案
咸阳会有哪些变化,一起来看看!
总体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在每年都要新培育 100 家限额以上的商贸企业。同时,要新培育和提升 2000 家业绩较为突出的限额以下商贸服务业店。
到 2025 年,全市限额以上的商贸企业达到了 1000 家以上。同时,商贸服务业店有 10000 家被规范提升。并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 1200 亿元,年均增速约为 8%。
其中,限额以上企业的消费品零售额达到了 650 亿元。它年均增长约 10%。该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50%以上。全市的网络零售总额突破了 700 亿元。全市的商贸服务业发展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并且在西部地级市中处于靠前水平。
1.以建设大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为指引
坚持以规划来引领。以建设大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作为指引,将商贸服务业规划、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西安市的内外贸发展规划以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还有咸阳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行有效的衔接。
国务院有“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 10%”的要求。要预留星级酒店以及城市综合体、商贸中心、专业市场的建设用地。这样能为高端商贸服务业进驻创造空间。同时要引导大中型高端商户向核心商业圈和商业功能区集聚。并且让商贸服务业店向社区集中。
“十四五”期间,在全市城市新建城区,每年要新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 30 家,同时要新培育优质商贸业店 200 家。
2.打造9大品质商圈
坚持招引大型企业与提升本地企业并举,将激活本地消费和吸引外来消费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逐步对购物环境进行改造升级,优化商业业态结构,引入一批具有特色的品牌、轻奢品牌、国际知名品牌以及国际一线品牌的体验店,以此推动县市区核心商业圈和商业聚集区提升质量、增加效益,做强做优。
引导以主城区人民路核心商圈等区域商圈为骨干,提升这些区域商圈;以北平街商圈等区域商圈为骨干,提升这些区域商圈;以彩虹商圈等区域商圈为骨干,提升这些区域商圈;以玉泉路商圈等区域商圈为骨干,提升这些区域商圈;以世纪大道商圈等区域商圈为骨干,提升这些区域商圈;以文林路商圈等区域商圈为骨干,提升这些区域商圈。
高新区商圈是支撑之一,文体功能区商圈也是支撑之一,纺织工业园商圈同样是支撑之一,各县市区核心商圈亦是支撑之一,由此构成了商圈发展布局结构。
以重点打造高品质商圈,积极推动总部经济发展,对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区域首店或旗舰店并注册法人公司的国内外连锁品牌予以支持,对引进全国新品首发体验店或新零售智慧门店并在我市注册法人公司的行为予以支持,同时鼓励异地商贸企业在咸阳注册法人单位。大力培育本土企业,为限额以上商贸服务企业提质增效提供支持。
“十四五”期间,全市在每年都要引进 50 家限额以上的商贸企业,同时要提升 50 家限额以上的商贸企业。并且,全市每年要引进 800 家优质的商贸业店铺,同时要提升 800 家优质的商贸业店铺。
3.建设特色村镇20个 示范村30+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发展产业商贸和城乡商贸。以一条具有商贸特色的街道、一个具备多功能的商贸中心以及一张能够覆盖周边乡村的物流配送网等作为基础。加快商贸领域的新业态发展,推动特色商贸进步。着力促进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让乡镇商贸加快集聚。培育并打造出一批设施完备、模式领先、特色突出、贡献巨大、宜居宜业的现代商贸特色镇和商贸发展示范村。逐步构建起现代与特色相融合、镇村协调发展的乡镇商贸建设样板。
2025 年时,要培育出 20 个具有现代商贸特色的镇。同时,要培育出 30 个以上商贸发展示范村。在“十四五”期间,每年都要培育和提升 20 家农村限额以上的商贸企业,以及 400 家商贸业店铺。
4.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按照相关原则,以创建示范社区为引领。政府推动,市场进行配置,企业开展运作,以方便消费。大力提升城市社区商业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并改造各类零售业态,如社区便民超市、连锁品牌便利店等。发展满足群众新需求的细分业态。鼓励引进建设多种新型店铺,如天猫小店、京东小店等。引导消费向个性化、智慧化方向发展。积极打造新的消费热点。打造“一刻钟”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
https://img0.baidu.com/it/u=1991597235,314364965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925
“十四五”期间,全市每年改造提升社区商贸业店600家。
5.发展6大特色街区,鼓励发展24小时店铺
引导并支持北平街进行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不断优化升级,支持汇通夜市进行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不断优化升级,支持秦隆步行街进行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不断优化升级,支持福园巷子进行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不断优化升级,支持胭脂河坊进行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不断优化升级,支持电影里进行夜间经济聚集区的不断优化升级;同时支持各县市区、园区依托特色美食街区来提升改造,依托特色商业步行街来提升改造,以加快打造出一批网红经济示范街区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
运用环境提升等手段,也运用交通配套等手段,还运用街景亮化等手段。导入特色餐饮等老字号,导入旅游观光等品牌店,导入时尚消费等新业态。改造提升夜间消费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文旅商业步行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提升公共服务供给。加大投入去打造夜间经济聚集区,树立夜间经济地标。
引导餐饮店延长营业时间,引导便利店延长营业时间,引导影剧院延长营业时间。鼓励发展 24 小时不打烊的餐饮店,鼓励发展 24 小时不打烊的便利店。进一步提升这些场所的服务功能,引进新型的消费业态,以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6.推广地标品牌 培育6大特色美食品牌
以质量强、品牌强、标准强、制造强作为目标,凭借咸阳的果、菜、茶、面、药、作品、名人、名胜古迹等,培育出一批质量精良、品质卓越、特色显著的地标文化以及产业产品的标志性品牌。
支持县市区在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举办咸阳名优地产品的推介展销活动,支持重点企业在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举办咸阳名优地产品的推介展销活动,支持咸阳名优地产品牌企业提升质量并扩大规模。
统筹谋划名牌培育事宜,加大对品牌的整合力度,冲破区域的界限,对“咸阳茯茶”“咸阳马栏红”予以支持,让其创建名优品牌,凭借品质的提升来赢得市场。丰富“国际面食之都”的内涵,对县域特色餐饮的潜力进行挖掘。学习沙县小吃、兰州牛肉面等的经验,着力加强“面”品牌的建设与培育。发展龙头企业,推动连锁经营。做好武功旗花面、淳化饸饹、乾州四宝、三原小吃、彬州御面等地方美食品牌的培育工作。将咸阳特色美食做大做强,提升“中华老字号”以及餐饮“咸阳老字号”“咸阳名小吃”的规模和品质。
支持申报带有地域特色的地理标志商标,发挥产业方面的优势、区域方面的优势以及特色方面的优势,将重点放在产品上,全力打造能够代表咸阳形象、在市场上知名度高且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培育出一批在全省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用心开拓我市名优地产品的市场,促使咸阳优势名优产品从咸阳走出,进入大城市,迈向国际市场。
7.探索酒店式租房、共享员工模式
用好“国际面食之都”这一金字招牌,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机制,持续着力抓好以陕西面食作为主题的美食文化节。
进一步提升陕菜品牌,进一步提升咸阳面食品牌,宣传推广咸阳美食文化。
引导住宿餐饮企业去积极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而开展具有个性化以及定制化的配送餐服务,同时探索酒店式租房以及共享员工的模式。要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开展“互联网+业务”,提供线上订餐线下自提以及无接触配送的服务。要支持发展中央厨房,通过规范化的加工以及大宗采购,从源头确保质量并且降低成本。
8.促进商贸物流发展
以城乡市场供给侧改革作为动力,要与西安市进行积极的对接,进而建立起服务推进的联络机制。
支持三原县建设大西安生活服务基地;
支持彬州、长武建设辐射西北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
https://img0.baidu.com/it/u=4232839729,357322006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支持礼泉果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乾县果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旬邑果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长武果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彬州果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永寿果品交易市场的建设;支持淳化果品交易市场的建设。
支持武功、三原、泾阳电商物流基地建设;
支持武功、兴平粮食、辣椒物流集散地建设;
支持秦都、兴平、泾阳、三原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提升服务功能;
支持国内大型连锁企业建设区域性配送中心,并且鼓励这些企业注册为企业法人。同时,将咸阳建设成为面向大西安都市圈的商贸物流聚集地,使其能够辐射到西北地区。
9.提升家政服务档次
以功能齐全为原则,引导家政服务业专业化发展;以设施完备为原则,引导家政服务业规模化发展;以操作规范为原则,引导家政服务业网络化发展;以方便生活为原则,引导家政服务业规范化发展。
支持大型家政龙头服务企业的发展,扶持一批中小型家政服务企业去建设连锁门店,将家政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扩大,对县区的家政服务发展予以支持,持续提升全市家政服务体系的建设水平。
培育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
加大岗前培训力度,同时加大“回炉”培训工作力度。将家政服务纳入到职业技能提升的范畴之中。支持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场地)来设立家政服务网点。对于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减免其租赁费用。
10.大力发展“小店经济”
小店经济在经济循环中具有“毛细血管”功能,要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同时,要结合特色商业街、美食街区建设提升以及社区便民生活服务圈和现代商贸特色村镇建设。并且,要支持新建连锁直营门店(点)品牌连锁店经营企业发展。还要落实好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对小店的金融服务质效,以破解小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大力清理与小店相关的违规收费项目,努力为小店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鼓励通过共享办公的方式,平抑市场租金水平,降低小店经营成本;鼓励规范增设室外经营摊位,平抑市场租金水平,降低小店经营成本;鼓励规范经营用房租赁市场,平抑市场租金水平,降低小店经营成本。培育好独具特色的老字号小微商业群体,发展好独具特色的老字号小微商业群体,保护好“小店经济”稳定就业的积极作用,发挥好“小店经济”稳定就业的积极作用;培育好独具特色的网红店小微商业群体,发展好独具特色的网红店小微商业群体,保护好“小店经济”活跃经济的积极作用,发挥好“小店经济”活跃经济的积极作用;培育好独具特色的夫妻档小微商业群体,发展好独具特色的夫妻档小微商业群体,保护好“小店经济”稳定就业、活跃经济的积极作用,发挥好“小店经济”稳定就业、活跃经济的积极作用。
11.扩大网络消费
深化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工作,将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站点进行整合优化,达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全覆盖,推动县域电商在增量和提质方面取得进展。
培育电商龙头企业,引进电商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化与阿里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与京东的合作,进一步深化与苏宁易购的合作等。进一步深化与知名电商企业及平台的多元合作。不断提高全市的网络消费水平。
以需求侧管理作为动力,促使电商与生产企业以及流通企业实现有效衔接,推动个性化设计和柔性化生产的发展,培育出定制消费这种商业新模式,同时也培育了智能消费、信息消费、时尚消费等其他商业新模式。
引进并培育优质的直播电商平台以及直播电商服务机构等。以此提升我市在直播电商方面的服务能力与运营能力,进而帮助我市企业扩大线上销售的规模。大力鼓励建设电商直播基地,引导商场、专业市场等传统商贸场所,凭借品牌商品以及线下店的资源,借助电商直播去开拓新的模式,促使“人、货、场”能够实现立体化的构建,并且达成全时段的营销。
12.拓宽消费空间
围绕消费热点与重要节假日,主要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精心举办面食节等消费节庆活动,如面食节、采购节、茯茶养生节、风筝节等;推出文旅惠民政策;举办商贸和旅游消费季、消费月;举办数字文旅消费体验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充分运用开放性公共空间,开设节假日步行街,开设周末大集,开设休闲文化专区等成为常态化的消费场所,组织开展具有特色的促消费活动,去探索并培育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主体,推动文化演出消费,推动旅游景区消费,推动健身休闲消费,营造出浓厚的促消费氛围,从而形成全市“车水马龙”且“人气高涨”的商贸消费态势。
近年来,咸阳的市民活动类型越来越多
生活、旅游、消费更加丰富多彩
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
你觉得咸阳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