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出国劳务-出国劳务建筑工-出国劳务建筑工一般年薪多少
走访宝应出国劳务专业镇2004年08月18日08:15 扬子晚报
泾河镇地处扬州最北端,且与淮安楚州区平桥镇接壤,它是宝应县的一个乡镇,在经济方面较为落后。不过,近些年来,镇上建起了共 100 多户新颖气派的小洋楼,并且还有一个别墅区正在建设之中。
一个经济不发达的乡镇怎么会有那么多有钱人呢?其中的奥秘在于出国打工。陪同采访的该镇党委副书记董培定介绍道,泾河镇在全省以出国劳务闻名,这些盖起小洋楼的人全部是靠出国打工挣的钱,所以这条街被称作“出国劳务一条街”。据统计,近几年内,全镇累计有 3000 多人次出国打工,通常一次出国打工的时间是两年。其中,出国打工次数最多的达到了 4 次。目前,全镇在国外打工的人数还有 600 人左右。
在泾河镇,一户人家的贫富状况取决于是否有人出国打工,以及出国人数和次数的情况。据介绍,若有人出国打工一年,其净收入通常在 6 万至 10 万元人民币之间,并且这还未算上干零活的收入。在该镇的泾河村,它是出国打工人数最多的一个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成员出国。正因如此,村民们都特别富裕,大多数人家在镇上建造了房子或者购买了房子,原来的村庄里的人几乎都离开了。
泾河人出国打工这件事,不能不提及张有元。他是出国打工专业镇的头号功臣。张有元原本是一位普通的泥瓦匠。1988 年,他在北京建筑工地施工,因其技术出色,被中国土木工程公司派往阿联酋担任领工员。之后,他还先后到以色列、波兰等 6 个国家施工。近 7 年的国外劳务生活,让他的眼界变得开阔。1996 年,他创建了宝应县东海劳务输出有限责任公司。他带领家乡的农民前往欧洲、亚洲、非洲等国家从事建筑劳务工作。全镇出国打工的农民,大部分都是他带出去的。经过几年时间,跟随他出国打工的人,最少也积攒了二三十万。全镇农民通过出国打工,挣得了几亿元。因此,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要想每年挣十万元,就去找东海张有元。”
前几年,泾河镇出国打工的农民全是男性建筑工人。他们输出的国家遍布多个大洲,包括亚非美欧。具体有阿联酋、坦桑尼亚、波兰、沙特阿拉伯、约旦、斯里兰卡、赞比亚、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其中,去以色列的人最多,约占三分之一。今年,该镇新成立的宇宝对外劳务输出公司开辟了新途径,能让妇女出国打工。到目前为止,已经输出了 85 人,这些人到约旦、美国塞班岛当电动缝纫机工。下半年还将增派 70 人。出国打工这件事,让泾河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大变化。第一次组织农民出国打工的时候,中江公司给了东海公司 40 个名额。公司在镇里不停地进行动员,然而最终只招到了 32 人。当机票都订好之后,又有一个人跑掉了。当时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农民,别说让他们出国,就连出县去打工他们都不愿意。如今,泾河的农民眼界变得开阔了,他们的观念也彻底发生了转变。一听说有哪个公司要组织人员出国打工,他们就纷纷托人找关系,想要出国。镇上开办的各种出国劳务技术培训班,常常是人员爆满的情况。
在镇上的“出国劳务一条街”,记者走访了一户人家。男主人是杨叶亮,他向我们介绍,他们家族有十几个人出过国,他自己在 1995 年和 2000 年两次去以色列当木工。这几年里,他几乎跑遍了以色列的各个地方。他跟我们谈起在以色列的见闻,那里劳工特别紧缺,经常能看到当地人的住宅建造好几年了却找不到人来装修。当地的犹太人不愿意从事这种体力活。搞建筑装修的人员,大多是罗马尼亚人、黎巴嫩人、土耳其人。然而,在近几年当中,当地的中国劳工人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中国务工人员的工地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一帮中国建筑工人在吃着晚饭,旁边整齐地停着一排排轿车。中国工人吃完饭之后,以色列犹太人便用车子将中国工人接到家里去干活,这些活主要包括搞住宅装潢以及打扫卫生等。出国打工收入差别大。在以色列打工收入最高,一个建筑工人一年大约能净挣 10 万元人民币。而去中东首富阿联酋打工,收入就低很多。以色列犹太人工资给得高,他们特别讲诚信,也很注重保障工人权益,工作没有加班加点的情况,给家庭干零活,每小时 50 到 60 元人民币,工钱当场付清。有的出国劳务中介公司存在克扣中国工人工资的行为,之后以色列人察觉到这一情况,便直接将钱打入个人工资卡中,以此避免克扣现象的发生。在以色列,只需两个晚上就能赚到国内一个月的工资,正因如此,泾河地区有很多在国外回来的人,宁愿在家休息也不愿意再去上班,他们对本地几百元的工资不屑一顾。现在,杨叶亮在帮忙一家由镇上亲戚开办的对外劳务输出公司。他在等待着再次出国打工的机会。通讯员是谈凤杰、乔永华,记者是邹建丰(来自新华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