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5-4-26 17:06:20

金融制度-制度金融学-制度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

本报记者 胡畔

国家领导人今年 6 月于 G20 峰会上表明,国际金融危机过去 10 年之后,世界经济再度处于十字路口。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持续扩散,贸易和投资方面的争端愈发激烈,全球产业格局以及金融稳定遭受到冲击,世界经济运行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明显提升,国际投资者的信心显著欠缺。可以得知,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当中,中国是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是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二大股票和债券市场。中国从一开始专注于自身的发展,逐步转变为一个在全球治理体系里能够扮演重要角色的开放性经济体。这一转变对于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而言,具有如同风向标的重要意义。

其中,在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这一方面,从 2018 年开始,银保监会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银行业和保险业等方面的对外开放新举措。今年 5 月,银保监会在 2018 年宣布 15 条银行保险业开放措施之后,又宣布了 12 条新的对外开放措施。接着,7 月,银保监会对 7 项对外开放新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并发布。至此,18个月以来,银保监会共推出34项对外开放举措。

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 10 月 15 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在外资准入方面,下一步银保监会会加快推进《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相关配套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通过这些举措,能够进一步优化银行业和保险业的投资与经营环境,激发外资参与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活力,使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更加丰富,同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在平等且互利的基础之上,支持更多符合相关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到中国银行业以及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进程当中。共同去构建一个更为开放,并且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金融市场。

https://img0.baidu.com/it/u=2594038162,228885000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9

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行政总裁廖宜建认为,对于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和改革举措而言,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在从市场连通方面在加速落实,从资金流通方面在有序推进。他还指出,相较于市场连通和资金流通,制度融通是最为艰难的,并且进展比较缓慢。

廖宜建称,制度建设乃是市场化金融体系的关键所在。构建一个高效的金融制度体系,这恰恰是最具挑战性的,也是金融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所在。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特点,即重规模而轻机制。这样的发展模式有其形成的历史客观性和局限性。然而,它难以满足新时期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并且,它更难以对推进深层次开放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廖宜建认为,开放与改革的目的是搭建和逐步完善制度体系,以此引导金融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同时,通过制度的稳定性和清晰度,能给予市场更大的自主空间,从而降低风险成本。

他举例称,此前央行决定对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完善。这是利率市场化向前推进的关键一步。其根本目标是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让货币政策能更有效地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使市场信号的传递更加顺畅,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能够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央行将 LPR 与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相锚定,通过对银行间市场的中期利率进行调整,从而对贷款利率产生影响,这样监管和市场都能在其中发挥作用。然而,在机制已经明确的情况下,怎样提高价格形成的透明度以及提升价格传导的效率,还需要在逐步推进的动态过程中持续加以完善。

廖宜建说,新机制当然会带来新课题。比如,因为计时方式发生了改变,更多的贷款利率会依据 LPR 的调整而出现上下变动。不管是对于银行,还是对于企业,都必须借助衍生品工具来对冲因利率波动而产生的成本不确定性。这也就使得对衍生品市场本身的活跃程度以及配套制度、体系的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https://img1.baidu.com/it/u=763141600,373157170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3

廖宜建称,中国的衍生品市场是由监管机构来主导的,其发展模式是自上而下的。监管规则主要是以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而存在的,并且还附有行业协会的治理规则和中介组织的业务规则,然而却缺少了较为完整且系统的法律法规。这样一来,就使得产品交易以及市场运行的成本增加了,同时也会导致效率降低。

中国尚未在立法层面对终止净额结算予以认可。终止净额结算制度是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基本法律制度之一,它对资本金及信用风险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市场成员的跨境交易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国银行间市场对境外投资者的开放有着重要影响,对信用风险对冲工具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廖宜建对此表示,他建议司法机构与监管机构进行协调,可通过修改《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等方式来解决基本法律制度方面的问题,以提升金融资本的效率。

当然,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是一个持续演变和进化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长期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凭借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市场结构、交易机制以及清算托管制度等。随着金融业开放的加快、落实以及不断深入,必然会面临与其他并行的金融体系如何相互融通的新问题。廖宜建表示。

廖宜建认为,整体而言,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存在相互推动的动力,彼此促进。众多举措,像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等,一方面是要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另一方面更是为了逐步使中国自身的金融体系得以完善。

他表示,在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方面,我国从政策制定到落实都更加审慎。在金融领域的对内改革方面,我国从政策制定到落实也都更加清晰、透明、规范。相信创造出真正意义上融会贯通、开放包容的国际金融平台和运营环境是指日可待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制度-制度金融学-制度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