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制度-制度金融理论的内容包括-制度金融理论
4 月 15 日财联社消息,记者高萍称。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有信息发布,显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联合印发了《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简称《制度》)。《制度》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的相关事宜作出统一规定。其一,明确了统计对象及范围;其二,规定了统计指标及口径;其三,确定了统计认定标准;其四,阐述了数据采集的相关内容;其五,说明了数据的共享及发布事宜;其六,明确了部门分工。
业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总体统计制度是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工作的标准以及总纲。《制度》把以往各领域分散的统计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促使解决当前重点领域统计实践中存在的统计口径不一致以及部分标准不清晰的问题,达成了数据充分共享和高效使用的效果。为金融系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进一步奠定了数据基础。
具体来看,《制度》规定的统计对象涵盖了银行业的金融机构,也涵盖了证券业的金融机构,还涵盖了保险业的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同时,统计范围包含了贷款这种金融工具,包含了债券这种金融工具,包含了股权这种金融工具,包含了资管债权这种金融工具,包含了基金这种金融产品,包含了保险这种金融产品,包含了衍生品这种金融工具和产品。
https://img0.baidu.com/it/u=4089917901,249590581&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57
《制度》规定了每项指标统一且协同的标准与口径,并且使其与国家统计标准、行业政策、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以及现有实践相衔接。要求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在使用同一指标时,采用一致的标准,这样能让不同来源的数据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一次采集后可被多方使用。
《制度》规定,中国人民银行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数据的采集、提供以及共享工作。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承担着数据归集汇总的职责,并且统一编制出全量的统计报表和指标。各单位需按照自身的职责分工,组织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机构,切实落实统计数据的采集要求和源头数据的质量管理要求,同时加强数据共享,以支持各部门在相关领域进行政策制定和考核评价。
《制度》做到了统计的全覆盖,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构建成了一幅全景图。它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给予了系统且全面的信息支撑。一位金融业分析师向财联社记者表明,此外,《制度》还达成了标准的统一协同,把数据汇总和使用难的问题给解决了;构建了统筹一致、分工协作的机制,促使数据能够互联共享。
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同时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并且需要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来支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此前也多次强调,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https://img1.baidu.com/it/u=3756340120,116117187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9
一直以来,金融业综合统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情况进行统计。近几年,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开展了专项统计,包括绿色领域贷款统计、普惠小微领域贷款统计、涉农领域贷款统计、制造业领域贷款统计等,这些专项统计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信息支撑。
财联社记者获悉,要对金融机构的具体执行进行安排与部署,以确保统计数据能按计划进行采集和生产。中国人民银行配套建立或修订了相关细分领域的统计要求,这些统计要求与总体统计制度一同构成了金融“五篇大文章”1+N 统计制度体系。并且,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力做好落地实施的技术准备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与有关部门一同建立起涵盖全面且标准统一的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基础数据的质量,使得各方能够高效地加以利用,从而为辅助宏观调控以及科学决策,还有科学设计和精准实施各类政策工具提供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有利于更优地支持相关领域的考核评价,引导金融机构能够精准地发力,持续地用力,切实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一位银行业券商分析师对财联社记者如是说。
(财联社记者 高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