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监护-监护职业健康是指什么-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
活动主题为“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条规定:劳动者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其他有毒、有害因素,从而引发的疾病被称为职业病。如今,带您一同去了解职业病的相关知识。
一、职业病包括哪些?
国家最新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于 2024 年 12 月 11 日发布(国卫职健发〔2024〕39 号)。此目录将职业病分成 12 大类,总计 135 种。该目录自 2025 年 8 月 1 日开始实施。
1.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2.职业性皮肤病;
3.职业性眼病;
4.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5.职业性化学中毒;
6.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8.职业性传染病;
9.职业性肿瘤;
10.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
11.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
12.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病认定4大前提
https://img0.baidu.com/it/u=4179605940,223688776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患者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由接触其他有害物质所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三、职业病如何诊断?
劳动者若怀疑自己患上职业病,或者在体检后发现疑似患有职业病,那么可以在以下地点的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以及经常居住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四十四条
依据《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令第 6 号),若劳动者依法提出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请求,那么职业病诊断机构不能拒绝劳动者这一要求,且要告知劳动者职业病诊断的程序以及所需的材料(第二十二条)。
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时,会书面通知劳动者所在的用人单位提供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资料。用人单位需要在接到通知后的十日内如实提供这些资料。
职业病诊断机构可以依法提请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督促用人单位提供。(第二十四条)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督促后,若用人单位仍不提供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资料,或者所提供资料不全,那么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当将劳动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与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结合起来,同时参考劳动者自述或工友旁证资料以及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提供的日常监督检查信息等,进而作出职业病诊断结论(第二十八条)。
在材料齐全时,职业病诊断机构需在收齐材料后的三十日内作出诊断结论。若没有证据能够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存在必然联系,那么就应当将其诊断为职业病。
四、职业病=工伤!
https://img2.baidu.com/it/u=2820704925,2226594408&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7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业病属于工伤范畴。并且,职业病患者依法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五、职业病保障待遇清单
劳动者被诊断为职业病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享受以下保障待遇:
医疗待遇包含治疗职业病的各项费用,像药品费、治疗费、手术费以及检查费等。这些费用一般是由工伤保险基金来进行支付的。
劳动者因患职业病而住院时,能够依照规定的标准领取伙食补助。 劳动者在治疗职业病期间住院,可按规定标准获取伙食补助。 劳动者因职业病需住院治疗,可依规定领取相应的伙食补助。
劳动者若需到统筹地区之外的地方就医,那么可以对合理的交通费和食宿费进行报销。
职业病致使劳动者需安装假肢,相关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业病致使劳动者需安装矫形器,相关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业病致使劳动者需安装假眼,相关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业病致使劳动者需安装假牙,相关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职业病致使劳动者需配置轮椅,相关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停工留薪期内,劳动者的原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所在单位需按月支付其工资福利待遇。
职业病导致劳动者伤残时,经劳动能力鉴定后,依据伤残等级可享受待遇:一是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二是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三是若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可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如果劳动者因职业病而死亡,那么其近亲属能够享受以下待遇:一是丧葬补助金;二是供养亲属抚恤金;三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劳动者因职业病而致使生活无法自理时,能够依据实际需要享受生活护理费,这涉及到护理费用的相关事宜。
温馨提示
劳动者若发现有疑似职业病的症状,应当及时前往指定的机构进行诊断,并且要保留相关的证据。要保护好自身的权益,就应该从关注职业健康这件事开始做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