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文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理文化工待遇怎么样-江西理文化工公司怎么样
九江是众水汇集之处。一江一湖一山赋予其特有的灵秀。浔阳江头有古雅的春江花月。鄱阳湖边有豪迈的长天秋水。九江集名山庐山、名江长江、名湖鄱阳湖于一体。它是一座江南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有着2200多年历史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让平静的湖面泛起涟漪,也给九江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蓬勃的活力。四十年来,九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经济总量大幅提高,经济质量也有了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的幸福感显著增强。
1978年至2017年期间,全市GDP实现增长。从最初的8.49亿元增长至2413.63亿元,增长幅度达283倍。财政总收入同样增长显著。从0.78亿元增长到461.29亿元,增长了59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大幅提升。从217元增长至32592元,增长了149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样增长明显。从136元增长到13303元,增长了96倍。
1978年至2017年期间,工业总产值由7.77亿元升至5727.49亿元,增长达736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从21平方公里拓展至106平方公里,拓展幅度为4倍。全市城镇化率从10.3%提高到53.8%,提高了40多个百分点。
工业从“一企独大”到“多业齐飞”
总量不断扩大,质量明显提升
九江是我省的老工业基地。九江曾有过自豪时刻。我省第一根火柴在此诞生。我省第一颗钉子在此诞生。我省第一块肥皂在此诞生。我省第一艘轮船在此诞生。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九江的老工业有的停产。有的倒闭。出现了“九江石化一咳嗽,九江全市都感冒”这种“一企独大”的尴尬局面
历经40年的不懈奋斗,九江工业总量持续增大,质量显著提高。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企业相继落户。呈现出“多业齐飞”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发展方式发生转变。从简单粗放型转变为规模集约型。从产品单一型转变为门类齐全型。从污染高耗型转变为绿色生态型。
做大九江,关键在于做大经济总量。做大经济总量,核心在于做强工业,尤其是新型工业。这种发展理念在九江市干部群众里形成了广泛共识。为此,全市干部群众同心协力。他们甩开膀子加油干。还千方百计引进新型工业。
该市先后引进江西理文造纸和化工公司 其总投资165亿元 还引进赛得利(中国)100万吨纤维素纤维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 又引进江西亚东水泥公司 其总投资80亿元 且年产水泥1400万吨 该市引进一批大工业 其中总投资百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10个 这促进了石油化工 钢铁有色 现代轻纺 装备制造 电力能源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该市举行了三批重大工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的项目有340个。这些项目总投资1464.64亿元。
九江市工信委新闻发言人丁格非称 九江市借助招商引资 新型工业日益增多 当下 九江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有2家 50亿元至100亿元的企业有3家 10亿元至50亿元的企业有87家 1亿元至10亿元的企业有889家
该市借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之机。大力培育新动能。推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五大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推动五大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推动五大传统产业绿色化发展。切实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当前 该市拥有166家高新技术企业 145家国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 正大力培育一批百亿龙头企业 精心打造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努力形成万亿临港经济带
从“两湖”走向八里湖
再走向赛城湖,城市形象明显提升
九江市将工业化与城镇化当作加快发展的“两翼”。以新型工业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历经近10年实践。成效显著。探索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新路径
九江中心城区长期围绕甘棠湖、南门湖进行建设。农村人口加速转移。空间布局受限。负荷明显过重。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需求。2009年初 该市依据打造生态新区这一目标 秉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先的原则 按照水面森林绿地建筑各占三分之一的布局 遵循观湖观江观山观城的四观效果建设理念 将中心城区框架向西拓展 从而开启了从两湖时代迈向八里湖时代的进程
10年前 八里湖处于中心城区边缘 那里茅草丛生 人迹罕至 荒芜沉寂 如今 走进八里湖新区 高楼林立 极目远眺 宁静湖面倒映着青山绿树 蓝天白云 一座功能完善 人气不断提升的现代化新城呈现于世人眼前
2016年 九江依托八里湖的18.3平方公里水域 27公里岸线 以及赛城湖的53.6平方公里水域 54公里岸线 建设滨江 临湖 亲水核心板块与城市新区 在八赛组团高标准建设60平方公里“城市绿心” 呵护“城市蓝线” 形成水天一色的城市美景
2018年7月26日,该市2018年重点城建项目于赛城湖畔集中开工。这意味着赛城湖新区开发建设正式开启。此次集中开工39个重点城建项目。这些项目总投资约309亿元。其中有22个项目投资超亿元。
一批具有引爆性的项目,像浔阳古城、会展中心等,在赛城湖组团落地并发展起来。一座绿色生态、创新时尚、智慧互联且全国一流的时代新城即将出现。九江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正从八里湖时代大步迈向赛城湖时代。
创新体制机制,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
着力构建“全域 全业 全季”旅游格局
庐山是世界知名的山,也是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圣山。庐山成功设立市制,改变了长期以来一山多治的状况。设立了庐山西海管委会,使得湖面景区资源达成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及统一开发。大力推行1 3 N体制,庐山、庐山市、武宁县、庐山西海管委会分别设立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工商所、旅游巡回法庭等,有力推动了现代旅游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该市把庐山当作龙头。突出庐山具有引领效应。突出庐山具有带动效应。突出庐山具有辐射效应。坚定打响“庐山天下悠”品牌。着力构建旅游格局。该格局是“全域全业全季”的。要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城市。这座城市是山水文化名城。还要打造成为旅游度假胜地。庐山获得江西最具影响力大景区第一名。它是世界名山,同时拥有“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地质公园”荣誉称号。庐山西海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创建单位,获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武宁被列入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计划,荣获首批“国家级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武宁、湖口被评为全省旅游强县。旅游业态日益丰富,从观光型向观光和休闲度假转变,从“资源依赖型”向“城市品牌型”转变。
当前 该市有近200家开放经营的景区(点) 有35家A级景区 其中1家是5A级景区 15家是4A级景区 直接从事旅游的人数达10万 间接从业人员30多万 2017年 该市接待旅游总人数1.62亿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1486.59亿元 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3.89%和31.57%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40年来,九江市稳定粮食生产。与此同时,九江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该市依照“调、培、扩、提”的思路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推动产业兴旺 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其一 引进并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其二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加速发展茶叶 油茶 水产等特色产业 其三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其四 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 其五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其六 夯实现代农业物质基础
当前 该市培育了各类经营主体1.37万家 规模以上农业企业有579家 2017年销售总收入超1000亿元 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油菜种植面积 总产 产值在江西均排第一 茶产业在江西“四绿一红”品牌里占两席 这“四绿一红”指狗牯脑 婺源绿茶 庐山云雾 浮梁茶 宁红茶瑞昌山药、庐山云雾茶、宁红茶等3个品牌被选入“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市共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458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有221个。有机食品有184个。绿色食品有4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有5个。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为此该市重点抓好五项工作。其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到2020年基本完成所有村组的村庄整治。其二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其三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其四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村容村貌。其五强化农村生态保护和治理。其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其七落实好精美示范四级联创,抓好环庐山示范带建设。其八落实好精美示范四级联创,抓好环庐山西海示范带建设。其九重点打造武宁“百公里美丽庭院示范带”。其十重点打造永修“百公里美丽庭院示范带”,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
该市累计开展了1.4万个新农村点的整治建设工作。2017年整治建设了2419个新农村点。这一数量相比2016年度增长了两倍。2018年,该市加大布点力度,新农村建设点数量达到4487个。此数量相比2017年近乎翻倍。与此同时 在全省率先开展新农村建设点管理提升工作 涌现出一批典型 比如瑞昌小月村 这些典型建管并重 农村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