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7 天前

揭秘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如何掌控时间治愈精神内耗?

倘若洛克菲勒被称作“窥见上帝秘密的人”。那么柳比歇夫就是那个“窥见时间秘密的人”

柳比歇夫坚持了56年的“时间统计法”。这让我看到,有的人不是时间的奴隶。而是时间的掌控者。在时间的旅途里,他们竭尽所能。耗尽自己人生的每一个可能性。

对于一个喜欢时间管理的人来说,这本书看的还是太晚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一旦看到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背后的本质,且掌握了其中方法。那么对喜欢时间管理的人而言,这就如同给他们增添了强大助力。

我精读了这本书一遍。之后又实践了一遍。坦诚讲。这本书不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还让我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与人生。减少了焦虑感

柳比歇夫的一生

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

他写了五百多印张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即使以专业作家来衡量,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他进行授课工作。他担任大学教研室主任。他同时也是研究所一个室的负责人。他还时常前往各地开展考察活动。

他进行实地研究

在被称作业务时间的时候 他将其作为休息时间 用来研究地蚤分类 仅这一项 工作量就相当大 到1955年 柳比歇夫已搜集35箱地蚤标本 数量达一万三千只 他收集的材料比动物研究所多出五倍

柳比歇夫的治学,博大精深,他的知识面有多广,是很难测度的。

看到柳比歇夫的一生 作者不禁提出 他是我们同时代的人 一生做了那么多事 产生了那么多思想 是用什么方法做到的 他82岁辞世 在最后几十年 他工作精力和思维效率有增无减

从表面来看,这是纯技术性的工作方法。但几十年来,它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它成了柳比歇夫生活的骨架。它不仅保证了最高的效率。还保证了最旺盛的生命力。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事件——时间日志

他这个时间管理法,是基于过程的。

如图所示:

事件——时间日记采用基于过程的时间统计法。这种方法比基于结果的时间统计法更高级。也比基于结果的时间统计法更详细。

比如:

xx年xx月xx日

事件①

事件②

事件③

https://img0.baidu.com/it/u=2379270517,1134259506&fm=253&fmt=JPEG&app=138&f=PNG?w=500&h=667

那你对时间的管理永远会处于很低的水平

是更好的选择

每个月底时柳比歇夫会做小结。他画了一些图。还列了一些表。到了年终。他依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并列出一览表。晚上临睡前他会坐下来计算。他会思考自己把时间花在了什么地方。花了多少时间。最后算出基本工作消耗的时间

柳比歇夫56年如一日,一丝不苟地记录自己的时间支出。他的历史长编从未中断。即便儿子夭亡,也无法阻止他在这份永不停歇的结算表上记一笔。

多年来常看表。这使柳比歇夫形成特殊时间感。在我们机体深处滴答走的生物钟。在他身上成了感觉兼知觉器官。

对于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柳比歇夫的每篇论文都有“成本”核算。他的时间统计法好似一台计算机。它能自动提供数据。写一篇文章的时间能算得清清楚楚。看一本书的时间能算得清清楚楚。写一封信的时间能算得清清楚楚。不管做什么。每道工序所需时间都能算得一清二楚

人们不禁会问,这样干是为了什么?自愿去做这项苦工,还拿它折磨自己,这有什么意义?

柳比歇夫给出了回答。他表示自己已习惯时间统计法。没了它就无法工作。

秋叶评价《奇特的一生》时讲,坚持柳比歇夫时间统计法得有个前提。那就是你得有伟大目标。只有这样,你才会思考怎样最有效利用时间。只有真正有目标的人,才会真切感到浪费时间可耻。

1918年 柳比歇夫从部队复员归来 那时他28岁 他已提出一生的奋斗目标 即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他自行提出了工作纲领 进而预决了他活动的整个性质

那时 他满怀对建功立业的憧憬 事业取代了伦理 决定着伦理 为了事业 人世间所有的喜悦与乐趣 他都全然不屑一顾

柳比歇夫的长处首先在于,他懂得这些道理要比其他人早得多。

帮助他达成这一目标的,是他的研究工作。其工作要求投入常人难以企及的精力。需要耗费常人难以企及的精力。需要耗费比常人一生还要多的时间。总得从其他地方再挖掘些力量。再挖掘些时间。

秋叶:一旦你真心想要征服这个世界。或者彻底融入这个世界。你就得反思你的资源瓶颈。除了时间。几乎所有资源都能去争取去创造。但时间一旦流逝。就没法弥补。

他想尽办法利用每一分钟,不放过任何所谓的“时间下脚料”。乘电车时利用,坐火车时利用,开会时利用,排队时也利用。出门旅游时,他看小部头的书,还学习外语。他的英语主要就是靠利用这些“时间下脚料”学会的。

计划的复杂性在于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

头脑清醒的时候,应当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

不胡思乱想不相干的事

https://img1.baidu.com/it/u=141599354,420341207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0

要学会计算所有时间。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计划。结算属于对计划的总结。总结后立刻提出下个月的计划。

他的时间仿佛是物质。不会毫无踪迹地消失。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出来。

看你时间花在哪,便知你是怎样的人。利用时间统计法,最大限度利用自身一切可能性。将每一个可能性消耗至尽。

从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里,能得到什么?

做年度总结时 要求开展自我分析 还要进行自我研究 比如效率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有什么事项未完成 原因是什么 柳比歇夫把他的总结当作镜子

他的总结公正客观地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历史。柳比歇夫的方法,从它细密的网眼中,抓住了变化无常、总想溜走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未曾察觉到的时间。抓住了我们损失掉的时间。抓住了不知去向的时间。

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

我们的生活以事件为标志。这些事件在有限时间里。用无数事件将生活填充。

柳比歇夫依照他那臻于完美的几何学来规划他的生活。这并非一年两年的事情。他漫长的一生,没有重大偏差。这证实了他的方法取得了胜利。

他在他自己身上做了实验,得到成功。

他的一生,堪称按理智法则安排的楷模。他的一生,获取了最大有效系数。他所有数据清晰明了,创记录指标一应俱全。他是活生生的人,也是人为产物,是自我创造的结果,让人由衷钦佩。

这本书留给我的思考?

最初是在李笑来的书里知晓了这本书。之后只是极其迅速地浏览了一番原文。并未深入探究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

直到我看了秋叶老师与李笑来老师对书籍的点评 我才恍然大悟 我看到了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 这背后体现的是柳比歇夫高度的自律性

如同秋叶老师所讲。他将一生时间视作一个整体框架来运用和规划。并非只规划明天、下周或者一年的工作。他具备从较大时间跨度规划时间的能力。

当我读完这本书,开始实践一周后,我发现自己重新掌控了时间。我甚至能精确到每时每秒该做的事,不再坐等时间到来。时间由我掌控,我从时间的奴隶变成了时间的支配者。

是任何东西都没法相比的。

人的一生十分有限。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生命的宽度。它还将自己的每一个可能性燃烧至尽。

都说昨日种种,皆成今我。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运用了因果原则。此时此刻你做的一切都是因。未来展现的一切都是果。看懂时间的因果关系后。你就窥见了时间的秘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时间统计法:柳比歇夫如何掌控时间治愈精神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