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7 天前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赵孟頫楷书神作三门记的前世今生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赵孟頫的一件楷书“神作”。这件作品是《三门记》。

《三门记》“神”在何处?

就在它笔力千钧,钢筋铁骨,一扫赵字“柔媚”的谬评。

明人李日华认为,这是赵孟頫所有碑书中的第一把交椅。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乃赵孟頫楷书之作。其由牟巘撰文。该文记载了苏州玄妙观重新修缮殿门之事。以它为底本的石刻在苏州玄妙观正山门内。此文未标明年月。从款署官职“集贤直学士、朝列大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来看。应是在元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担任此职之后所写牟巘生活在南宋时期,他曾官至大理少卿。宋朝灭亡后,牟巘选择隐居,不再为官。牟巘比赵孟頫年长27岁,两人结为忘年交。赵孟頫的诸多书作,其撰文工作多由牟巘承担。除了《三门记》,还有《三清殿记》《松江宝云寺记》《嘉兴重修儒学记》《湖州妙严寺记》等。

https://img0.baidu.com/it/u=2084665619,151149818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192

《三门记》原迹纸本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它纵向长度是35.8厘米。横向长度为284.1厘米。后面有董其昌、李日华、孙尔准、颜韵伯的题记。鉴藏印包含晋府诸印。还有梁清标、完颜景贤、孔继涑、梁同书诸家的印。

明代项穆在《书法雅言》里评价赵孟頫书法“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他觉得“赵体”柔媚、柔弱。但这是误解。因为明清两代时。一般人很难见到赵孟頫真迹。市面上流行的多是《五柳先生传》《四时读书乐》这类挂名之作

《三门记》笔势凌厉,每一笔都蕴含千钧之力。明代李日华评价此帖说:“文敏的这本书有泰和的明朗却没有其轻佻,有季海的厚重却没有其迟钝,没有用平原的面目却包含其精神,是天下赵碑第一。”他觉得此帖汲取了李邕、徐浩、颜真卿等诸家的长处。

《三门记》点画方折且飞动。起笔与收笔极为清晰。它比赵孟頫后来所写的《胆巴碑》《妙严寺记》等。更适合初学者入门使用。

https://img0.baidu.com/it/u=2379612851,156360347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161

学习书法墨迹应选用优质印本。当前所见《三门记》印本,多是翻印或电脑处理的彩版。现宝玥斋获得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授权,以原迹原寸、用彩色调频网精印,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值得书法爱好者收藏使用!

以上所有图片是宝玥斋策划编辑的《赵孟頫真书三门记》的实拍书影。其与真迹相差无几。十分难得。

《元赵孟頫真书三门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赵孟頫楷书神作三门记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