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6 天前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关系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与保障民生需求的关系。国家战略核心是通过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推动国家创新战略。要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其中关键是培养大量拔尖创新人才。同时,民生需求体现在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体现在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体现在对选择性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

——王烽 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主旨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

王烽 | 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主旨报告

尊敬的各位来宾:

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进程里。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达成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与保障民生需求的关系。国家战略的核心是借助教育、科技、人才的综合改革来推动国家创新战略。其目的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效能。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培养众多拔尖创新人才。与此同时,民生需求表现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多样化、选择性教育持续增长的需求

怎样平衡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关键之处在于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存在根本问题。一是要培养怎样的人。二是如何去培养人。从政治角度讲。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从国家战略与民生角度讲。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是只培养应试者。而是培养有活力、创造力的个体。唯有如此。我们国家才会有光明未来

基于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达成了有机统一。具体而言,就是要为每个孩子提供适配的教育。还要为每个孩子的成才给予机会。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全新目标。也是我们所遵循的教育价值观

在现实教育环境里,特别是在传统学校当中。我们能看到,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宜教育很迫切。为每个孩子成才给予机会与通道也很迫切。这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民办学校生存的密码。这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民办学校发展的密码。这是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民办学校创新的密码。这是决定民办教育新价值的关键

首先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学校承担新价值使命这体现新时代新形势对民办教育新要求民办教育一直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民办教育是高质量教育体系重要构成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需注重民办教育提质建设 当下 民办学校占全国学校总数近34% 在校学生人数近17% 若民办教育质量不能提升 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与建设教育强国愿景将难达成

https://img2.baidu.com/it/u=1309035151,16231614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2637

另外 民办教育是开拓教育新赛道新模式的先锋力量 在探索新教育模式时 尤其是新技术的应用方面 民办学校拥有先天的体制机制优势 还有在财政财务资金等方面运用的跨界优势

民办学校是推动教育公平公益的关键力量。伴随《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的推行,公益性民办教育事业的力量会愈发壮大。民办学校与民办教育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动力。

最后 民办学校是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特别是国际特色学校 民间外交在当今世界 国际环境里地位突出重要 民办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是民间外交重要部分 国际特色学校办学是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稳定桥梁 这是民办学校在这个时代的特殊价值

接下来,我将谈谈民办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

政策曾是民办学校最大变数。幼儿园普惠、培训机构治理、义务教育减压,极大影响民办学校办学预期。但随着民办学校规范治理渐成固定、常态化措施,政策影响因素已非最大挑战。现在的教育政策需依据经济政策的走向、指向来梳理。也就是说,任何非经济政策都不应给经济发展带来过大影响。在此情形下,教育政策正走向稳定。从长远角度看,这样做是为了让民办学校能更好地达成全面且可持续的发展

人口是重要外部因素。2016年新出生人口达1780万。到2017年减少近200万。自2017年起新出生人口进入下行空间。新出生人口减少对各级各类教育产生直接影响2021年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入学人数开始减少。到2026年前后,幼儿园入学人数相比2017年将减半。2030年左右,小学入学人数会比2017年减半。2036年前后,高中入学人数会比2017年减半。到2041年,大学入学人数有减半的风险。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此挑战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表现。比如,农村地区是学校面临挑战最大之处。县城目前入学人数仍在增长。存在大班额、超大班额情况。特别是56人以上的班级。全国各地县城此类班级数量还在增多。城市情况有别。如广东作为人口输入地。人口趋于年轻化。受人口影响较小。而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人口形势更为严峻从全国的角度来看,人口是一个最大的挑战。

经济如今进入增长速度下行区间 这会直接影响人们接受民办教育的经济支撑能力 从外部看 经济支撑能力变化会使接受出国预备教育的人群发生结构性变化 不过随着各种形式及人群的动态调整 人群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 外部经济问题可能并非影响最大的因素

从内部来讲,民办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或许源自自身。2016年颁布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至今已过去8年。当下,教育行业是否依照新的思路。是否顺应政策趋势。是否及时调整办学模式。这已成为诸多民办学校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第一,在办学目的方面,法律规定营利、非营利可自由选择。然而,多数学校注定会办成非营利学校。这意味着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社会公益事业,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办学心态。有些人或许抱着经济目的、营利目的来办学。但即便办营利性学校,也无法长久持续地拥有非常大的盈利回报空间。营利性学校回报低。非营利性学校无回报。这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转变办学目的。我们必须转变办学思维。

第二,在办学理念方面,不少学校仍在想方设法“掐尖”。其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考高分、进名校。此办学目的加重了教育弊端。民办教育存在的价值或许比公办教育更易突破内卷循环。国际特色学校的一大特色是解放不愿陷入内卷的学生。这一点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明确办学理念: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怎样的后代?唯有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产生同理心,学校方能越办越好。

第三,在发展模式方面,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公办教育也一样。绝不能再采用大学校、大班额、大集团的发展模式。不能依靠扩大规模来办学。因为现在的人口变化情况,无法支撑这种模式。

第四,在治理机制方面,国际特色学校若想达成长久的高质量发展,就得构建一个机制。此乃公司乃至各个组织发展的基本原理与规则。我们要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制、现代学校制度。还需重新调整委托代理关系、学校校长的自主权等方面。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挑战。

https://img1.baidu.com/it/u=2895174431,119110279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8

最后一个问题是民办教育发展的新机遇。首先民办教育发展要把握国家教育发展大趋势。这个大趋势是“个性化”。自工业化以来教育存在弊端,其弊端是缺乏个性化。中国应试教育有影响,传统观念存在束缚。在这些因素作用下,学生在个性化方面极为欠缺。然而,我们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必须坚持个性化。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有需求,其中一大含义便是追求个性化

其次要积极探索与公办学校协同发展的新途径。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应把自身发展放在国家或区域教育整体环境里考量。在和公办学校协同发展时,要保持自身特色。比如在高中阶段,国际特色学校建设应融入高中教育多样化大环境。推动职普融通。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

第三是发挥民间组织在国际教育交流方面的优势。当前国际特色高中的课程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这些课程丰富且有难度梯次。与过去的实验班、快慢班相比,具有极大优势。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过去分班主要是为了升学率、清北率。当我们抛开这些限制,进入另外的赛道,便有了自身独特的优势。我们要进行总结。我们需加以扩大。我们应予以推广。这是国际学校引进的办学优势。如此便能影响更多学校。

最后要开辟新赛道。这新赛道是关于终身学习、数字化学习的。我们得拓宽教育思路。教育本质是学习过程。它通常以有组织形式开展。学习本身具有弥散性。它渗透在社会每个角落。它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投入精力较多的活动之一。所以教育有广阔发展空间与潜力数字化时代已然来临。我们需灵活运用新技术。以此去探索新的风口。探索新的模式。探索新的赛道。

谢谢大家。

往期荐读

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表示:每个孩子都具备天分。传统考试制度评定学生能力存在局限。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那些转向国际教育赛道的中产家庭,难道依旧摆脱不了“内卷”吗?

上海籽奥高中总校长吴子健表示:在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更加需要去关注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

平和学校总校长是万玮 面对高敏感的孩子 家长要做好以下几点 孩子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杨雄提出问题:怎样提升心理“弹性”?如何培育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国家战略与民生需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