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打造的养老院走红,青年养老院为何开始流行?
近期 许多咖啡厅 酒吧 民宿 农家乐 都挂出了“青年养老院”的招牌 这是一群年轻人打造的“养老院” 吸引另一群年轻人前来 在这里喝咖啡 聊天 种地 晒太阳 放慢生活节奏 进入所谓的“养老”状态有人讲 这是青年人面对社会极大竞争压力 以及自身精神压力 主动逃避 选择躺平的表现 不值得倡导 也有人认为 “暂时养老”是为重新启程 核心在于情绪价值 应对年轻人多些鼓励与宽容 “青年养老院”缘何开始流行
图源小红书网友@归心农场日记
年轻人打造的“养老院”火了
“青年养老院”主打氛围。它名字中有“养老院”字样。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为人提供居住与照护服务的机构。而是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休闲放松场所。还倡导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
“青年养老院”以当下网络流行的“搭子文化”为根基。它把原本一对一或两三人为一组的“搭子”进行了升级,使之成为集体活动。“青年养老院”提供了集体“搭子”社交空间。这一空间兼顾了社交的自由性与精准性。同时还保留了对社交广度和社交归属的需求也就是说 在“青年养老院”里 年轻人会拥有一层集体身份 但无需承担集体义务 能够分享快乐 也能够分享郁闷 不用假装关心 也不用刻意回避
https://img1.baidu.com/it/u=1086780197,341902748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7
“青年养老院”的关键在于情绪价值。入住者一般是有自理能力的年轻人,所以“青年养老院”无需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它更着重营造社群感以及精神层面的满足。“青年养老院”既满足了部分青年逃离现实、寻求情感疗愈和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又体现了当代青年重视个性化和情感体验的趋势
“青年养老院”吸引的大多是二十五六岁以上的中青年人。他们能借此增加社交机会。还能疗愈心灵。进而实现内心的冲淡平和。为后续努力积蓄力量。
“青年养老院”呈现出商业化的形态。它发挥着人文关怀的作用。所以自然会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青年养老院”是躺平还是新生?
一些青年在经历“内卷”带来的内耗感、“佛系”带来的虚无感、“躺平”带来的迷茫感后觉醒。他们意识到拼命“内卷”、假装“佛系”、彻底“躺平”其实都在增加心灵消耗。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给心灵提供能量,是身心的彻底放松。于是,“青年养老院”兴起。其火热需求背后,体现的正是真切的群体诉求
图源小红书网友@山也茶室
https://img2.baidu.com/it/u=159646455,421972590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59
社会上渴望休息的情绪持续放大。每个人长期处在快节奏且高压力的环境里,身心都会感到疲惫。特别是青年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若这些压力不能得到疏解与释放,时间一长就会诱发精神疾病。“青年养老院”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当前看来 在青年养老院里 没人会催促你 你能跟大家一同交流娱乐 也能独自晒太阳看蓝天 还能种地 饲养 做饭 “青年养老院”为青年自我疗愈 蓄力重新出发 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希望去探索并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当遇到不同的人。当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此便不会让人生固定为唯一答案。在讲究优胜劣汰、市场效益的城市生活里。人们会在无意识中习惯和周围人比较。进而形成不愿落后的心态。这给自己强压了太多不必要的烦恼与压力“青年养老院”为年轻人提供了探索新的生活方式的机会。让年轻人能够摆脱社会要求和成功标准。可以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式生活。并逐渐找回自己的人生方向
养老意识提前“觉醒”。当下,不少年轻人已提前开启“老年生活”适应模式。网络上,“90 后养老”“29 岁着手准备养老金”“90 后养老攻略”等话题屡见不鲜。一项调查数据表明,90.3%的受访青年认同养老准备宜早不宜迟。对于青年人群来说,随着长寿时代来临,他们可能会面临更漫长的老年生活。所以,探索未来养老模式很有必要。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人们所关注和害怕的,已不再是“变老”,而是怎样“更好地老去”。从更广阔视角看。市场对多元化养老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对个性化养老产品需求日益增长。市场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这种需求不限于青年群体。还包括如何更好服务老龄化社会中的老年群体。
不必过早对“青年养老院”标签化
当前 因多数“青年养老院”规模较小 仅能容纳十几人 整体较为冷清 伴随“青年养老院”日益火爆 或许会有更多规模化的“青年养老院”涌现 一些人觉得 入住青年养老院的年轻人只是“暂且休养” 旨在“再度启程” 然而也有人忧虑 “暂且”是否会演变成“长久”一旦有过“躺平”经历,下次遇到挫折时再次选择“躺平”的概率就会增加。青年养老院代表着“抱团取暖”的集体行动,成员间有真实社交,相互影响力明显更大。不可否认,不少青年“躺平”后重新站了起来。但也得关注那些没能重新出发的青年。
实际上 当前“80后”“90后”仍是社会主要力量 还没到要“养老”的时候 所谓的“青年养老院” 其实只是给处于压力中的年轻人一个放松身心的地方 所以 不必过早给“青年养老院”贴上标签一方面,青年具备为自身选择负责的能力,其中涵盖承担后果。另一方面,社会应给予青年更多包容,为青年探索不同类型“社会时钟”提供时间与空间。唯有给予宽容和理解,正视现象背后的问题,方可共同努力塑造更宽松的环境
综合人民论坛网、上海社会科学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