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6 天前

2025年4月19日!清华团队造出全球首个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

2025年4月19日,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张一慧教授团队有一项成果。这项成果在科技圈引发关注。全球首个体长仅9厘米的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出现了。它重量25克。这个机器人不仅能跑。还能飞。它能像“变形金刚”般自由切换形态。这堪称微型机器人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黑科技心脏:薄膜驱动器让机器人“活”了】

机器人的核心是一枚驱动器,它薄如蝉翼。它如同“心脏”,赋予机器人变形能力。通过电控信号,驱动器能够连续弯曲、伸展。它甚至可以“锁定”任意形态。这彻底解决了传统难题,即5厘米以下微型驱动器无法兼顾变形与固定。张一慧教授描述道 这就好比给机器人安装了可编程的外骨骼 它能够像猎豹一样快速奔跑 地面速度可达1.6米每秒 还能瞬间展开机翼 化身为蜂鸟在空中飞翔

【搭积木式设计:10分钟组装一个机器人】

团队首次创造出“模块化拼装”技术。该技术把驱动器、传感器等部件设计成标准化的“积木块”。像拼乐高那样进行组合就行。这样能快速定制出不同功能的机器人。在实验里。研究人员用10多个模块拼出了迷你“变形金刚”。它仅有4.5厘米高。重量是0.8克。甚至还能完成复杂地形下的侦察任务这种设计使生产成本下降了70%。未来或许能够达成“机器人即用即拼”的消费级应用。

https://img2.baidu.com/it/u=1917693675,695639398&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上天入地:危险场景的终极替身】

工业检修:钻进输油管道检查是否有裂缝,取代人工进入存在易燃易爆风险的环境

- 考古勘探:飞越古墓绘制3D地图,避免文物接触损伤;

- 灾难救援:穿越地震废墟搜寻生命信号,实时传回影像。

张一慧透露 有三家能源企业 与团队进行了接洽 计划把机器人用于核电站内部巡检

https://img2.baidu.com/it/u=889993338,38591128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500

【中国智造再立标杆:从追赶到定义未来】

此次成果在顶级期刊《自然 - 机器智能》上发表。国际同行评价其“重新定义了微型机器人的性能边界”。值得关注的是,清华团队在材料研发方面自主可控。清华团队在制造工艺方面也自主可控。柔性电子技术等“中国方案”成为突破关键。精密加工等“中国方案”成为突破关键。浙江蓝箭航天等民企加入了产业链。我国微型机器人量产成本有望进一步压缩。这将抢占全球60%的工业检测机器人市场。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这款拇指大小的机器人 它不只是技术取得胜利 更展现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创新魄力 来评论区交流一下 你期望这种机器人最早应用于哪个领域 是快递送货 还是医疗微创手术 亦或是星际探索 每一个想象 都有可能成为让未来照进现实的光

(本文综合清华大学官方资料及权威媒体报道)

#微型机器人#​#中国智造##两栖机器人##头条热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5年4月19日!清华团队造出全球首个无线陆空两栖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