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6 天前

2023年汉寿多所中学在韶山举行红色研学开班仪式,众多学生参与

喻名才 摄

华声在线记者 蒋睿

金秋时节 韶山毛泽东广场丹桂满树 香气浓郁弥漫 游客接连不断

每逢下午 总能看到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少年 他们高举右手 在毛泽东同志铜像前庄重宣誓 宣誓声清脆而坚定 在青山间回荡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就此开启 他们喊着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2023年5月24日,我省正式启动“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自那以后,共有216批学生走进韶山。这些学生人数达33.31万余。他们先后在韶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走进伟人的故乡。传承红色的基因。争做时代的新人。以“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作为切入点。推动韶山文旅实现高质量发展。韶山经典红色名片愈发闪亮。

统筹保护利用

红色资源焕发新活力

韶山学校思政教育研学实践营地被绿树环绕,有着红砖青瓦。在阳光映照下,它显得既古朴又庄重。在门楼展陈处,一张被诗人臧克家称为“仿佛听得见笑声”的照片出现在眼前。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的一群中学生盯着展陈,看得入神。

该校高一学生楚旺说,这张照片自己只在课本上看过。如今来到照片拍摄地,心情格外激动。这里展出的图文资料,全方面展示了毛泽东求学的历史脉络。其内容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韶山学校思政教育研学实践营地进行了修缮改造。这是韶山科学统筹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成果。它是经典案例中的一个。

伟人的故乡,距离很近的地方,就会有美好的事物。韶山地域面积不大,然而却集中了75处珍贵的红色资源点。这里面有1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6处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2座纪念馆。

今年3月,国家领导人在湖南考察。其强调要保护好红色资源。还要运用好红色资源。需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赓续红色血脉。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国家领导人发出号召。韶山市积极响应。致力于保护丰富红色资源。致力于运用丰富红色资源。拿出一揽子办法。打造一批好项目。将嘱托铭记于心。

https://img0.baidu.com/it/u=283279699,2555231560&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出台了《韶山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还出台了《韶山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此强化全域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强化全域文物的保护和利用。

成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课题组。走访全市4个乡镇。走访全市33个行政村。开展红色资源专项普查。完成红色资源点保护标志牌设立。明确保护责任单位。明确保护范围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点,修复12处重点文物,推动18处国、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连接成线,打造8条如“缅怀伟人教育线路”般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编制95堂红色课程

建成了湖南韶山干部学院。建成了韶山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项目。打造了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历史陈列馆等28个现场教学点。

以韶河作为主线。打造多个景点(场景)。包括长庆和谷米行。“平粜阻禁”斗争场景陈列。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历史陈列馆等。这些景点(场景)构成银田银河景区的主体脉络。该景区已成为韶山一处新的红色文旅地标。

当下 韶山市聚焦韶山火车站 天鹅山等一批片区 这些片区资源丰富 基础良好 韶山市正着力加强项目包装策划 打造新业态 新场景 具备引爆力 沉浸式 体验型特点 以此构建韶山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培根铸魂育人

“我的韶山行”激昂少年之志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张京明拍摄

我省组织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这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举措。这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一堂思政课,激昂少年志。

韶山致力于实现一个目标。该目标是让全省每一名中小学生在高中毕业前都能到韶山上一次思政课。为达成此目标,韶山在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这些方面包括扩充研学阵地。还包括优化思政课程。以及完善后勤保障。通过这些努力,韶山实现了研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的“双提升”。并且做到了“零事故、零舆情、零投诉”

从1000人增长到2000人进而增至4000人。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的日接待规模持续扩大。这给韶山的接待能力带来了考验。韶山该如何应对呢?

韶山市委宣传部部长何浪介绍 为满足接待目标 该市盘活利用3处闲置学校资产 整合1处社会化研学基地 打造标准研学营地 同时 扩充师资和保障力量 研学思政教师 现场教学教师 持证研学助理 安全保障人员共计近600人 此外 毛泽东同志故居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等重点场馆开放时间每天延长4小时

秋季新学期 “我的韶山行” 红色研学课程全面升级 韶山在两天一晚的研学中打造了 “1+3” 课程体系集合北大、复旦、湘大等高校力量。邀请长沙四大名校高中思政名师。反复打磨、精心打造一堂大思政课。其中有毛泽东广场开班仪式。有故居情境教学课。有纪念馆生平展区参观体验课。有《恰是风华正茂》思政大课。有主题班会课。还有三大主题课程。即“学伟人家国情怀、学伟人艰苦奋斗、学伟人读书精神”展教结合课。实行现场讲解与全息投影、数字展厅等相融合。

https://img0.baidu.com/it/u=1128918316,2759787106&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375

为改变研学存在的形式化、游而不学、学而不研等问题。研学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拓展延伸活动。比如撰写一篇研学日记。选定一个座右铭。畅谈一次人生理想。设计一份生涯规划。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提炼研学感悟。立志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进而构建了“行走的思政大课”新体系。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田超 摄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重视标准化建设。它覆盖行前教育、安全管理等关键环节。实施五方联席会议制度。确立十大工作标准。标准包含研学助理、课程教学、交通医疗、安全应急等方面。以标准化流程保障研学活动高效高质开展。

“我的韶山行”有辐射带动作用。溢出效应正加速显现。今年1至9月。“我的韶山行”接待了17.24万研学学生。带动72.53万人参与社会化研学。研学总人数达89.77万人。与2023年相比同比增长193.24%

多元拓展创新

“红色旅游+”绘就多彩画卷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由省委、省政府主导。省地共同努力齐抓共管。目的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思政教育品牌。它还是推动韶山文旅融合重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韶山市以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奋力书写“红色旅游+”融合文章。推动红色文旅从单一参观、瞻仰型转变为兼具体验、教育、会展综合型。多业态的文旅项目遍地开花。

2023年12月16日,电影《堡垒》在韶山首映,该电影以韶山五杰为原型。12月24日,韶山红色影像厅开放,“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数字展馆上线。夜幕下,韶山红五星剧场内,大型舞台剧《最忆韶山冲》由张艺谋导演,以诗音光影画卷的形式,将红色文化与红色演艺有机融合。围绕韶山发生的党史重要事件、重大活动等,韶山推出一系列演艺精品,数字展陈火爆出圈。

在“红色 + 文创”领域实现创新发展,韶山研发出 1000 余种精品文创产品,像“韶山魂”“韶山福寿面”等。“毛家食品”“她在丛中笑”等系列产品,荣获国、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韶山山歌、如意剪纸等 29 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生机,有力提高了文旅产业附加值。

韶山致力于让“过路客”转变为“过夜客”,使“流量”转化为“留量”。为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特色民宿等业态。规划建设了韶峰、大冲两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集聚区。组建韶山市旅游民宿协会,推动民宿走向正规化与规模化。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达119万人次,充分释放出红色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

韶山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与工业游融合发展。做优做强毛家食品、丰圆工贸、毛公酒厂等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着力将企业建成景点。把生产线打造成观光线。把企业文化演绎成旅游故事。实现工业业态与文旅业态融合发展。构建集产、游、销、艺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

立德树人守初心,培根铸魂育新人。

韶山市会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守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守牢韶山核心景区的底线,即一砖一瓦都不能多、一草一木都不能动。端牢红色旅游这碗饭。健全运行体系,使其高效有序、安全有保障、服务优质。以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模块化推动“我的韶山行”提质升级。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蹚出红色研学新模式以及红色旅游新路子。绘就新时代韶山文旅融合的新篇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年汉寿多所中学在韶山举行红色研学开班仪式,众多学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