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5 天前

编者按:基础写作课推出后关于瑜伽写作内容的整理与分享

编者按

去年我推出基础写作课之后,不少朋友询问,这门课是不是针对“瑜伽的写作”来讲的,答案是否定的,又不完全是 。不是因为不存在“瑜伽的写作”这个专业,写作过程与其他领域并无不同;也是因为我在微博和朋友圈写了不少关于瑜伽的内容,包括所见所闻所想,老朋友们也多有交流,在此我整理了一个小集(实际上多得自己都读不完了,辛苦各位老朋友),用来供读者阅读 。不敢自夸有多好,至少写作状态是自由的吧……另外,这几段恰巧都是去年年中一个月写的,可能是疫情期间憋坏了。

让我给你调调

2020.05.28

走在路上,我有时会留意旁边的人,有的人有点高低肩,有的人有点外八字,有的人骨盆前倾,有的人走路塌腰……你想想,一个接触过瑜伽或普拉提,了解了一些身体排列(正位)、解剖基础、运动模式等皮毛知识的人,是否会有一个阶段,觉得自己成了饱学之士,看到谁都想给调整调整……

但回归到常识,多数人看上去体态存在问题,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好好地度过一生,在生活中也没有什么不便之处。要是遇到专业老师带领着做运动,或许会有所改善;要是没有机会锻炼,也依旧能够正常生活。

另外,对于哪怕是不起眼的驼背,我们真的能够评估出其中错综复杂的实际原因吗?真的能够“调”好吗?是由你“调”,还是他也必须主动参与呢?我认为,越专业的人,越不会轻易开口谈论此事 。

不要产生误解,有些人知识浅薄却喜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我认为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学习阶段。还记得孙悟空学艺的故事吗,他学会了七十二变后,便在同学面前展示,结果被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然而孙同学无疑是他们班的优秀学生,爱炫耀,这至少表明他已经掌握了老师目前所教的技能。

只是说,不能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孙同学后来就懂得人外有人了,尤其是到了取经路上,被人逼得没办法只能四处搬救兵,被如来他老舅打得毫无招架之力,气得痛哭流涕,那时就成长了,或者说“成熟”了吧。

“成熟”的表现是,既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又明晰这个价值的边界。《大宅门》里有个情节令人感动至深,医术一流且人品超一流的大爷白颖园,在死到临头时,为老福晋写下最后一个方子:带病延年。

我再来做一个突兀的转折,现在的私教课,有时会把身体评估弄得很奇怪,你做几个动作,就说你这儿有问题,那儿也有问题,这时你会有一瞬间想说:“大夫你看我还哪儿不好啊”……

咱能不能有条理地说,你的身体整体状况不错,我们来看看为了让它变得更好能做些什么?真正称得上“高端用户”的,是那些在自己领域有所建树的人,他们会欣赏老师的 。

前面提到了体态,突然就想到了张嘉译,我小时候陪着大人看过他的第一部戏《道北人》,那时他走路有点驼背,头还往前探,脸上是一副爱搭不理的表情,粉丝把这种步伐命名为“六亲不认”步伐,他举手投足间都显得很臭屁,他的体态极具“北方人”的特点,后来看新闻得知,他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这种慢性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它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成因复杂,会日渐造成很多痛苦和不便。它需要科学运动,但是能不能治愈,没有专家敢说。要是你去百度,会看到不少人和机构称能治好,各种方法相结合,什么祖传秘方、高新科技,能结合的都给结合上了。

https://img2.baidu.com/it/u=1779325346,3424438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200

真让人难以置信,据说张嘉译现在拍戏时忍着腰痛,还继续演绎着狂拽酷炸的不良步伐。大家想想,张嘉译缺钱吗?他并不缺钱,而且他老婆比他更有钱。要是他去体验私教服务,老师会说“让我给你调调”还是“让我们看看能做点什么”呢?作为“成熟”的成功人士,他是会懂得辨别的。

打开每一个毛孔

2020.06.22

身心觉知,说它精微的话,会显得很玄乎 ,说它日常吧,每个人其实都有 。只是又有一桩情况 ,别人不提出来 ,自己就不会太关注 ,还会把这种视而不见当作天经地义的事 。

当你冲完凉,走到阳台,满身的毛孔似乎都张开了,夏夜的小风软软地掠过你的身体,如同轻风拂过草地,绿草随风起伏,小风所到之处打开每一个毛孔,让它畅快地叹着气,这时候不难感觉到自己的“完整”;

当你聆听一首能引发共鸣的音乐时,或者一段曼陀罗时,对我而言是一些经典唱段的清唱,比如“这才是人生难预料,不想团圆在今朝。回首繁华如梦渺,残生一线付惊涛。柳暗花明休啼笑,善果心花可自豪……”,这时也会产生一种内在尘埃落定的效果,一种安静而温暖的“完整”效果;

强烈的喜悦会体现为心跳加快,愤怒会体现为心口抽紧,恐惧会体现为手脚颤抖,疼痛会体现为瞬时浮现鸡皮疙瘩,这些都让人必须以“完整”的状态去面对;这不是那种一边往嘴里锄饭一边欣赏视频的状态,不是一边散步一边心事重重的状态,也不是一坐忙乎半天没有挪窝只有脖子以上感觉还是自己的那种状态。

瑜伽、正念这类事情,是把日常生活中未经命名、未经检视的“完整状态”拿来。对其做有步骤、有意识的练习。随着体验深入,让那个状态如几粒白砂糖融入水杯中一般。融入到吃喝拉撒、行住坐卧、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并且是时时刻刻都在融入。

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只会有一丝丝甜,不能指望达到多深的禅定功夫,以至于睡着了都能“完整”知晓,连离开这个世界的过程都“完整”知晓,何苦这样呢,就像普尚·艾扬格所说,从果树下经过,摘走几个触手可及的果子,难道它不香吗(好吧,最后这句是东北人说的)。

如果能在这个层面开展教学,瑜伽应是一个前途无量的职业,因为“觉察是人类发展的高等级”,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

会喘气儿就能练

2020.06.25

练瑜伽有门槛吗?“会喘气儿就能练”这种说法对吧?不要弄错语境。那句话是从专业教授者的视角来讲的。不管你身体条件如何,都能带你开启练习,体现的是专业方面的适应性。

https://img1.baidu.com/it/u=1113121257,2582247615&fm=253&fmt=JPEG&app=138&f=JPEG?w=800&h=1069

从练习者的角度来讲,你要能“意识到”自己真正的需求,还要热诚地渴望某样东西,也就是说要做好开始的准备,这是需要跨越的阻碍,很可能是一座大山,是一道门槛,哪有这样的好事呢?

开始练瑜伽时,若怀着轻慢之心,认定摊尸式就是“末了睡一觉”,那确实什么都不会发生。开始之后,要用心投入,找到呼吸这个陌生的老朋友,体验身体运动的节律,感受空间被打开,此时温暖、安静与力量会不可思议地同时涌现,也就“欲辨已忘言” 。

这没什么神秘的,打拳,骑车,在山间漫步,只要用心投入,有些共通的规律同样会发挥作用。要是你想“一边玩手机一边……”,任何专业教练都会把你狠狠骂一顿的。

所以瑜伽与其他身心训练、体育运动并非对立、割裂,另外,作为一种内在体验,瑜伽似乎确实没有“绩效考核指标”,比如头倒立两小时,很可疑,冥想一整天,没必要,监测脑电波,据说有印度老师做过,但对普通人而言,那也是闲得慌。

“绩效考核指标”难以确切表述,然而对于一种身心练习而言,实际上是存在“规律”的。以静坐为例,刚开始会产生怎样的体验,内行的老师能用简短的话语将其讲明白。虽然不一定能数字化,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但其相当清晰 。

类似的,一个优秀的运动教练,看你举铁,能一眼看出什么阶段容易出什么问题,看你游泳,也能一眼看出什么阶段容易出什么问题,看你跑步,同样能一眼看出什么阶段容易出什么问题。只有摸到了背后的规律,并且沉浸久了,才可以教人,当然这更是“有门槛”的。

穿越回三国,你得“身不离鞍、髀肉皆消”,才能够教人骑马打仗。门槛?任何一个行当的优秀者都会认可它,却也不会在乎它,“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规律表明,那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何必扯那么多“万里长征第一步”呢。

说到这里,大众对瑜伽存在刻板印象,甚至是否定态度,其中确实有一个值得警醒的点,那就是那些灵性化的表现。很遗憾,99.999%宣传能让人很快“得救解脱、修行成佛”的都是灵修诈骗,因为不存在一条快速的“成就”之路,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做好一个人”这一关键支撑,还谈什么“解脱”,必然要翻船了。

一般来说都是病态的啊

2020.06.28

偶然间看到了有关“胸部二次发育”的资料,这让人感慨不已,四处都充斥着宣称年轻女性乳房能够二次发育的信息,还表示能卖给你一种肯定有效的办法或者药物。就好像在这个虚拟博览会上,位置基本上被这类人和机构占据了,那些在正规医院从事这个专业半辈子且清一色都是博士的人,基本上被淹没在他们当中,只能在僻静的角落搬来个小马扎坐在那里,念叨着“一般来说都是病态的啊” 。

所以,要是你拥有直接且可靠的线下信息源,那就好办了。要是必须在这样的虚拟信息场里找东西,就得学习搜索和辨别,要让自己的眼睛训练有素(实际上传统新闻工作的训练很有用),也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不然的话,这就跟柔弱的小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却一个人扎进流氓窝没什么两样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编者按:基础写作课推出后关于瑜伽写作内容的整理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