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药店店长小凤提建议引火药味,背后原因值得深思
小凤身为W药店店长,对门店业绩颇为在意,平常很关注员工销售表现,期望每个员工导购时能更出色。玲珑是店内店员,性格“快性子”。一天,玲珑完成一笔19块钱订单的导购结账后,小凤不太满意,说道:“玲珑,你导购时说话速度太快,太唐突,太直接,得改掉这个毛病。”玲珑听到后,心里有些生气,于是进行反驳,说道:“我就是这个性子,改不了了!”这个现场情景中的“火药味”,或许会让两位同事一整天的心情都受到影响 ,一个看似简单的“建议”,为何会带来如此大的“副作用”呢 ?
一、小凤本来出于好意
小凤说这句话,本意是什么呢 ,其实 ,小凤希望玲珑能调整一下自己 ,这样对于顾客 ,对她本人来说可能更容易被理解 。
但是,小凤的这番好意,却被她说成了带有“指责”的意味,怪不得玲珑不爱听了。
二、每个人都不愿意被“责备”
即使小凤话语中有客观的部分,玲珑或许也能明白其中意思,然而人在心底无法接受,其根源不是小凤所说的问题点,而是其沟通形式需要改进。
三、是否应该“想说就说”
https://img1.baidu.com/it/u=1289464312,3337490200&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857
对于一些同事而言,他们觉得“想说就说”,这似乎没什么错,至于玲珑她无法接受,那是她自己的事!
不过,我们也需要思考一下,小凤说的一句话,为什么会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呢,这里面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对小凤的沟通方式展开分析,能够看出,小凤采用的是评价性沟通,也就是说,小凤反馈给玲珑的意见里,融入了个人的“评价”以及情绪,而且这里面渗透着其本人的“不喜欢”,一般而言,这样的话语,听者是能够感受出来的,对于“直肠子”的玲珑来说,肯定会反唇相击。
在我们日常工作里,实际上,会发现有些同事在交流时,也偏好这样直接表达,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难道讲句话,还得“绕圈子”吗?有这个必要吗?直接表明自己的喜好厌恶,不是显得更“坦诚”吗?
其实,我们并非不主张“诚实”,相反,诚实地表达是我们沟通的基本法则,只是在诚实地表达时,我们要审视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诚实地表达”。当我们掺入自己的负面情绪后,可能就不是“诚实地表达”,而是“随意地说了”,这或许是我们应引以为戒的!
相信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所说的话,能够将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晰且“善意”地阐述明白,在这当中,我们需要掌握一条交流法则,也就是把“评价性的沟通”转变为“描述性沟通”,让我们来看看,如此跟玲珑说,效果怎样?
小凤笑着说道,她在看玲珑导购时的方式,想和玲珑讨论一下 ,她注意到玲珑导购时说话速度特别快 ,但她担心对一些顾客而言 ,可能很难理解玲珑所说的 ,毕竟玲珑比顾客更了解 ,也更熟悉产品 。
这里面,小凤就换成了描述性沟通,要点如下:
一、客观陈述
在小凤进行描述性沟通时,小凤只是客观地说明玲珑说话速度快,没有加入自己的“好恶”。在小凤进行评价性沟通时,却有较多的“情绪”,比如“太快了,太唐突了,也太直接了!”,并且“毛病”一词也很容易激起听者的“反抗”。
而客观地陈述,则能引起他人的反省与思考。
二、说明后果
进行描述性沟通时,为让听者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可说明行为的可能结果,小凤说“我担心对一些顾客来说,可能很难理解你所说的”,这会进一步引导听者去做一些改变,而这也是“说话的人”想要的结果。
三、始终保持一种平静且“旁观”的角色
小凤身为店长,然而在人际沟通时,为让自身表达达到更好效果,这时,若急于表述夹杂情境、个人压力、焦急等想法的“语言”,或许真会得到“相反”结果。
保持心情平和,以冷静的态度旁观,如此情况下说出来的话,或许会相对“中听”一些!
如果说语言是一门艺术,那么这种艺术能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琐碎里,当这种“看似无用的艺术”像润滑油一样改变了僵硬的人际关系,或许它就是一种“智慧”,行者常常思考,静者常常感悟,改变一点点就是优化,而优化是人的一生的主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