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藏族文学研究成果显著,2010 年作家文学研究亮点多
一、文学从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可知,藏族文学方面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就专著和论文数量来讲,比其他研究领域更多。论文质量持续提升,在研究范围的广度方面有所拓展,在内容的深度方面有所纵深,特别是研究视角和方法不断更新,为藏族文学研究注入了新活力。2010年的藏族文学研究也是如此。
(一)作家文学
1.总论
《克珠文学评论集》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录了克珠先生的多篇文学评论,像《略论罗摩衍那的艺术》《浅谈藏族民间谚语》《评〈教诲宝珠〉》等 。《仁卓研究》(甘肃民族出版社)由切吉主编,这本书里收录了多篇研究仁卓(端智嘉)文学作品的论文 。交巴李加所著的《话说更敦群培》由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更敦群培研究论文集,书中收录了作者研究更敦群培诗歌、思想等方面的文章,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索朗次仁的《文学语言之含义及其特征》发表于《西藏研究》第2期,该文对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语言的含义及其特点进行了论述,继而又对藏族文学语言表达方式做了阐述。拉巴群培所写的《藏族传记文学的思考》一文发表于《西藏研究》第4期,该文依据国内外传记文学的历史,剖析了藏族传记文学的含义,还梳理了其发展历史,并且对当前藏族传记文学的境况进行了论述。斗拉加在《试谈藏族当代文学的产生因素》(发表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中提出,中国改革开放历经30年,新时期的藏族文学逐步发展起来。任何事物初始形态会影响其未来发展方向,该文章重点探讨了藏族文学产生之初的积极与消极因素。
2.古典文学研究
https://img1.baidu.com/it/u=3139319729,313305705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1356
丹增顿珠的《试析博朵瓦·仁钦赛之喻法艺术表现手法》(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一文,依据噶当派格西博朵瓦·仁钦赛的两部作品,即《喻法论·聚宝》和《蓝色手册》,对其中的寓言(喻法)分类、语言艺术进行了论述,探讨了博朵瓦·仁钦赛本人的作品能够入选寓言宝库的原因,阐述了寓言在藏族文学史上的地位,还提及了将来如何研究寓言文学等内容。扎西平措、尼玛的《根敦群培所译古印度典籍〈薄伽梵歌〉残本研究》一文发表于《中国藏学》第4期,该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五个方面分别是根敦群培译《薄伽梵歌》的印刷地点,不同藏译本名称比较,根敦群培译本的长度,原著内容,现在所见译本之内容 。班玛扎西在《浅谈敦煌文献中的〈罗摩衍那〉》(发表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中,探讨了敦煌文献中《罗摩衍那》译本的主要内容,还探讨了其特点。旺加在《〈青年达美的故事〉之艺术特点》(发表于《群文天地》第4期)一文中,运用文学理论,从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方面进行了论述,从情节曲折的艺术锤炼方面进行了论述,从环境描写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语言艺术的登峰造极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审美价值方面进行了论述。《藏文小说及其题材述略》由贝斯·纽曼著、扎西龙珠译,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该文简要介绍了藏族文学的类型、衍变、内容等,着重探讨了18世纪藏族作家多喀夏仲·次仁旺杰所著《青年达美的故事》,并对其独特文风以及在藏族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进行了独到论述。扎西平措在《探讨藏族古典文学之审美意境》(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专刊)一文中指出,藏族古典文学的美感体现在运用华丽的修辞上,体现在具有诗歌的韵味上,体现在通过丰富的形象塑造来表现作者的人生感悟、世界观以及真善美。作家们的思想意识和艺术创造能力,能带给人们爱憎内外交融的艺术感受,能带给人们真假并行不悖的艺术感受。万么项杰的《〈五卷书〉初探》(发表于《群文天地》第2期),探讨了《五卷书》的名称问题,还探讨了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情况,另外探讨了它与藏族文学的关系。
3.诗歌研究
益西桑布在《试论传统诗的优点》(发表于《西藏艺术研究》第1期)一文中,论述了藏族传统诗歌的特点,涉及优秀的语言艺术、多样的表现手法、生动的诗歌韵味、丰富的内容等方面。旦正才让在《论诗歌的韵味与修辞的关系》(发表于《西藏艺术研究》第1期)一文中,从藏族传统诗歌的韵味与修辞的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尕藏多杰在《谈自由诗在西藏的发展之因缘》(发表于《西藏文艺》第3期)一文中提出,自由诗在藏区得以发展,原因如下:它符合表现新时期新内容的需求,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品味,其以普通语写作的需求符合当代人的阅读期望。达娃占堆的《以通俗易懂的词来提升诗的品味》(发表于《雪域文化》第2期)一文,分析了当前藏族诗歌创作的现状,论述了如何运用通俗易懂的词来提高当前藏文诗歌创作的地位,还探讨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藏民族等问题。
4.小说研究
斗拉加在《简析藏族当代中篇小说创作的问题》(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中提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与短篇小说的区分,并非仅仅由篇幅长短决定,还需展现思想的广度、生活的容量以及人物性格的饱满程度等方面。藏族当代中篇小说历经30年发展,从文体特点而言,优点与缺点都很明显,不过也存在良性发展的轨迹 。强巴次成的《艺术创作是一种探索的过程——以〈琴弦上的魂〉为例》(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第3期),通过对藏族当代作家扎西班典所著小说《琴弦上的魂》展开分析与评论,论述了该小说艺术表现形式的特殊性,其明暗两条线索、人物命运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宽阔的思考空间,还论述了小说的内容特点 。德勒在《小说〈热罗〉与〈阿Q正传〉之比较研究》(发表于《西藏研究》第2期)中,论述了两部作品主人公热罗和阿Q在思想方面的相同点,他们均是底层社会中无亲无故的典型人物,是启蒙主义思想的典型,是可变性的主体,有着不熟悉自身所在社会且愚昧落后的思想,是由集体无意识而衍生的民族自负自傲者的内在体现。德拉加的《论上世纪八十年代藏族短篇小说的创作》发表于《章恰尔》第4期,该文通过分析20世纪80年代藏族短篇小说创作情况,指出当时短篇小说创作存在缺憾,当时作家们仅从形式上考虑篇幅长短,却没把握好内容的时空跨限等更重要特点,作者认为只有加强文体意识,才能加快藏族短篇小说发展步伐。
5.散文研究
https://img1.baidu.com/it/u=4076304272,95277426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78
仓木决在《浅析西藏当代散文之优缺点及其发展》(发表于《西藏文艺》第1期)一文中,指出当代藏族散文创作存在一些特点,比如缺乏对生活本质的表现,偏于模仿而缺乏独特性,内容狭小等。同时,仓木决还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要具有本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要立足于现实生活,要努力学习哲学理论,要争取创造一个散文创作的良好氛围。奥赛的《情感与理性之间——评散文〈酒〉》发表于《章恰尔》第1期,该评论从情感方面,对散文《酒》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还从语言方面进行评价,也从情节方面进行了评价 。万玛仁增在《从人类学角度析更敦群培〈游记金册〉的特征》一文中,运用新兴文学理论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对更敦群培的《游记金册》作了新的探讨,该文发表于《攀登》第3期,文中认为《游记金册》具有文化散文的特点,是一篇文学人类学的典型作品。
6.理论探讨
吴钰在《〈诗镜〉术语与现代文学概念的融合》一文中指出传统诗学理论著作《诗镜》存在弊病,历代学者在注解过程中缺少创造性,《诗镜》对文学的理解过于狭窄,文学术语少,还存在含糊性,如何使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潮流合拍是一个现实而又迫切的课题,该文发表于《中国藏学》第4期 。作者进一步表明,若想让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融合,首先得从传统意识的现代化着手,其次要实现范畴的现代化,最后还需达成术语等的现代化。
高尔巴桑在《藏汉寓言概论之比较》(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中指出,寓言文学在世界文学大家庭里拥有悠久历史,像汉族寓言文学已被讨论了几千年。作者觉得,藏族文学中的这一文学样式,尽管自古以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且多有变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其具有的本质特征并未改变。贡巴扎西在《略论〈诗学修辞明鉴〉的主要特点》(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第2期)一文中指出,赛仓·洛桑华旦所著的《诗学修辞明鉴》是当代著名的诗学理论著作,具有鲜明特点,在古今藏族诗学修辞理论注疏著作中独具特色。为能进一步更好地了解其特点,作者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论述。贡巴扎西在《第一本藏族〈诗学理论〉书籍考证》(发表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一文中,追溯了藏族诗歌术语的产生,探讨了藏族诗学产生的源头,还考证了藏族学者所著第一部诗学著作。卓玛措在《现代藏族生态文学的产生及其特征》(发表于《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第1期)中认为,在全世界共同关注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状态之时,现代藏族生态文学的第一声号角已然吹响,而这就是《生命与生态》一书在现代藏族文学中所产生的影响 。该文以这一点作为基点 ,对现代藏族生态文学的产生及其特点展开了论述 。夏吾才旦所著的《藏族语系文学初探》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第1期,该文章依据语系文学理论,对藏族语系文学的范畴展开了论述,还探讨了藏族语系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并且介绍了一些相关作品,这是一篇颇具新意的文章。
此外,仁增的文章《浅谈藏族“ཀ་བཤད”文学体裁的来源》(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专刊),对藏族独特的“ཀ་བཤད”文学体裁的来源进行了论述,还阐述了历代学者以该体裁所著的赞颂上师、说教、讽刺等方面著作的特点。普布顿珠写了一篇名为《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简述》的文章,该文发表于《西藏大学学报》专刊,文章联系文学作品的价值,探讨了文学作品应具备的艺术价值标准,还探讨了文学作品应具备的思想价值标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