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4 天前

3·15 梳理常见金融骗局:培训贷医美贷等陷阱需警惕

核心提示

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领域是欺诈消费者问题的高发区。正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之际,我们整理了诸如“培训贷”、“医美贷”、承诺高额稳定收益、平台自主融资、非法贵金属交易以及各种难以理解的“币”等众多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旨在帮助消费者认清事实,避开消费陷阱。

骗局一:培训贷、医美贷

并非所有网络上的“培训贷”和“医美贷”都涉及诈骗行为,但确实有一些这样的贷款在经过精心包装后,消费者往往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困境。

麦子金服的副总裁兼首席风险执行官李晓忠向记者透露,培训贷骗局中最为普遍的套路是,培训机构向大学生承诺提供就业保障,随后他们向贷款机构借款,却携款潜逃,亦或是更换了公司负责人,拒不履行之前的培训协议。

许多年轻人因此陷入骗局,若不履行还款义务,将首先面临法律责任,随之而来的是信用记录的严重受损,李晓忠如是说。

在培训贷之外,“医美贷”也随着医疗美容行业的火爆而崭露头角。部分贷款中介引导客户成群结队前往医院进行整形,声称价格低廉甚至免费,实则意图利用消费者的身份证在各借款平台进行贷款。结果,消费者整形后却遭遇了粗鲁的催款信息。

骗局二:承诺保本高收益

https://img2.baidu.com/it/u=2254114333,3965881182&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1006

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件中,投资者在购置线上或线下的网络贷款产品或投资理财产品时,常常会受到推销人员的诱导,承诺将获得“本金保障”以及“高额回报”。

有时此类诱惑性的许诺并不显著,尽管销售人员口头作出了承诺,然而这些承诺并未在合同的具体条款中体现,反而在合同中依照国家相关法规明确标注了风险警示条款,意在充分告知风险,并向投资者进行明确提示。然而,这些条款的表述较为隐晦,投资者或许并未仔细阅读过。

朱海斌律师,大成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明确指出,一旦国家的司法机关判定此类行为是为了逃避法律责任,那么无论使用何种掩饰策略,都将毫无成效。

朱海斌律师指出,互联网金融平台广泛招募业务员,他们通过提供高额返佣来吸引客户,这种做法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市场上缺乏能够支撑如此高利率的优质项目,因此,存在极高的庞氏骗局风险。

骗局三:平台自融

互联网平台上或理财机构采用的自我融资方式,其中较为知名的案例是在秦皇岛进行试点运行的“巴铁1号”项目。

依据证监会规定,私募基金需面向具备资格的投资者进行资金募集,且每只私募基金的份额所有者总数不能超过200人。所谓“合格投资者”,系指那些符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颁布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即个人金融资产需达到300万元及以上,或在过去三年内平均年收入须达到50万元及以上。

巴铁之外,同样具备高度吸金能力的还有快鹿集团,该集团自称融合了“互联网+金融+影视”模式,并将客户资金投入到其下属企业中来回调动。

朱海斌律师指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角色仅限于中介服务,它们不得自行进行资金融通以满足自身需求,更不能与借款人串通一气。即便知晓对方可能存在违法行为或违规操作,平台亦不应提供场所支持,亦不应通过债权拆分等方式进行项目融资。

骗局四:贵金属交易

https://img2.baidu.com/it/u=3413313840,130514629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54&h=500

部分非法网络平台在社交平台上互联网贵金属交易领域异常活跃,交易品种包括外汇、纸黄金、白银、原油、伦敦金等多种,种类繁多。这些公司虽然可能登记注册于海外,但其业务却在中国境内进行。它们在投资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暗中引入了高额杠杆,起初让投资者小有盈利以尝到甜头,然而很快便通过虚假爆仓手段,使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本无归。

朱海斌律师指出,在我国,符合法律规定的交易所仅有九家,它们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内唯一合法的原油期货交易平台)、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以及上海黄金交易所。

某些地区的交易所在使用时需格外小心,虽然不能将其定性为非法,但确实涉及历史遗留的难题,那里存在着监管的盲区。

骗局五:看不懂的“币”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和区块链在投资领域掀起热潮,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应运而生,这种手段涉及投资者难以理解的各类“币”。

2017年9月,湖南地区出现了一起涉案金额高达16亿的“维卡币”事件。这一事件实际上是以投资虚拟货币为幌子,通过宣传高额返利来吸引参与者,并诱导他们继续发展更多人加入,从而骗取财物。除了“维卡币”,还有摸金派π、克拉币、DGC共享币、百川币、麦格币、恒星币等多种虚拟货币也被公之于众,揭露了其真实面目。

ICO(首次代币发行)在国内遭禁之后,不少不具备区块链研究基础的个人,带着缺乏商业逻辑甚至涉嫌抄袭的项目白皮书,纷纷在海外交易所寻求“上市”机会。与此同时,众多中国投资者盲目跟风购买代币,最终却成了被人割肉的“韭菜”。

朱海斌律师提醒投资者,在挑选理财渠道时务必细致甄别,慎重作出选择,保持冷静的视角,并独立进行思考。务必牢记,本金的安全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这乃投资领域的一条永恒法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3·15 梳理常见金融骗局:培训贷医美贷等陷阱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