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一年上线14款短视频APP,与头条系争夺山头胜算几何?
在短视频赛道,腾讯正在加码。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间,腾讯至少上线了14款短视频APP,分别是微视、闪咖、QIM、DOV、MOKA魔咔、猫饼、MO声、腾讯云小视频、下饭视频、速看视频、时光小视频、yoo视频、音兔、哈皮 。除去微视、yoo视频、哈皮等平台型产品,其中还有不少是工具类短视频产品。
业内人士形容,这是腾讯企图以乱拳击败经验丰富的对手。腾讯拥有如此庞大的产品阵容,其目的在于与头条系旗下的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等竞争,抢占市场份额。
就当前情形而言,腾讯距离取得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于未来,它有没有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目前还无法确定。
押注yoo视频
腾讯短视频,可谓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早在2013年,腾讯便推出了微视。那时,微视主打8秒短视频。其资源相当优质。微信对它极为重视。甚至马化腾亲自为微视站台拍摄视频。还邀请范冰冰以当年热播剧《武媚娘》的扮相拍摄了微视的广告。
在如此强大的营销攻势作用下,2014年春节期间微视冲到了App Store免费榜的前五名,其日活数量一度急剧增加到4500万。罗休休、李梦雪、美女护士北小诗等达人是微视最早培育出的一批网红 。
可惜美好的景象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在核心内容机制方面,微视存在着致命的缺陷。8秒短视频确实有利于微视视频在社交软件上进行传播。然而,过短的录制时长极大地限制了内容质量以及丰富性。因为8秒仅仅能够用于记录,根本无法讲清楚一个故事。这种产品形态对网红达人们的创作表达极为不利。而且对用户粘性也不利。最终导致微视用户规模在5000万左右的时候出现了停滞。
微视存在8秒的硬伤,这成全了快手、秒拍和美拍,因为他们对视频时长没有限制,到2015年3月时,微视用户数量只有4500万,而美拍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一亿,秒拍用户数量更是突破了两亿 。
有观点认为,微视没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腾讯微博退出了。早期,短视频平台都需要一个强大的外部导流平台,像秒拍就是依靠新浪微博导流发展起来的。微视并非没有想过借助腾讯微博这个工具,然而,新浪微博在2014年4月17日上市后,腾讯觉得翻盘没有希望了,后来就干脆砍掉了微博业务。
2017年3月13日,微视在官网发布公告,称自2017年4月10日起,微视将停止全部服务。就在微视宣布关闭服务10天后,快手获得由腾讯领投的新一轮3.5亿美元融资,估值为30亿美元。
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市场处于飞速变化的状态,阿里进行了入股微博的行为,微博也入股了秒拍,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发展态势势不可挡。最终腾讯按捺不住了,除了对快手进行投资外,它还想到了自己那个被废掉的长子——微视。在2018年5月17日这一天,微视实现了复活。复活后的微视与以往版本相比已进行了全面更新,增添了许多功能,其中有“10秒原创大片录制”,还有“音乐秀MV录制”,以及“对口型录制”等 。
遗憾的是,重新被扶正的微视表现很一般。它不仅没有打败抖音,甚至还引发了不少麻烦,比如和一些MCN机构、网红达人存在“欠薪”方面的争端。
据了解,争端源于补贴,早前有说法称腾讯会依据数据对创作者给予补贴,许多MCN机构和网红达人采用刷量手段提升了前端数据,然而微视最终的结算标准是后台的真实数据,腾讯对此解释为主要是理解存在偏差,是双方沟通不畅所致。
yoo视频适时脱颖而出。
从发布场合能够明显看出腾讯对yoo视频的重视程度,11月1日,在2018年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副总裁林松涛特意抽出时间专门介绍yoo视频,yoo视频拥有3个特色功能,分别是精品原创短视频、yoo赛道和短视频模板。
https://img1.baidu.com/it/u=793592972,3540192607&fm=253&fmt=JPEG&app=138&f=JPEG?w=605&h=500
林松涛在发言中称,当下仍处于视频应用的初级阶段,5G到来时,网速会大幅提升,带宽成本会降低,中国将迎来视频行业的真正爆发,还会诞生全新的数字内容形态,短视频市场远远没有饱和。
林松涛这话颇有强行挽回面子的意思,不过仔细想想,也不是没有道理:虽说当下抖音和快手几乎各占一半市场,二者的用户数量也基本稳定了,然而从内容展示方面来看,普遍都不够精美,主打高质量作品的平台还是有机会的。
yoo视频正是以此切入。
yoo视频搭载的是PUGC,这与以UGC模式为主导的微视不同。林松涛觉得,从长远来看,PUGC是最为合理的成长形态。然而真正健康的PUGC应该在UGC优质的土壤中生长起来,只是目前中国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林松涛介绍说,当前行业中对于PUGC的做法,大多是MCN机构寻找有网红潜质的素人,对其进行培训,接着让这些人以素人身份承接工作,拍摄视频并走红,虽说这种方式见效迅速,但它不应是未来该行业的全部 。“我们建立赛道的目的,在于建立起未来从UGC成长至PUGC的通道。”
一位MCN机构负责人向《中国企业家》表示,yoo视频的打法与微视全然不同,微视侧重于走量,而yoo视频极为强调内容质量,他们秉持宁缺毋滥的理念 。
记者知晓,腾讯内部资源如今对yoo视频有较多倾斜,举例来说,腾讯视频有员工王微微(化名),她负责的时尚生活资源当前仅与yoo视频对接,没有向微视输出 。
林松涛对此给出的回应是,腾讯绝对不会滥用自身资源去做毫无意义的事,在腾讯内部,每个产品都要先证明自身的用户价值,公司才会给予一定的资源支持,而不是一开始就滥用资源和流量,因为这会损害用户体验 。
如此说来,yoo视频获得了比微视更多的资源支持,这想必是因为它已在腾讯内部证明了自己比微视具备更大的价值。不过,用户是否同样认同,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无论如何,yoo视频已然是腾讯在该赛道最为倚重的一匹黑马。
赛马赛不出抖音?
据第三方数据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是中国短视频的爆发元年,这一年用户规模翻倍,达到了4.1亿,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6.5%,短视频的发展已然成为当下最大的红利蛋糕。另外,由于碎片时间的使用、内容丰富性等因素,2017年短视频使用时长占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的5.5%,而在2016年这一比例仅为1.3% 。
如此巨大的机会,腾讯自然不甘心拱手让人。
业内人士都清楚,腾讯内部施行“赛马机制”。腾讯的游戏业务赚得非常多,其能够蓬勃发展,和这一机制紧密相连。《王者荣耀》《全民超神》等都是“赛马”的成果,微信更是如此。赛马机制被看作是腾讯频繁产出优质产品的一个关键因素。
马化腾曾如此描述赛马机制,在公司内部,常常需要有一定的冗余度,要容忍失败,允许存在适度浪费的情况,还要鼓励内部竞争以及试错。
腾讯在过去一年里,陆续推出了14款短视频产品,这是出于决战头条系的现实需求,也是腾讯一直秉持的赛马方法论的又一次实践 。
据腾讯内部员工讲,哪怕你当下只是短视频团队中一个不起眼的小职员,只要你有不错的想法,就能够马上撰写BP提交上去,只要通过了审批,并且能取得出色的成绩,那么一夜之间成为项目负责人并非不可能实现的事 。
但为何腾讯经过赛马机制洗礼的短视频业务,到现在都没有取得像游戏那样的辉煌成绩呢?TMT观察家魏武挥觉得,赛马机制不适合短视频。在魏武挥看来,短视频创作与打造短视频平台是不同的概念,倘若腾讯计划拍摄若干部竖屏短剧,进行赛马是可行的,自行拍摄就行;然而腾讯要做的是一个短视频平台,做平台需要与外界交流,以一个领域多个产品的形式不利于集中资源开展工作。
https://img2.baidu.com/it/u=41011851,296911980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714&h=500
其实用户都比较懒惰,他们习惯通过一站式服务来解决问题,我为何要一下子安装十几个短视频应用呢?所以我认为,腾讯的赛马机制,需要视其具体应用的领域而定。要是做游戏,那就可以制作好几个吃鸡游戏,接着观察哪个更受用户喜爱,如此一来,那个游戏便能脱颖而出。拍摄网剧、制作网络大电影以及网络综艺,同样能够采用赛马机制。然而对于做平台类的业务,我个人觉得赛马这种方式并不正确。”魏武挥对《中国企业家》记者表示。
腾讯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林松涛谈到腾讯短视频产品赛道布局策略时表示,未来腾讯在短视频赛道上,会先对一些产品进行合并,此前很多产品各自分头尝试、缺乏协同,腾讯成立PCG(平台与内容事业群),旨在让整个赛道的打法实现分工与协同。
一位了解内部情况的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一个小插曲。有一次,他与在腾讯工作的一位朋友交流,这位朋友直接向他询问腾讯内部另一个同类项目的进展,他很惊讶,随后立刻拒绝了
精英视角遭遇渠道下沉
有批评者持有这样的观点,头条系在内容方面所做的事情是,做用户喜欢看的东西,腾讯系在内容方面所做的事情是,做他们觉得用户应该看的东西,这两者明显是截然相反的两个逻辑 。
当下腾讯OMG高管大多是传统媒体精英,比如李伦、陈晓卿、陈晓楠等,这是一个常被拿来佐证上述观点的事实,这并非意味着他们不想把业务做好,而是说他们骨子里有一种精英视角,不够接地气,这对高度竞争格局下的短视频突围实为减分项。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提及,当下中国人口里本科生以上学历的占比不足4% 。王兴引用的这个数据引发过热烈探讨,好多人起初不信,不过查询后发觉事实确实如此,这一人群的总体规模只有五六千万人。就此而言,有分析人士认为,腾讯是一家追求大众化的公司,其打造短视频平台的目的绝不是只为了服务少数精英人群,不会去做一个小众化产品,然而精英视角以及平台决定用户能看到什么,这必将导致产品走向小众化。
《中国企业家》记者近期采访了多位微视认证达人 ,在谈到入驻微视平台的原因时 ,很多人表示 ,这是所属MCN机构的要求 ,还有些人说 ,最初并不了解微视 ,使用之后才发现 ,其实微视和抖音差不多 ,不过在有些方面比抖音逊色 。
另有人直接指出腾讯技术存在问题,认为其在短视频竞争方面表现不佳。知乎上有一个帖子,题目是“当下(2018年)腾讯的技术建设是否处于落后同体量公司的状态”。该帖置顶的回复称,整个腾讯的核心问题非常明显,那就是没有CTO,没人抓技术。
软件开发工程师王志(化名)与腾讯在业务上多有交集,他在采访中表示,他们私下里也是这样跟他讲的,所有搞技术的都想去搞产品,因为搞产品容易出头,做技术不容易出头,而且腾讯到现在确实没有CTO 。
短视频对腾讯的战略意义重大。腾讯虽提出产业互联网概念,但其在占有用户时长方面需求迫切。今日头条特别是旗下抖音在短视频领域迅速崛起,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已对腾讯构成威胁。
巧合的是,2018年今日头条旗下的西瓜视频大力推广长视频,与此同时,腾讯的yoo视频也在积极推进自制综艺等时长约5分钟的PGC内容,yoo视频的工作人员称,他们目前所需的内容主要是精品短剧。
“头腾大战”愈发激烈。一位资深互联网分析师评价称,该分析师不愿透露姓名。若腾讯能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开拓新方向,且发展态势良好,那么即便失去短视频市场,也未必会太过可惜。但最令人担忧的是,产业互联网发展不佳,同时在短视频赛道上也错失机会 。
腾讯短视频分成了14路,朝着今日头条大本营包抄过来,必须得说,至少在这一赛道,腾讯的成败或许就在这一次行动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