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无血缘关系的宋美龄与蒋经国长达半个世纪的微妙关系
本文内容都是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而成,文末已经标注了文献来源,请知悉。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劳烦您点一下“关注”,这样既能方便您展开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别样的参与感受,多谢您的支持!前言
宋美龄是蒋介石的妻子,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
由于蒋介石的原因 ,这对母子年龄仅相差13岁 ,表面上彼此敬重 ,以礼相待 ,然而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关系却纷繁复杂 。
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的关系,不仅仅由家庭地位决定,它还和当时国内的政治形势紧密相连,并且与当时国际的政治形势也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要来探究一下,这是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他们的关系微妙,且长达半个世纪 。
01 破裂的家庭
蒋经国与宋美龄之间的关系开始于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
宋美龄并非蒋介石的原配,蒋介石原配是毛福梅,蒋经国是毛福梅所生 。
在蒋介石与宋美龄订婚的时候,蒋介石是有妻室的。
蒋介石为了与宋美龄结合,为了获取宋家支持,不惜抛弃了原配妻子。
这个时候,蒋经国正在莫斯科求学。
蒋建国独自身处他乡,常常觉得孤寂且没有依靠,在这样的时候,母亲是他唯一的能给予精神安慰的对象,是他力量产生的源头 。
在这个时候,蒋经国接到了父母离婚的消息,这让他很生气,这是必然的 。
1935年初,蒋经国曾三次在苏联报刊上发表文章,控诉自己的父亲,文章中曝光了一些令人心惊的事实。
蒋介石对毛福梅已毫无夫妻情分,某次,蒋介石揪住毛福梅头发,把她从楼上拽了下去。
毛福梅曾跪地求饶,求蒋介石别把她赶出去,蒋介石的母亲因他们的感情问题忧心忡忡,甚至为此气丢了性命 。
蒋介石看到这些文章之后恼羞成怒,大骂蒋经国败坏家风。
因为这件事情,蒋介石、蒋经国之间的父子关系甚至出现了裂痕。
但是两人毕竟是父子,总不可能老死不相往来。
1937年,蒋经国完成学业回到国内,要面对自己的继母,这成了他十分纠结的一个问题。
蒋介石期望两人能够和睦共处,然而,因为毛福梅的缘由,蒋经国在情感方面根本无法接受,他叫不出那一声母亲 。
不过表面上两人并没有撕破脸皮。
第一次见面时,蒋经国依照传统礼仪向宋美龄行礼,宋美龄回赠一万银元和一辆小汽车作为见面礼 。
这只不过是客套跟礼数,并不代表两人就彼此接纳了对方。
蒋经国回国后,选择与母亲团聚。毛福梅见到唯一的儿子回国,心中感到开心。她忍不住向儿子倾诉多年来的苦闷。
蒋经国听闻母亲多年来承受着痛苦,他感同身受,因而对父亲和宋美龄的意见变得更大了。
1939年12月12日,毛福梅遭遇日军轰炸,不幸离世,这让蒋经国觉得天都塌了。
他回想起1936年,那时父亲在西安遭扣押,母亲持续不断地为父亲祈祷 。
“只要丈夫能够安全,自己愿意替他受难。”
毛福梅遇难的日子恰好是12月12日,再看蒋介石对毛福梅的种种行为,蒋经国心里很不好受。
母亲离世后,蒋经国悲痛哭泣,几近昏厥,然而蒋介石考虑到宋美龄的感受,脸上丝毫没有悲伤的神情 。
蒋介石日记有相关记录,在记录里,对于发妻遇难一事,蒋介石所担忧的仅仅是祖业无人打理了。
蒋经国想要为母亲建立祠堂,所以他尝试去争取父亲的支持,然而蒋介石因为考虑到宋美龄的感受,便拒绝了蒋经国提出的建议。
在这样的情形下,要求蒋经国把宋美龄视作自己的亲生母亲,这实在是对他过分苛求了。
毛福梅横亘在两人中间,蒋经国与宋美龄家庭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政治诉求也大相径庭,最终导致两人斗了半个世纪。
02 不同世界的人
https://img1.baidu.com/it/u=2131590812,355213873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626
在蒋经国看来,自己已尽最大可能缓和与宋美龄的关系,已尽最大可能把她当作亲生母亲对待,然而宋美龄却“始终不肯谅解”自己 。
在蒋经国看来,这是因为两人的家庭背景和教育经历完全不同。
宋美龄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大姐嫁入孔家,她自己嫁入蒋家,孔家与蒋家都是民国时期声名远扬的大家族。
蒋经国的生母是毛福梅,她是一个具有封建传统思想的女性,她甚至还是个裹着小脚的女人,她的思维方式与宋美龄截然不同。
宋美龄从小接受西式教育,蒋经国曾在俄国留学,接受过马列主义教育,因此蒋经国认为自己与宋美龄完全处于不同世界 。
1939年,蒋经国前往重庆与父亲见面,当时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前来进行拜访 。
出于礼貌,蒋经国将孔令侃送到大门口。
然而没想到的是,孔令侃连握手这种举动都不愿意,对蒋经国完全不理会,直接上车后就离开了 。
这让蒋经国意识到对方当自己是土包子,根本就看不起自己。
还有一次,蒋经国参加宋子文的家宴,他被餐桌上的各种礼仪礼节惊到了,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是个土包子。
这些仅仅是蒋经国与宋美龄关系亲近时面临的一道难关,两人在政治方面存在利益冲突,这才是他们斗争不断的根本缘由。
蒋经国在家族中未获认同,于是他把目标转向了事业,他首次挑大梁时,因宋美龄遭遇了严重打击。
1948年,国民党呈现出衰败的态势,各地均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情况,经济崩溃的局面即将到来。
国民政府决定开始金圆券改革,目的是改变这种状况,经济中心上海在这次改革中至关重要,蒋经国肩负起了这一重任 。
蒋经国初到上海时斗志满满,他首先熟悉了上海的经济情况,随后会见了相关官员,接着制定了一系列恢复上海经济秩序的举措。
原本那场声势浩大的打击腐败行动成效显著,然而随着蒋经国针对腐败的举措触及到了宋美龄,改革便突然停止了。
9月初,蒋经国抓捕了上海黑帮大佬杜月笙的儿子,杜月笙极为恼怒,认定扬子公司同样在非法囤积物资。
扬子公司是孔令侃的资产,孔令侃是宋霭龄的儿子,宋霭龄是宋美龄的姐姐,所以孔令侃是宋美龄的外甥。
一个月之后,蒋经国将扬子公司给查封了。
消息传到宋美龄那儿,她大发雷霆,一状告到了蒋介石那儿。
没过多久,蒋介石来到了上海,宋美龄也来到了上海,面对父亲施加的压力,面对继母施加的压力,蒋经国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选择妥协。
这一妥协表明,他辛苦建立起的威望完全崩塌,声势浩大的改革最终失败了。
1949年,蒋经国也随着父亲败退台岛。
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类似江湖的复杂局面,即便处于台岛的一个角落,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的政治冲突也从未停止过。
03 明争暗斗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了对大陆形成牵制,极为看重与台岛的关系。
对于台岛来说,维持好与美国的关系也是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蒋介石原本打算把维护与美国的关系这件事交给蒋经国去办理,然而这可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肥肉,以宋美龄为首的孔宋联盟绝对不会轻易放过 。
在和美国人交流方面,宋美龄与她的孔宋联盟具备天然优势,他们自身是美国留学生出身,宋美龄还能说一口地道美式英语。
经宋美龄介绍,孔令侃在美国上层很有影响力,他甚至充当起类似蒋介石私人信使的角色,为蒋介石与美国传递情报。
在美国对台军援这件事上,孔令侃付出了很多努力,因此在争夺对美关系主导权方面,宋美龄取得了完胜,战胜了蒋经国 。
宋美龄与孔令侃联合毛人凤,借助“游说团”进行运作,最终把蒋经国排除在了核心领导层之外 。
孔家宋家在蒋经国面前作威作福,有一些干部背靠孔宋,他们也不把蒋经国放在眼里。
1951年的某一天,阮清源接管了淡水训练班,随后他直接要求蒋经国从自己的办公室搬出去 。
蒋经国第二天再去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通行证居然都被注销了。
当时蒋经国没有说一句话,然后转身离开,不过他内心的愤怒是能够想象到的,在日记里他表达道:
https://img0.baidu.com/it/u=3460957727,293032268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705&h=500
“孔宋的黑影始终紧跟着我。”
1952年,蒋介石下达命令,要对国民党中央委员的党籍展开检查,打算把没有前往台北的党员予以开除,宋子文和孔祥熙的名字也在其中。
宋美龄得知此事后,又与蒋介石吵闹起来,她怀疑此事背后是蒋经国所为 。
蒋介石头疼到了极点,最后还是顺应了宋美龄的请求,开除党籍这件事情不再追究,就此结束。
国民党刚退到台岛的那段时间,宋美龄和蒋经国之间,明争从未停止,暗斗也从未停止。
宋美龄创立了“中华妇女反共抗俄联合会”,开展军属照顾工作,还从事其他慈善事业,蒋经国则成立了“军人之友社”,开展与敬军劳军有关的慈善活动。
有一回,宋美龄举办了一场“古今中外服装义演”活动,并且还邀请了一些美国在台湾地区的官员 。
结果活动当晚军人之友社的负责人大闹了汇演现场。
这事儿蒋经国并不知晓,那时他没在台北,等他回来后,迎接他的是蒋介石一顿毫不留情的痛骂 。
蒋经国感到有些不安,感到有些惶恐,更多的是觉得委屈,他对那些上纲上线的人颇为痛恨 。
凭借和美国的关系,孔宋联盟以宋美龄为首要人物,在台岛政坛几乎能随心所欲施加影响。
1972年,宋美龄向丈夫说情,期望能给孔令侃在内阁中谋得一个重要职位 。
但是在这个时候,台、美关系出现了一些状况,当时美国谋求与大陆改善关系,如此一来,美国必然要舍弃台岛了。
孔令侃对于蒋介石而言已失去价值,不管宋美龄怎样劝说,蒋介石都不愿为孔令侃安排职位。
蒋经国主导对美关系后,出于现实需要,蒋经国做出诸多让步,这使得宋美龄认为,蒋经国太过软弱了。
为此宋美龄多次给蒋经国发电报,要求他转变态度,然而蒋经国全然不听 。
蒋介石去世之后,蒋经国成为了台岛地区下一任领导人。
在蒋经国的眼中,孔宋联盟不仅害家,更是祸国。
大家作为政敌,理所当然地会觉得宋美龄对蒋经国没什么好印象,然而没想到的是,宋美龄对蒋经国的评价颇高。
这一对继母子相处了50多年,在这50多年里,大部分时间他们都在明争暗斗,这让蒋介石很是头疼。
为了拉近母子之间的关系,蒋介石也做了不少事情。
蒋经国在赣南时,某天突然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电报署名是宋美龄,内容是宋美龄对蒋经国身体表达关切 。
蒋经国感到十分纳闷,他心里并不相信宋美龄会对自己表示关心,然而经过一番查询后,发现发报地点的确是在美国 。
后来台岛的国使馆进行揭秘,这封电报实际上是蒋介石所写,蒋介石写完后将其发到美国,之后又从美国转发到赣南。
他绕这么一大圈儿就是为了替宋美龄在蒋经国面前刷好感。
蒋介石会以宋美龄的名义去关心蒋经国,他还会以蒋经国的名义给宋美龄送家乡特产。
蒋介石临终之际,把宋美龄和蒋经国叫到了床前,他嘱咐二人要和睦相处,同时还告诫蒋经国要孝顺母亲。
或许是由于他们存在共同的亲人,或许是在蒋介石病情严重的时候二人一同照料从而拉近了彼此的关系,或许是因为时间消除了各类缺憾 。
总之到了两人的晚年,他们的关系并不像外界想的那样剑拔弩张。
蒋经国离世后,蒋孝勇作为他的三儿子,前往美国向宋美龄报丧,宋美龄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情况,感慨万千 。
余生,她不止一次的对蒋孝勇说:
孝勇啊,我自己未曾生育子女,就算我有孩子,也绝不可能和经国相同!
参考资料
林孝庭,对蒋经国与宋美龄关系进行再探究,以《蒋经国日记》为中心,,发表于《台岛历史研究》2022年第4期,第73至86页。
凤凰资讯:宋美龄和她的儿孙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