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3 天前

送给想入坑新人的猛犸王评测:诸多问题尽显不足

【送给那些想入坑的新人】猛犸王评测

首先,保险不能少

然后找到了一条土路

首先,缓慢下坡,身体瑟瑟发抖。前叉存在框量,不停地抖动,而后轮同样有框量,骑起来感觉特别松散。

然后继续向前冲,我捏了捏马古拉,信心顿时增强,开始用力踩踏。前叉回弹的时候,发出了类似打底的撞击声,这声音吓得我还以为后轮掉了呢。

路试总结:实际上,这辆车除了架子看起来还比较可靠之外,其他方面都不怎么样。轮组框存在问题,前叉既涩又硬,而且还很松动 。

踩着贼重,不仅重,还时不时跳个档吓得楼主脱踏

坐管在下坡时还自动下滑

然而这架子有的地方强度不够啊……

培林即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里一种重要的零部件,其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能降低机械旋转体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还可保证机械旋转体的回转精度。

培林存在ABEC等级的划分,然而ABEC等级高并不意味着效果就一定好,培林的质量优劣关乎溜冰时续滑力的好坏,按材料可分为陶瓷轴承和钢制轴承。

目录

1定义2优点

定义

编辑

培林就是轴承,它有ABEC等级之分,然而并非ABEC等级越高效果就一定好。知名培林公司的培林(SKF、BONT、RAPS、BSB、Ninja CHINA BONE等),在较低ABEC数时实际使用效果良好,胜过杂牌高ABEC数(ABEC - 7,ABEC - 9)的轴承。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ABEC数仅仅代表其精密度与公差,而滚珠、保持器、润滑油的材料非常重要。并且ABEC没有规范 。高ABEC数并不一定是代表高品质,厂牌反而较重要。

优点

编辑

https://img2.baidu.com/it/u=857895331,1465935123&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89&h=500

陶瓷轴承有不怕水的特性。滚珠由特种陶瓷制成,具有以下优点:

重量轻,比钢轴承制轻60%

摩擦系数小且硬度高,因而耐磨

保养方便

培林:

I036 ABEC-7

I037 日本进口NSK

培林花鼓指的是自行车的轴承鼓,它分为双轴承式和四轴承式,其为音译,源自国外的自行车制造技术,具有滑行好、便于维修等特点。

目录

1结构简介2分类3性能比较4发展状况

结构简介

编辑

普通花鼓是散珠式的,像多数产品以及民用级花鼓就是如此。培林花鼓即轴承鼓,鼓壳内会装入制式轴承,其转动更为顺畅安静,且无需进行调整和保养,具备更高的防水防尘性能。培林花鼓的前鼓通常是双轴承式,后鼓有双轴承和四轴承两种类型,其中四轴承式的强度更高 。

培林花鼓结构(2张)

分类

编辑

培林花鼓有双轴承式和四轴承式之分,前鼓常常是双轴承式,后鼓有双轴承和四轴承这两种类型,其中四轴承的强度更高,后花鼓不管是四轴承的还是双轴承的,实际上用于承重的都是两只培林,四轴承花鼓中的另外两只培林,其作用主要是支承花鼓荆轮的运转,基本起不到承重作用,所以,四轴承与双轴承花鼓的强度基本是

一样的。

四轴承后花鼓与双轴承后花鼓,在结构上存在少许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棘轮部位。四轴承式花鼓,是在塔基内直接放置两只总成式培林,塔基一般可采用铝合金材料。双轴承花鼓,是在塔基内部设置了由轴碗、轴档、滚珠构成的结构,所以塔基采用钢制材料。从后花鼓的整体重量方面来看,四轴承花鼓比双轴承花鼓多了两个培林总成,不过它可采用铝合金塔基,所以实际整体重量反而更轻一些 。

性能比较

编辑

培林相较于珠档有优势,其优势在于滑行性能良好,便于进行维修,不过它在转弯时不容易操控,特别是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转弯,容易出现抱死的情况,或者转弯半径过大 。

珠档花鼓在滑行方面比培林差,不过它在转弯时具有易操控的优点。

培林花鼓(3张)

总之,培林式花鼓和滚珠式花鼓,二者不存在绝对的好坏之分。主要取决于级别和品质,高端的滚珠花鼓性能十分出色,并且同样经久耐用,丝毫不比培林花鼓差。

发展状况

编辑

世界上几大自行车配件厂家说法各异,日本公司重视珠档花鼓的运用,该公司旗下所开发的XTR系列高端花鼓依旧采用珠档结构,不管是滑行性能还是转弯性能都有显著提升。

台岛是世界自行车集散地,有几大自行车配件厂家,比如JOY(久裕)和(昆腾),它们注重培林花鼓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应,在业界享有盛誉。

以前轮为例,桶轴的轴心是15mm或20mm(dt的12mm迷你桶轴暂不讨论),快拆的轴心是9mm。桶轴是封闭式固定,快拆是半开口式。桶轴的优点是刚性好,在高强度骑行时,桶轴的操控稳定性更佳。其缺点是重量比快拆稍重几十克,且拆卸比普通快拆麻烦一点。快拆的优缺点与桶轴相反。近年来,桶轴是山地领域的发展趋势,大行程车上基本都是15桶甚至20桶了。xc车架的后轮也有向142 12开档发展的趋势。有条件的话尽量选择15mm桶轴,不过要注意匹配相应的轮组。

区别于卡式飞轮,是现已使用不多的自行车的配件。

旋式飞轮是通过螺纹进行固定的,其各齿片无法拆分,呈现出螺母套螺栓那样的状态 。

旋式飞轮的荆轮与飞轮齿片是一体的,整个飞轮通过螺纹和旋式花鼓联接。通常情况下,因为荆轮机构的存在,旋式飞轮的最小齿片仅为14T,很难做得更小。个别旋式飞轮的最小齿片为11T,小齿部分伸出在承重部分之外,实际结构强度有限。旋式飞轮通过螺纹与旋式花鼓连接,结构强度低,曾有大力蹬踏者一脚下去就蹬滑丝的情况。旋式飞轮在运动自行车零件领域已遭淘汰,它如今仅应用于民用车,正因如此,它再也不会拥有较好的材料与工艺。

一般知道MTB主要包括,DH即坡车,DS即Dual曲道土坡车,林道骑乘,XC即cross,其中XC着实让人搞懂,off-road相对于on-road,柏油路、水泥路这类都算除外路面,所有在泥土路、石路、没路的地方骑行都算off-road,地形复杂爬坡占大部分的称为Cross,台岛林道算一种,FR现在趋向于跳落差这类,DH是纯下坡,AM则介于XC与DH之间,爬坡爬得快,下坡也激烈,两边都玩得快乐,登山车所作的这类XC Bikes一般称为Cross类,设计用于爬坡路段,以轻量化及高效率为主要目的,这类车牺牲了舒适及操控性,是比赛的前提,XC Trail Bikes一般称为全功能车,也就是一般大众所说的“登山车”,这种类型的车设计于爬坡兼顾操控性及舒适度,以及下坡一定速度,配有避震器、较粗轮胎及低比例齿轮比,与所有类型登山车相比,它比较没效率,却对于下坡更有乐趣,且针对一些比较陡峭或不平型,便比XC车更适合All- Bikes,有些车友说希望有更避震行程及下坡操控性及更高信赖度,All- Bikes便应运而生,它有比较粗轮胎、更避震器及制动力更强的刹车器,这些都是为了避免骑乘时的必要意外,以达到尽情享受骑乘快乐的目的,对于一些崎岖型或有差距跳跃的路段适合这款车型,相对平坦路段就变得没趣, Bikes设计给一些比较“极端”的路段,十分崎岖的山路、石头或树根、落差十分大的跳跃或下降,应付这种路况完全没问题,爬坡路段有点介于脚踏车跟机车间,8寸的避震、3寸的轮胎或直径8寸的刹车碟都是 Bikes一般配备

很多车友挑选山地车时,面对一大堆车种分类会十分迷惑。XC、AM、DH这些分类,到底有什么用途,彼此有何区别?为何不同牌子,在类似产品分类时会把产品归到不同功能类别?这常让很多玩家不解。所以今天我们美骑易购小编会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区分这几种山地车种类

目前的山地车,从近10年流行趋势看,比较主流的分类主要有XC、Trail、AM、DH、FR这5个大类,从这5个大分类中,又细分出若干小分支,主要原因是针对一些特别地形诞生了一些特殊玩法,诸如SS及 。

我们直接进入主题。首先先介绍一下各个车种:

1)XC=越野

https://img0.baidu.com/it/u=3952228288,341164726&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4154

竞速车种,是竞技性很强的车种,世界上主要的山地车比赛都以XC为主 。从骑行环境看,大概80%是上坡和平地 ,下坡对XC只是一种过渡 ,并非这个级别主要针对的方向 。从器材方面讲,前叉行程约在80到100mm ,车架以硬架为主 ,国内做得较杂 ,各种档次都有 。当前软架XC的数量相对较少,具备竞争力的车型集中于一些欧美品牌。该车型最大的特点是骑行强度,对体力的要求非常高。

2)Trail林道车,

这是最具泛指性的山地车穿越车种,业余车友骑行的情况可能更多,对竞技性的考量并不突出。它或许是实际车友数量最多的车种之一。从骑行环境看,与XC大体相近。在上坡和平路方面,占比可能达70%,而下坡的比例及难度,大概会达到30%左右。器材方面,Trail车种的前叉行程通常是100到120,车架是硬架或者行程为4到4.5英寸的软架。这个车种最大的特点是骑行强度低,技术要求也低,玩家能从中享受到更多骑行乐趣。

3)AM=全山地

玩全地形车种,车手需要具备一定体力,还需掌握一定技术。全地形意味着骑行环境中上坡、平地、下坡各占三分之一。车手要掌握上坡的体力要求,下坡的操控能力,以及通过障碍的技巧。从器材方面讲,前叉一般可在120至150之间调节,车架基本上以行程5至6英寸的软架为主。硬架是有的,不过数量很少。在中国,比较容易买到的也就只有这种了。AM的玩家算得上是真正懂得享受的山地车玩家,他们会去挑战各种未知的艰险地形。当然,他们也能够享受到大自然最为优美的风景。

3.5)EN=耐力赛

EN是AM的强化版本,简单讲就是高强度的AM。下坡的比率会超过上坡与平路。上坡和平路的比率大概是40,下坡的比率则可能是60%。从器材方面看,前叉可调节范围是120至160mm,车架主要是6至6.6英寸的软架。这个级别的玩家能够玩一些高速下坡以及小高度落差。

4)DH=下坡

从字面意思能够看出,这是一种车种,它是纯下坡的。或许只有大概10%的平路,加上90%的下坡路,几乎不存在上坡路段。其道路通常是天然的山地下坡路,再加上人工修护而成。这是一种玩法,它纯粹追求速度,对车手的操控技术有着最高要求,稍有差错就会让你的成绩一落千丈。DH的器材规格目前较为统一,前叉行程通常为200mm,车架行程在8英寸以上,中轴规格是83mm,后轴规格为150*12mm,如此做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强度,另一方面能让用户购买零件时相对便利。

5)FR=自由骑

玩法不讲究速度,而是纯追求技术,骑行环境中70%到80%是下坡,还有少量平路和上坡,加拿大温哥华的山路上有很多这样的道路,对技术和操控要求极高,尤其对车手的平衡性要求高,在那些独木桥上这种要求更加显现无疑,从器材方面来说,前叉主要是160或是180的行程。车架行程通常在6.5至9英寸之间(没错,你没看错,是9英寸)。玩家追求玩技术,追求胆量,还追求挑战一些刺激的路线。这里需要提及,著名的红牛坠山赛实际上属于FR而非DH,原因在于它是由评委打分,并非依据时间快慢。在国外资料中,一般把红牛坠山赛定义为极限自由骑。

FR是一种源于加拿大的骑行方法,它始于10多年前,是自由骑,骑行者可以在任何想去的地方骑行,能以任何想采用的方式骑行,这种骑行方法以技术性为主,速度其次,经过多年演化,目前又细分成了若干更加具体的种类:

5.1)DJ=土坡腾跃

这种玩法在年轻人里颇受喜爱,它对场地要求简便,仅需一块空地,还有一些堆成锥形或者梯形的土包,沿着斜面起飞,飞到空中后降落在另一侧斜坡上,在空中能够随性做出各类花式动作,给人的感受是非常炫,极其刺激,且十分开心。这种车对器材要求不高,需要一个比较结实的车架,需要一支行程在80至100mm的比较结实的前叉,需要简单的传动机构,一个后刹车甚至没有刹车都可以。

5.2)4X=四人对抗赛车

4个选手一同出发,在人工修建的场地里同场竞技,场地含有各种障碍,最先到达终点者赢得胜利,这是所有山地车项目里最火爆且最刺激的一种,选手之间允许合理的身体冲撞,比赛中翻车事故屡见不鲜,绝对是个刺激的选择,赛道是人工搭建的,有转弯墙、土坡等各种障碍,器材方面与土坡车相近 。有硬架,或者是3.5寸左右专门4X的软架,有100mm的前叉,有反映灵敏的变速和传动装置,当然护链器是必备的,4X的比赛对选手的技术要求相当过硬,既要求有DH选手那样的操控能力,又要有非常强大的爆发力,还需要超群的腾跃技术,很可惜,国内几乎很少有这样的专业场地以及比赛让玩家去参与。

5.3)ST=/Urban街式车

大多数玩家会在城市街道或街边上玩,这种玩法对场地几乎没要求,一个小空地,一条空旷马路,都能让玩家施展身手。简单的豚跳、后轮骑、后轮滑、前轮滑、360转身等动作,能让车手玩上一下午还乐此不疲。器材与DJ相近,有一个结实的街车车架,有一支80到100mm的前叉,有一套不错的刹车,可能只有后刹,甚至没有刹车,单速的传动即可。

5.4)SS=花式下山

这是近几年新流行起来的一种自由式玩法,它有点像飞包 ,不过需要用推土机在倾斜的山坡上堆出许多巨大土包 ,还有各种技巧类障碍物 ,选手借助地形起跳 ,在空中完成各种特技动作 ,由于这种玩法对地形支持的需求过高 ,所以在国内 ,基本上只能通过看录像或者照片来了解 ,器材方面通常会选用160mm的前叉以及6.5寸左右的车架 。

松动的曲柄常常会发出喀嚓声。检查曲柄问题的时候,先把曲柄转到水平位置,与此同时用力把两侧曲柄往下压,接着转动曲柄180度,再重复同样的动作。要是曲柄会晃动,那么就应该把曲柄固定螺栓拴紧。新自行车的曲柄需要经常进行这种检查。

目录

1自行车曲柄维修保养2自行车曲柄详细介绍

自行车曲柄维修保养

编辑

松动的曲柄经常会发出喀嚓声。检查曲柄问题时,先将曲柄转至水平位置,同时用力将两侧曲柄向下压,再转动曲柄180度,重复同样的动作。如果曲柄会晃动,则应将曲柄固定螺栓拴紧。新自行车的曲柄要经常进行这种检查。

自行车曲柄详细介绍

编辑

曲柄的问题易于明白,原因是身高各异的人腿长有别,他们骑车时不应采用同样长度的曲柄。这是由于曲柄长度相同意味着让不同长度的腿画相同半径的圆,要是这个圆大了(曲柄长),腿短的小个子会不适应;要是曲柄短了,大个子则无法充分发力。按照我的习惯,简单地觉得曲柄和身高的对应关系是如此:最常见的曲柄长度是170(曲柄上会有标注),适合身高170以上的人用;身高超过175的要用长度175MM的曲柄;身高165的要用165MM的曲柄;身高在165以下的车友要用152 - 165MM长度的曲柄。当然人的适应性很强,不依照这个对应关系也行,结果是看起来不太协调,凑合着用,骑行的时长不能太久,

儿童在骑给成人设计的12寸折叠车

否则会让人感觉很累,身体也不舒服。所以当你抱怨女性骑车不能坚持时,很可能是她的车子架型尺寸不合适,曲柄长度不合适,车把到车座的距离不合适,车座也不合适,并非使用了高级配件的昂贵车子骑着就会很舒服、很好骑。对于正常身高的成年人而言,使用曲柄牙盘的差异很难被察觉出来,多数人顶多是感觉车子骑着不太舒服,却讲不出原因。但是如果他们明白了这些,给车子分别换上不同曲柄的牙盘,分别骑出去活动一两次,他们就能很清楚哪种是适合自己的。

贴几张图来进行说明。曲柄长度影响最大的是MM和儿童,他们中的大多数个头比较小,其中以儿童最为明显。请看下面的图,儿童骑的是12寸的蛙车,还有一部是常见的12寸童车。很多车友认为将12寸、14寸的折叠车降低把手和座垫高度就能让孩子当作童车来骑,实际上这是不懂车的错误做法。我们可以看到小朋友的手伸得很远,腿折叠得很厉害,脚踏离座垫已经很近了,小朋友个子小所以要放低座垫,可配用的成人长曲柄却不能缩短,导致孩子身下像踩着个尺寸巨大的风火轮,这样骑车多了不仅不是锻炼身体,还会造成膝盖损伤 。

我们再看另一辆童车,它的轮子大小相同,然而车身极小,曲柄离座垫距离很远,该距离大大超过曲柄长度。12寸成人车给儿童使用时,这个距离远远小于曲柄长度,这是很变态的。此外,成人车前后轮距长,车把离车座远,给孩子控车带来困难。显然,若压到一个突出物,车子弹跳时,这个孩子极易摔下来。童车的前后轮距很小,车把距离很近,当车子弹跳时,儿童很容易用腿着地,从而稳住车子。这样的才是童车,才适合儿童使用,才能保护儿童身体正常发育。

这是成人车与童车的对比,能看出这个孩子原本应骑在童车上,其脚不会抬得那么高,手也不会伸得那么远。骑大人的折叠车极为不合适,只要大家平时观察一下小区里孩子骑的童车,就能知晓这些差别。归根结底,是车架大小与曲柄长度存在差别。是否为童车,并非依据轮子大小来判断的。

这里所举的是儿童的例子,成人的道理亦是如此。曲柄和车架尺寸存在对应关系,然而这点鲜少有人提及。道理也曾讲过,如同卖鞋的情况。为何鞋店不将鞋的号码进全,而是在鞋小了之后偷偷采用暴力手段撑大,接着贴上号码卖给顾客呢?原因在于店子小,若进的品种多便会增大成本以及管理难度。牙盘也是同样的道理,规格型号越少,经营起来就越容易。

这是一个MM骑着20寸折叠车,这辆车不太适合她。看图片能发现,MM整个身体在车子后半段,看起来很别扭。正常情况下,我们腿抬起时,离车把距离不会太远。问题在于,这种车设计的使用者身高较大,所以座管后倾角度较大,头管是直的,并非正常的后倾角度。这样的设计,能让个子很高的人骑这辆车,并且不会感觉局促,而对于小个头来说,情况就比较难受了。

所以,这是一张静止的图片,我们能想象出来,MM把着远处的车把,双腿绕着较大的圈,这个圈是比她高10公分的男生才应该绕的,曲柄肯定配的是170或以上的长度,她身体缩在车子后部骑行,骑行姿势一定不好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送给想入坑新人的猛犸王评测:诸多问题尽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