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版灌篮高手上映引热潮,走过33年依旧魅力非凡
最近,你去看灌篮高手了吗?| 萱草文丨马克笔
来源: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ID: )
电影版《灌篮高手》终于上了,火,太火了。
这部漫画于1990年开始连载,1993年动画开播,直至去年,该电影在日本上映,这部堪称日本最经典的动画,已走过33个年头。
它是现象级的人物角色,是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哪怕这部电影只是把漫画最后一战呈现在银幕上,依然引得无数人为此疯狂。
桃也在第一时间看了凌晨首映,当时的影院大厅里挤满了人
确实,国内再一次刮起了红色的狂风。
日本电视台进行了播送,其表示在4月15日,《灌篮高手》北大首映礼的情况非常盛大,该首映礼的预售票房已经突破了8亿日元。
有日本网友表示,不敢想象《灌篮高手》在中国的热度。
机翻:我不知道它们在中国如此受欢迎。我不知道。
确实,他们想象不到。
打CALL、应援、拉横幅,这些通常是当下流量明星才会有的宣发造势行为。然而,你会发现有一群已步入社会的80后、90后,他们四处打听该如何正确应援,比如是穿同款球衣,还是拉横幅呢?
首映和兄弟看
有一位父亲,他曾经是电视机前的少年,如今在贴吧里询问“哪里有中文版”,原因是怕女儿看不懂字幕。
也有老哥出于回忆的目的,买了两张票,其中一张是原版0点的票,另一张是第二天上午10点的国语版票 。
要是真的谈起大众记忆里的《灌篮高手》,那估计能聊上一年,从对各个队员战力的分析说起,再到井上老师的幕后制作 。
但桃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了《灌篮高手》背后的超级流行文化,这种流行文化远远超过了简单的战力讨论。
有人称自己看过港版的《男儿当入樽》,有人说它应叫作《篮球飞人》,也有网友觉得《Slam Dunk》比《灌篮高手》好看,曾经甚至有报道称樱木花道在日本有真实原型。
例如这张图,在前互联网时代一度疯传。
但后来,有网友发现,这张照片压根儿不是樱木花道,而是其创始人以前的学生照片 。
为何《灌篮高手》能引发这诸多现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桃决定去翻翻老黄历。
《灌篮高手》的奇妙入华史
8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铁臂阿童木》,以此作为开端,这标志着日本动漫正式进入中国。到了90年代,日本动漫开始一波又一波地向我们涌来。
《七龙珠》,《美少女战士》,《猫眼三姐妹》,《灌篮高手》,《足球小将》,《魔神英雄传》……
但与《阿童木》在央视首播时的统一性不同,《灌篮高手》引进所带来的集体记忆,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就有网友说自己看的以前是粤语版,叫《男儿当入樽》。
实际上是由于,东南沿海城市的家庭常常能够接收到香港的节目,所以南方的朋友在小时候看到的是粤语版本的《灌篮高手》。
还有网友说看过两个结局,分别是41集结尾和101集结尾。
也有网友表示,收看时间点存在差异,80 后的观众主要集中在 1995 年之后的这段时间,90 后观众集中的时间则接近千禧年前后 。
中国动画学会有一篇名为“中国动画将走向何方”的报道,其中提到,上海电视台曾以每分钟5000元的价格购买日本动画片《灌篮高手》 。
当时,大陆各城市电视台播放国语配音版本,起初是博英社字幕版,这个版本沿用华视版配音员 。
中文版《灌篮高手》的配音,有“白痴”“我是天才”这样的台词,绝对让许多人难以忘记。
https://img0.baidu.com/it/u=2676810015,980664945&fm=253&fmt=JPEG&app=120&f=JPEG?w=800&h=1136
《灌篮高手》的配音,不是内地给《奥特曼》配音的上译,也不是给《EVA》配音的辽译,而是对岸宝岛华视的配音 。
于正升老师为樱木花道配音,官志宏老师为流川枫配音,二十年后他们依旧在电影版为两位主角配音 。
关于名字
还有人说,小时候《灌篮高手》有别的称呼,不叫《灌篮高手》,叫《篮球飞人》,或者有个更酷的叫法叫SD,这是因为它的英文名为《Slam Dunk》 。
这是当时漫画引进国内后的翻译。不过,在2004年以前,国内漫画实际上未得到官方授权。集英社官方授权的简体中文版于2004年10月由长春出版社推出。
红色旋风
于是,在90年代的时候,动漫热潮兴起,漫画热潮也兴起,在这双重热潮的推动下,红毛开始席卷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园,篮球也开始席卷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园。
校门口旁有篮球卡片,文具盒子上有篮球文具贴,当时的男孩若手里没有一个《灌篮高手》贴纸,那简直弱爆了。
桃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当时的报道,在杭州这个地方,有各种各样关于《灌篮高手》的趣事 。
1996年,《杭州日报》报道了《卡通片刮起校园篮球热》,文中提到,某学校旁的一家体育用品店,三个月卖出了1200个篮球。当时,1996年城镇职工月收入约为500元,若一个篮球按20元计算,1200个篮球总价为24000元。
篮球运动热潮之下,带来了各种以“灌篮高手”命名的夏令营,带来了各种以“灌篮高手”命名的冬令营,还举办了各类赛事。
在当时的全国各地,《灌篮高手》掀起了一场如同红色风暴般的热潮。仅仅杭州一个城市,就有这样的情况。甚至当时在山区支教的老师,和留守儿童聊天时,都听到他们表示喜欢看《灌篮高手》 。
下面这则报道提及,有一名山村儿童,其为了购买篮球,借助学校组织的有偿活动来攒钱,最终实现了愿望。
那究竟《灌篮高手》的魅力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它能在全国各地通行无阻呢,无论是城市学生还是山村留守儿童,都不受地理阻隔的影响?
篮球热与青春
一位短发少女在教室走廊里,直接问一位高大的红发少年:“你喜欢篮球吗?”
动画里的樱木,因晴子的一句话,加入了篮球部,可当年的我们,为何会喜欢上《灌篮高手》,又为何会喜欢上篮球呢?
可能要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那个时候,学生们身处一个高喊教育减负却毫无成效的年代,学生们无一例外,在学校里要面对升学考试带来的压力,在学校外还有各种补习班 。
这是一篇1999年刊登的中学生文章,这名同学的生活很单一,只有教室和家两点一线,他每天都要为分数而发愁,但是《灌篮高手》的播出唤醒了在学海中苦行的年轻人。
就算是在应试教育模式下的体育课,仅仅一个篮球,便能够带来操场上最为活跃的声音,还能呈现出最为活跃的身影。
日本动漫大量进入内地时,我们听过不少“谣言”,比如,岛国的《奥特曼》拍出来是为引导孩子学会暴力,《魔卡少女樱》会使孩子早熟 。
确实,碍于国情不同,确实有些动漫做了适当的剪裁。
比如当时引进的《魔卡少女樱》中有这样一幕,男主向女主表白,说出了“我喜欢你”这句话。到了国配版,男主的台词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我一直都觉得你很好” 。
但《灌篮高手》播放时,没有过多宣扬暴力,最多也就是让铁男教唆三井用拖布抡人,而且男主女主之间的情感几乎都是暗恋。
这让许多处于学校和父母之间的学生,找到了一个绝佳的青春宣泄途径,家长觉得打篮球是恰当的文娱活动,学校对此并不反对,甚至班主任还寻得了一个较为合适的时机,借助《灌篮高手》里的团队意识,培养班级集体荣誉感。
这是一篇刊登在《班主任之友》上的文章,有一位班主任发现,打篮球是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渠道 。
在动画里,樱木最初是因为暗恋晴子才加入湘北篮球部,后来他找到了自身的方向,真正地喜欢上了篮球。
在现实里,《灌篮高手》使一群孩子对篮球产生了喜爱之情,有些人借由篮球寻得了青春的宣泄途径,有些人将篮球视作参与集体的一种方式,还有人如同漫画中的角色那般把篮球当成了真正的人生指引方向。
因为,故事的内核直截了当,青春是可以不完美的。
https://img1.baidu.com/it/u=1678759933,825030554&fm=253&fmt=JPEG&app=120&f=JPEG?w=500&h=897
当年漫画完结的时候,湘北在全国大赛第二轮战胜了强劲对手山王,然而因为樱木受伤,所以在下一场比赛中被爱和学院打败了。
因此,一直有人怀有这样的期望,希望井上雄彦老师能够创作出续集,使他们得以看到全新的湘北队在全国比赛中称霸 。
很多人都期望能有续集,在2003年的时候,台岛省有人在网上连载了一部篮球漫画,这部漫画名为《SD2(Sweet Dream two)》,其剧情以一个貌似流川枫的角色为主导,不过它并非井上雄彦老师的作品,并且也没有获得授权。
随后,该漫画就被日本方面起诉,随后和解。
直到2004年,为纪念《灌篮高手》漫画发行突破一亿册,井上前往神奈川的一所废弃高中,他用23间黑板绘制了一个《十日后》的后记 。
流川枫怀揣着远征海外的梦想,开始学习街头英语,他说着“YO,WHAT'S UP MAN?”
樱木在海边努力做着康复治疗,平时和晴子保持书信往来。
高三下学期的时候,大猩猩和木暮着手准备高考,湘北队的队长一职由二年级的帅逼宫城来担任。
一切回归到了日常,到这里也算是告了一个段落。
如今,在许多人眼中,《灌篮高手》这部漫画已然具备文学价值,每次翻看都会有新的感悟。
整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学期,没有常规运动番后期出现的设定崩塌情况,没有人会在球场上使用各种技能,也没有为了连载而进行连载的现象。
有的只是进行了2万次的投球训练,还有集训,在比赛中不断遭遇各种挫折,之后又进行集训,然后继续比赛。
先不考虑一部作品的结局是否完美,也不看其设定、情节是否高能,实际上《灌篮高手》首先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湘北有几个替补队员,他们上场机会不多,他们如同现实中沉默的我们,而往往我们或许连个正脸都没有。
三井寿,这个曾误入歧途的主角,自我放逐了两年 。然而当他意识到荒废之后 ,即便改过自新 ,也无法真正弥补逝去的时间 。
那一部动漫应该传递给观众们什么呢?
是友情吗?是爱情吗?不战斗就不能生存吗?还是因为一些极其晦涩且带有隐喻的设定,使得部分观众将其称作“神作”呢?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作者井上持有这样的观点,一部作品能够随心所欲地进行创造,不过其前提是要让观众“简单易懂”。
没有这个前置条件,无论作品后续呈现怎样的状况,都没办法成为大众的通俗读物。《灌篮高手》把运动与青春完美融合,真实且易懂,还具有感染力。
《灌篮高手》中有个常被提及的话题,那就是“青春”,然而,对于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而言,青春都留有遗憾,所以,《灌篮高手》的结尾将所有人带入了现实,即允许青春存在不完美,也允许有遗憾。
山王工业的铩羽而归,也让我们感到惋惜
因为这才是生活原本的样子,不断地面对失败,而不是迎接塑造好的成功。
前几天,桃在B站上刷到这样一条视频:
视频里,有一群中年男子,他们都发福了,在这些人中间,有一位老哥,他正在声嘶力竭地吼唱着主题曲《好想大声说爱你》。
来自B站UP神奇的骚老师
而当他唱到“亏贼 for U”这句歌词时,酒桌上的所有人,情绪都变得激动起来,整个氛围一下子热闹了许多 。
离さない摇るがない crazy for you
离不开你 为你疯狂
这歌声背后,有着无数人年少时的奇妙回忆,还有,当我们在人生比赛中留有遗憾时,也不要放弃希望。
- END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