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前天 12:30

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渐入正轨但流失严重,新一轮混改如何防流失?

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得以建立,国有资产的管理渐渐步入规范管理的轨道。然而,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依旧极为严重,这成为影响经济发展进程的一个阻碍。在新一轮混改中,应该怎样严格把控,怎样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领导人曾指出,要汲取过往的经验教训,不能在改革浪潮中让国有资产成为谋取暴利的契机,国企改革“关键在于公开透明”。

瞭望智库从权威渠道独家得知,《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内部人控制的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意见”),已于2014年12月底提交给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进行审议。

据悉在《意见》起草调研阶段,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进行了划分,这些渠道包括低价划转、贱卖国有资产的情况,以各种名目私吞国有资产的情况,虚假评估、低估国有资产的情况,在改制过程中大肆侵吞国有资产的情况,以及暗箱操作、转移国资的情况 。

瞭望智库开展调研分析,探寻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这些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https://img0.baidu.com/it/u=2990257168,3890190892&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226

有些国企负责人觉得企业属于国家,盈利归国家,亏损国家承担,所以经营状况差,管理无序,责任心极度匮乏,致使部分国企持续亏损乃至破产,需用财政来填补亏空,在此期间,大量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

二是决策出现失误。这是一个极为重要且普遍存在的原因。它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受利益驱使,进而导致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最终使得大量资产被困无法翻身;其二,决策缺乏民主性,也就是由法人代表一人做出决定,从而导致决策错误,致使资产出现流失 。

三是国有资产产权归属不明确,各级政府对国有资产仅履行管理职能,却不承担所有者责任,这不仅致使国有资产在交易上存在较高社会成本,还导致地方政府缺乏管理国有资产的积极性,进而容易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怎样才能杜绝国有资产流失呢?国资委有一位领导指出,抓人只是解决表面问题,制度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一定要达成国资与民资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状态 。

瞭望智库觉得,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很严重,应当尽快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要构建一种能有效治理国有资产流失的机制。

完善国有资产产权交易制度,促使国有资产合理且有序地流动。构建“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的产权交易体制。

https://img2.baidu.com/it/u=2240614535,291946709&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8

严格抓好资产评估工作,强化审计力度,这是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关键所在。资产评估机构需严格依照相关管理办法,认真开展评估工作,务必保证资产评估实现合理化、科学化以及真实化 。

此外,要彻底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缺口,国家需要完善财政税收方面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完善银行信贷方面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完善国有资产方面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完善土地管理方面的政策和配套措施。

在国企改革进程中,要尽可能达成规范化,要尽可能达成法制化,要尽可能达成透明化,要尽可能达成公开化,充分发挥纪委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监事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职工大会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全方位防控国有资产流失的体制,建立健全全方位防控国有资产流失的机制。

瞭望智库研究员 宋怡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近年来国有资产管理渐入正轨但流失严重,新一轮混改如何防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