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罗森、7-ELEVEn新入多城,便利店市场竞争激烈
出品|虎嗅大商业组作者|房煜 虎嗅主笔
唐山,沈阳,大连,长沙,西安,郑州,福州……这些城市具备哪些共同之处?
这里有省会城市,也有非省会城市,一般人看到这个问题会感到困惑。答案是,这是过去一年之内,罗森、7-两大日系品牌在中国新进入的城市名称。如果把时间轴拉长,这里面应该还有南京和合肥。不过,考虑到南京和合肥便利店市场的竞争形势,用行业内人士的话说,激烈的竞争使原本不大的市场已呈“焦土之势”。
仅仅一两年的时间,一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就能够从便利店的蓝海市场迈向“焦土市场”,在这当中,两大外资品牌的频繁出击起到了很大作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那个城市,在未来是否会再次上演这一幕呢?在疫情期间,便利店行业与超市一道,成为了被很多地方政府要求必须开业的零售业态 。便利店,曾经被看作是风口,后来又遭到质疑,直至国家部委发布文件大力推行,如今到底处于怎样的一种态势呢?
虎嗅经与业内人士广泛交流后发现,这依旧是一个门槛颇高、需谨慎经营的行业 。一方面,便利店作为一种独立业态 ,其作为城市生活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 ,最终获得了认可 。但另一方面 ,整个行业受到疫情的冲击较大 ,全行业同样面临着较大的转型课题 。
在这一背景下,日系便利店这一轮的扩张,又有其特殊的意味。
四处开花
唐山的常住人口接近800万,在2019年时为796.4万人,它肯定没想到自己成了便利店的兵家必争之地。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早在2019年8月的时候,唐山金匙集团、北京庄典集团与日本7-连锁便利店集团北京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签订了合作协议,之后成立了金典商业连锁管理河北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7-连锁便利店唐山项目的延伸服务以及拓展工作 。这表明7-北京公司已然开始策划在唐山开店了。
不过,罗森留意到了唐山市场。2020年4月15日,罗森(北京)有限公司与金典商业连锁管理河北有限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唐山市商务局、路南区区政府的相关领导出席了该签约仪式。
罗森进入唐山市场签约发布会现场
在过去一年,7-和罗森已在国内多个新进入的城市开设门店(或签署协议),唐山是其中少有的产生交集的城市 ,更多时候 ,他们各自似乎都绘制了一张专属于自己的中国地图 ,并按照自己的理解 ,低调而积极地布局着 。
我们先来看看7-的路线图,8月签约唐山之后,10月份时山东济南的当地媒体才发现,7-又悄然布局了济南市场,据报道,山东济柒壹壹便利店有限责任公司已于2019年7月19日在历下区注册,注册地是香格里拉大酒店,按照计划,7-将在济南率先开出约30家直营店。早在2012年,7-就进入了山东另一重要城市青岛市场。
https://img2.baidu.com/it/u=1976772827,1416531061&fm=253&fmt=JPEG&app=120&f=JPEG?w=905&h=520
同在10月,10月17日,友阿股份正式宣布,其获得了7-便利店湖南省特许经营权。友阿股份是湖南老牌零售商,董事长是胡子敬。友阿股份以百货业为主,拥有多个品牌,且于2009年成为上市公司。当时,在签约仪式上,友阿股份董事、副总裁胡硕透露,首家湖南7-便利店预计将于2020年3月30日开业。
12月18日,三全食品的全资子公司河南叁伊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与7-便利店签署协议,河南叁伊取得7-11便利店业务在河南省的独家特许经营权,双方当时预估2020年上半年开设门店。
一方面绘制了唐山、济南、长沙的开店地图,另一方面,2019年7月在西安开出了门店,还在福州这个新进入城市开出了门店。
据当地媒体消息,8月22日,7-的西北首店——西安大都荟店开张营业,这正式表明其进入陕西市场。在三个月的时间里,7-在老城区以及高新区陆续开设了7家店铺 。
在中国新零售热土福州,7-中国主体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三福百货签订地区特许经营合同,在福州开店,赚足同行眼球。根据联商网消息,11月7日,7-福州首店供销大厦店正式开业。据了解,当天营业额达41.8万,此数字是便利店行业全球首日首店销售最高记录。此前的记录,是在西安创下的,单日日商金额为39万元,之后在南京创下的纪录,单日日商金额为31万元,也有说法称是35万元 。
每到一个新城市,新开门店都会出现市民排长队等待进店的场景,那种架势丝毫不比喜茶这样的网红品牌差。
福州711门店开业时的情景
我们再来看看罗森(中国)的轨迹。
2019年6月,中百罗森在长沙连续开了5家门店,虎嗅在长沙时发现,有一家罗森门店和当地最大品牌新佳宜的一家门店成为了紧邻,虽然门店数量不多,不过来势很猛。
2019年8月,沈阳罗森第一批三家门店开业,从工商信息可知,这三家门店隶属于一家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由“罗森中国”与沈阳副食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沈阳东副超市有限公司成立,名为罗森(沈阳)便利有限公司。其中,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股80%,沈阳东副超市有限公司占股20%。法定代表人是罗森中国董事长三宅示修。同时沈阳罗森和大连罗森一起,开拓东北三省市场。
此外,联商网有报道称,12月10日,泰州海陵与罗森(中国)展开了全面战略合作,且该合作正式启动,泰州市海陵区委书记陈翔、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出席了签约仪式,这一合作可被视作上海罗森在华东区域的拓展。
从表面情况来看,7-进行了积极布局,罗森也进行了积极布局,在当地,这都受到了来自政府层面的欢迎,也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若暂且不考虑疫情带来的宏观影响,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便利店行业又到了能够加速扩张的时期?
不宜冒进
我们可以先看看7-和罗森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中有什么特点。
从7-的打法来看,这家公司更倾向于与当地的龙头零售企业合作,这些企业包含已经完成上市的公司。罗森在拓店时,通常是政府牵线,通过大加盟的方式与当地合作者签订特许合作协议。在这一轮拓店中,两者找寻的都是人口数量在700万-1000万之间的城市,这类城市有一定人口基数和消费能力,并且市场竞争尚未饱和。
https://img2.baidu.com/it/u=2369803902,72654789&fm=253&fmt=JPEG&app=120&f=JPEG?w=667&h=500
有了解情况的人士向虎嗅透露,这一轮日系便利店进行扩张,实际上和地方政府存在招商引资的冲动有一定的联系。与超市业态相比,便利店业态更受城市里年轻人的喜爱,还能够增添城市的现代化氛围与气息。这一方面表明便利店作为商业基础设施愈发受到重视,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布局趋向于饱和、竞争压力过大的情形下,二三线城市开始显现出机会。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便利店对经营者自身的要求颇高,其业态经营的难度并不会因为政府给予支持就有所降低。
在市场环境方面,日系便利店主要考虑的因素似乎并非所到城市是否存在比较强劲的竞争对手。例如,每一天便利店的大本营是西安,新佳宜的总部在长沙,见福便利店的总部位于厦门且其在福建,这几家均为中国区域便利店市场的龙头,在本省市场都占据第一名的位置 。
换个角度看,日系便利店每进入一个城市,社会关注度颇高,但其门店总数起初都是个位数,试水的意味更浓。一方面,这与日系便利店较为谨慎的风格相关。另一方面,这依旧和当下整个便利店行业的转型话题有关。
如果我们大致将城市商业形态划分成以社区为主以及以商圈为主这两种类型(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只是为了便于讨论),从过往的门店类型角度而言,日系便利店大多是以商圈为主,也就是说以大流量且人群密度较高的区域为主,这里面还涵盖枢纽店(比如地铁)以及学校店等类型 。
但是疫情到来,虎嗅得知,许多位于商圈、写字楼、交通枢纽的便利店门店,都遭遇了严重的业绩下滑情况。另外,学校未开学,孩子们度过了史上最长的寒假,这不仅让家长不满,也让便利店不满。
在这个时候,一个品牌的门店分布结构很重要,其中有多少分布在社区或者居民生活区,这一点至关重要。不过从便利店的特点来讲,因为它是小业态,门店辐射范围有限,所以天生就需要靠近人员流动密集的区域,这也无可厚非。
而社区的挑战在于,社区是有限流量、低流动性的场景。
事实上,日系便利店开始频繁在二三线城市现身,在一线城市,他们同样遭遇了发展瓶颈。2019年,这一瓶颈或许主要源于竞争激烈。到了2020年,还要加上疫情的影响。
宽窄创投创始合伙人潘金菊向虎嗅表明,就便利店行业而言,不管有多困难,便利店未来在城市的主要战场可能是社区,整个行业都要仔细探索怎样在社区开店。
潘金菊观察到这样一个问题,在许多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大商圈的数量其实极为有限,然而北京和上海呈现出的是多商圈多中心的结构。针对这一情况,对比便利店一线品牌与二线品牌的咖啡销售数据便能知晓。也就是说,多年来中国便利店一直将日系作为主流榜样,学习其门店及商品结构,但是当下已有的这套知识体系确实亟需更新了。
这意味着,在便利店于二三线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商圈店可用于打造品牌、提升认知,然而,要形成规模与密度,还得深入社区。这也是日系便利店进入新城市时,先占据桥头堡,却不会盲目大量开店的原因之一。
要转型为社区,许多过去在业内引发激烈争论的问题需再次进行讨论。疫情期间生鲜销售急剧增长,那么是否要开展生鲜业务,规模如此小的门店又该如何经营生鲜业务呢?
再有,O2O是否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呢?许多小区实施封闭管理,唯有O2O即时配送能够送达。然而,便利店天然并非O2O的主要战场。从订单数量方面来看,便利店在几大平台上的外送数量占比,不少仅占门店销售额的10%,与超市30%至40%的水平相比,差距明显。
说中国便利店需要学习开社区店,这并非意味着本土便利店没进入社区或开店数量少,而是相较于日系便利店成熟的商圈模型,中国本土便利店尚未找到更具说服力的、本土化的社区模型。特别是中国消费市场具有自身特殊性,比如电商发展发达,消费分级使同一城市的消费层次更加多元和复杂,且零售渠道供给总体处于过剩状态 。
从这一点来讲,日系便利店近一年进行了扩张,这是一个包含诸多复杂信息的信号 。这并不表明便利店行业进入了高速扩张阶段,特别是在受到疫情影响的情况下,行业更不适合贸然前进 。它只是再次证实,二三线市场是便利店未来十年的主要战场 。然而具体要如何去打未来的这场战争,还没有人知晓最终的答案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