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昨天 14:21

上证指数早盘后谈外卖员现象:安全与效率冲突待解

今天早上吃完饭,卧龙骑上自行车去外边运动,结果连续碰到好几辆电动车,骑车的都是外卖员,他们飞快地从卧龙身边冲过,有时还不停地按喇叭,真的让人讨厌反感。

这些送外卖的人看起来十分辛劳,实际上有时候一旦遭遇车祸,根本不值得被同情,外卖工作辛苦,然而安全必须摆在首位,更不能对他人安全造成影响,送外卖人员的生存工作成绩应以不影响他人安全作为前提。

今天卧龙就聊一聊外卖员的话题。

外卖员群体和公共安全存在矛盾,这一矛盾本质上是在算法经济的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效率与人性的冲突,也体现了个体生存与公共利益的深层冲突 。

我们要讨论这个现象,需要从社会结构展开分析,需要从平台机制展开分析,需要从个体行为展开分析,还要探索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一、外卖员生存困境的根源:算法驱动的“时间格笼”

1. 系统的时间挤压

外卖平台借助大数据算法,把配送时间压缩到了极致。就拿某团来说,其“超脑”系统把3公里的配送,分解成了“接单—取餐—送餐”这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单独计时,总时长比实际路况需要的时间少15%至20%。这种“数字催命符”致使外卖员选择危险行为:

• 逆向行驶缩短0.8公里, 可节省2分钟

• 闯红灯通过路口,可节省1.5分钟

• 人行道骑行避开拥堵, 可节省3分钟

2. 计件薪酬的恶性循环

当前存在一种“底薪 + 单量提成”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多劳多得”的情况发生了异化,变成了“多危多得”。

据调查研究,在一线城市,外卖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2个小时,若月收入要达到一万以上,那么平均每天需要完成60单以上,并且每单的平均配送时间仅仅为20分钟。在这样的机制之下:

• 85%的外卖员承认曾为赶时间违规。

• 62%的骑手表示“宁愿被投诉也不愿超时”。

3. 算法的非人性设计

系统缺少对复杂路况的动态判断,暴雨天系统依旧按照晴天来计算配送时间,高峰期写字楼电梯的等待时间没有被纳入考量范围,这致使外卖员被迫要在“系统惩罚”与“现实风险”之间做出二选一的抉择。

https://img1.baidu.com/it/u=3443413082,3351873034&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44

二、安全失衡的多重后果:个体悲剧与公共风险

1. 外卖员自身的生存代价

事故率方面,某市有数据显示,外卖员的交通事故率是普通骑行者的4倍,而且在这些事故中,有78%与超速或者闯红灯有关。

伤残成本方面,一次骨折需要3至6个月进行康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万元,这相当于200到300单的收入。

2. 公共安全的隐性侵蚀

行人存在风险,非机动车道被外卖电动车占据,行人因此被迫进入机动车道,进而形成“次生危险链”。

医疗负担方面,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做过统计,在与外卖相关事故的伤者里,第三方行人所占比例达到了37% 。

3. 社会信任的裂痕

公众对“辛苦”怀有同情,这与对“危险”的愤怒产生了撕裂。调查显示,63%的市民觉得外卖员“应当被理解”,然而79%的人声称“曾因外卖员危险驾驶而感到恐惧”。卧龙应该就是其中之一吧。

三、破局路径:从 “单维追责” 到 “系统重构”

1. 平台算法的人性化改造

引入“路况弹性时间”,例如接入交通部门的实时数据,进而动态调整配送时长。

建立“安全积分”制度,把安全驾驶行为纳入考核体系,使其与派单优先级挂钩 。

进行“分段计酬”试点:例如把收入和配送时长、安全评价相结合,而不是仅仅追求单量。

2. 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升级

设立“外卖专用道”,例如在商圈密集区划定优先通行区域,并且配备智能信号灯,同时在写字楼密集区也划定优先通行区域,配备智能信号灯。

推广“安全驿站”,在配送热点区域设置临时停车点,为其配备充电设施,为其配备休息设施。

3. 监管体系的立体化创新

推行“电子围栏”,利用GPS划定禁行区域,若有违规进入的情况,会自动限速并记录 。

https://img2.baidu.com/it/u=2433461658,296139578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28

建立“三方共治”机制,平台、交管部门、社区联合起来制定安全标准,将事故责任追溯到算法设计缺陷。

4. 社会共识的渐进培育

开展“安全配送月”活动,借助短视频普及安全知识,通过社区讲座普及安全知识。

• 鼓励用户选择 “延迟送达” 选项,以宽容换取安全。

四、平衡点:效率与安全的动态调和

外卖员存在安全问题,其本质属于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地悲剧”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不是简单地去谴责个体或者平台 ,而是需要进行构建 。

使算法拥有“同理心”,于效率和安全之间寻觅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便是技术伦理 。

制度提供保障,把外卖行业归入工伤保险体系,消除骑手的后顾之忧。

文化进行重塑,社会价值观从“速度崇拜”转变为“安全优先”。

系统不再把人异化为“配送机器”,基础设施真正服务于“最后100米”的安全,这时外卖员才能真正成为城市生活的“幸福使者”,而不是“危险变量”。

这需要政府、平台、用户共同完成一场“数字时代的文明进化”。

总之,大家以后在路边散步时要留意安全,千万不要成为外卖员事故中那37%的行人,大家健康平安就好。

其实最好的方式是,大家尽量少点外卖,使外卖的需求量下降,如此这般也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

再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假设张三正好点了外卖,送外卖的李四在来的途中为了赶时间,结果撞了张三,那可就真倒霉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证指数早盘后谈外卖员现象:安全与效率冲突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