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8 小时前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创业与科学统计的关系及相关经历介绍

文 / 唐彬森

唐彬森是元气森林创始人,2008年他创立了智明星通,智明星通曾开发网页游戏《开心农场》,2012年智明星通凭借爆款游戏《帝国战争》获得净利润7600万,还获得了腾讯、创新工场投资,2014年智明星通上线的手游《列王的纷争》在中国手游出海收入榜上排名第一 。2016年,智明星通在APP全球50大发行商排行榜里处于第16位,在中国企业当中,它仅次于腾讯和网易,排名第三 。

元气森林是一个成立于2016年的品牌,它属于互联网创新型饮品品牌,该品牌成立三年后估值达到40亿,是近年爆火的网红产品。

01.创业和科学统计的关系

从统计学角度来讲,要是有个人在纽约地铁上读书,那你会觉得这个人是大专学历还是本科学历呢?会觉得这个人更有可能是有学问的人还是没学问的人呢?我相信正常情况下大家都会认为是有学问的人。

但实际上答案是错误的,从科学统计的角度而言是不正确的。不要忽略“这是在纽约地铁上”这一事实,从统计学方面来讲,纽约地铁上的这帮人是整个社会中收入最差的群体。一旦你登上了这条船,即便再厉害也无济于事。这是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说的,他表示做任何事都不要忘记基础概率。

贝叶斯理论属于整个概率统计基础理论,其核心原则为:一个事情发生的概率等于基础概率乘以这件事本身的概率。再举个通俗的例子,帅哥刘德华在大学期间找到美女的概率与他帅不帅关系不大,倘若他在北航,即便很帅也无济于事,原因是男女生比例为7比1 。

我为什么要讲这个事呢 我为这个事付出了三年学费 当时我们的创业团队很厉害 04年我们去国外参加程序设计比赛 一上场就打败了很多大公司和世界一流大学 当时赚了25万 我们自认为很厉害 这样一个厉害的团队做了一个心理测试项目 觉得肯定能赚钱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 一帮能力不强 学问不高的销售 却从事了SP行业你觉得这两个团队哪个更有钱?

我相信大家心里已经有答案,答案肯定是做SP的那帮人。在08年的时候,最挣钱的行业就是SP,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一件事:无论你有多厉害,要是你从事的行业不好,成功的基数概率不行,那你就是个傻瓜,一定要牢牢记住这一点。

我们处于一个大趋势之中,只能顺应着趋势前行,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个趋势 。你们需要思考一件事情 ,究竟是形势比人强大 ,还是人比形势强大 ?什么被称作形势呢 ?这个行业到底好不好呢 ?要是这个行业之前没有人赚到钱 ,或者最厉害的公司也只是赚到很少的钱 ,而此时我说我脱颖而出了 ,我能够改造这个行业 ,我能够让这个行业的收入增长十倍 ,你认为这有可能吗 ?这是真正的错误,即认为我们出现后能把这个行业改造一下,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今天让他做心理测试,我不相信他能得多少分。一定要认清这件事情。

后来我们经历了一段故事,在当时那个事情结束之后,很多人给我们提出建议,让我们去做游戏,但是我们不敢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即便这个行业的心理测试水平不怎么样,可我在全中国也是排名第一的,全中国的网站都在使用我们的服务。然而那个游戏,有那么多人在做,竞争十分激烈且残酷,哪里会有机会呢?我们实在没有办法了,穷得快要不行了,于是去试了下游戏,结果幸亏是实在没有办法,不然真得在这个心理测试行业里死掉。

顺带说一句,今天有很多做投资的人,我认为投资人责任重大,因为他们参与社会资源分配。当时有个投资人差点要投资我们,投资额为1000万,他觉得我们这帮年轻人很有激情,适合做这个行业。我现在想来,幸亏他没投资,如果投了,可能会让中国少赚十亿美金外汇,我们会在心理测试行业失败,他的钱也会打水漂。所以我认为,投资人有时候不投资某个项目,这种情况往往比投资这个项目,更能够让团队清晰地看清问题。

当时我们不敢去做游戏,后来怀着试试看的心态稍微做了一下,结果发现效果全然不同。从这以后我就明白了,好行业与差行业是存在差异的,在好行业里,你即便做到了第一百名、第十名或者第二十名,都要比在一个糟糕的行业里做第一名要好,而且这种差别是非常大的。

https://img2.baidu.com/it/u=516688909,1195202257&fm=253&fmt=JPEG&app=120&f=JPEG?w=973&h=500

在这之前,我们还经历过一个行业。那时我们开拓海外市场,看到了杀毒软件。首先,我们察觉到这个行业竞争极为激烈;其次,我们发现其中的竞争对手实力很强;再者,我们看到这个市场盈利颇丰。由于之前付出的代价太大,我两眼发亮,说道,好呀,这个行业就是我们要做的,我告诉团队,我们就做第十名。目前这项业务开展得十分出色。事后想来,这次转型十分坚决,这情形犹如刘德华从北航转至北影,紧接着便结识了美女 。

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思考,你们是否身处纽约地铁,要是在纽约地铁上,那就赶紧换乘到飞机上,这一点十分关键。

02.互联网数学规律:如何和大公司 PK

后来我们在海外从事杀毒软件相关工作,实际上始终在与大公司展开竞争,当时我们所做的是YAC杀毒软件。

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导航软件做得出色,杀毒软件也做得出色,当时有几家实力很强的巨头公司,在海外都着手做这件事,动静很大,两边公司挖我们的员工,给出一百倍的广告预算,只要碰到我们的渠道,就出更高的价格争抢,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呢?我相信在座的很多创业团队都有这样的困扰。

这里面我先讲另一件事 你们知道大公司最大的问题在于决策 一个人在大公司 高管上班时考虑问题 与CEO考虑的不同 他们考虑的是老板的KPI 以及公司战略 他们解决问题时 往往想的是利用大公司资源 而非产品

所以你会看到,整个大公司的高管们,他们做所有事情都倾向于“短线考虑”,不会去考虑长线问题。其中,短线方法是向公司索要资源,向领导展示PPT,而长线方法则是解决产品问题。

前段时间我去了以色列,这个国家面积不大,资源匮乏,然而却比周边那些拥有资源、石油的国家更富裕。后来我了解到,在经济学领域存在一个专门术语,叫做“资源诅咒” 。

什么意思呢?那些拥有资源的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往往欠佳。比如俄罗斯、巴西、阿拉伯,他们挣钱太过轻松。这就如同一个大公司的高管,发现要提升流量,完成老板下达的关键绩效指标,最好的办法是在百度申请一笔预算,注入兴奋剂,这样就能迅速达成目标。谁都不愿意辛辛苦苦地去做产品。就像很多国家发展新经济,你会看到,芬兰、日本、以色列、韩国这些国家做得很好,它们是没有资源的国家,却在新经济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所以我当时对团队说,穷苦人家的孩子往往更早地学会承担家庭责任,给你们十万块钱去拼搏,只有这十万块钱才能激发这个团队的创造力。

我们这个团队有个特点,2007年创业时我们一无所有,那个时代根本没有如今的创业条件,群英会却把你们请过来,哄着你们交流,举办各种活动。那时就是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当时有个投资人说“给我一个场地,送我点股份之类的”,我们就在他那里上班,他占我们5%的股份 。

穷人家的孩子往往更早地承担起家庭责任,无论是一个团队还是一个人,只有在资源集中且紧缺的情况下,才能够激发出创造力,要是你的资源过多,那么你所考虑的事情就都是关于钱的问题,也就是用钱去解决,即向领导申请预算。我也跟团队讲过,你们别再想了,互联网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厉害的公司不是靠资金发展起来的,大公司是靠大量资金投入而失败的,都是依靠推广和资源才把产品做坏的,所以一定要找到一个即便没有资金也能解决问题的方法。

雷军当时和林斌一起做小米,他对林斌讲了一句话,即小米要做营销却没有预算。这便是一种创业公司的文化,也就是要用“零预算”的方式将这件事做起来,而这才是他们唯一能与大公司竞争的优势。

但这个优势属于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件事完成后,后来那些大公司便不再参与,而我们不仅着手开展,还实现了盈利,并且用户规模处于良好状态 。

03.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

问大家两个问题。有一本书很不错,它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撰写,书名为《思考,快与慢》。当时他们察觉到德国轰炸英国,有些区域被炸得极为密集,有些区域则未被炸到,你们是否认为没被炸的地方或许存在德国间谍?

https://img1.baidu.com/it/u=2323913766,187130823&fm=253&fmt=JPEG&app=138&f=JPEG?w=500&h=662

第二个事,以色列有十个飞行大队常常去轰炸埃及,轰炸结束后仅有一个飞行大队存活下来,你们认为未受损的飞行大队有成功经验吗?还有个事,这事更直观,假设你在妇产科医院门口,看到这个医院上周出生了十个男孩、一个女孩,你们觉得这个医院是不是生男婴的数量更多?

实际上这都是概率方面的问题。要是你们在这投入大量时间去研究,那就是犯了经验性的错误。这事物实际上不存在规律。你别碰到事情就去总结规律。这样做是很可怕的。而且非常折腾人。这就被称作经验主义。

人类在认知方面存在一个毛病,那就是喜欢动辄进行总结,原因在于其想要将事情简化,所以热衷于总结。然而这样做会产生什么结果呢?人类为何会有封建迷信?为何有些人喜欢烧香拜佛?是因为前一年没下雨,今年下雨了,他们拜完佛后,第二天就下雨了,便觉得拜佛很有效果。实际上,这件事并无必然联系。

我们当时做产品时犯过不少错误,在很多产品细节上纠结许久,比如一个配色,一个布局,一个排版。因为每个团队、每个人过去都有各自的经历,这种经历使其产生经验主义,并且非执着于此,这是最为可怕的 。

你们必须弄明白,哪些事物属于基本规律,规律究竟是什么?规律是指你执行之后,这个事物必定会显现出来。如同太阳从东方升起,在西方落下。要是你们做这件事时,反复纠结却没有成效,那一定要想明白:你们所讨论的基本规律是否存在问题,讨论的依据是否有问题,你们仍在困境中徘徊,尚未找到真正的规律。

什么才是真正的规律呢?要是真的找到了规律,你就会发觉产品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态势 。我记得,当年我们制作心理测试网站时,为了证明产品质量良好,为了证明自身能力出众,找来诸多数据以表明自身有增长态势,可这其实是自欺欺人,要是你真找到了规律,必定会有快速增长;当你反复折腾却看不到显著变化时,你们应当思考:是不是方法存在问题,是不是过往经验致使你们陷入了困境。你们务必找到快速增长的感觉。

杀毒软件的痛点是什么呢?我们是最早做杀毒软件的,当时认为用户在意云端引擎,在意云查杀,在意速度快。我觉得大家一定要花些时间与用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了解用户,可实际上这件事是最难的。什么是规律呢?你们花些时间去了解用户就能掌握规律了。

有一回我询问一名店员,对于这两款软件,他为何认为这款杀毒软件不错。他表示,这款软件扫描结束后再次扫描,又检测出了新病毒,这便是好的杀毒软件。用户的认知就是如此单纯。别笑话,看看用户需求常常就是这般简单。

我询问过许多送外卖软件,我问你为何使用这个外卖软件,答案是界面吗,是产品体验吗,是你们反复权衡的那个因素吗,但实际上就一个原因,他表示速度快 。

还有些人使用这个东西是因为它全面。很多东西只有在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总是自己一味地思考是存在问题的。我建议大家深入到用户当中,多和用户进行沟通,如此才能真正了解用户。不要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客户,这种想法是最可怕的。

所以当你们再执行一件事时,如果总是没有结果,就要思考驱使你们去做的那些经验是否有误;当你真正找到规律时,产品一定会呈现出惊人的现象。这就是Peter所说的,投资要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秘密。什么是秘密呢?就是真正能够不断重现的规律。

04.企业的最大成本是什么?

最后说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一个企业的最大成本是什么?回想一下我们的最大成本,我们走过了很多弯路,这就是决策成本。

今天在座的各位企业,我很负责任地讲,未来三年时间里,你们当中可能有50%的企业会白忙活,在这种情况下要留意这件事,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与员工砍工资,和员工谈房租,纠结办公室配色问题 。

我们刚创业的时候资金并不充裕,在这上面投入了大量精力,纠结于诸多管理细节,然而在思考战略方面,在时机把握方面花费的精力过少,这是最大的成本。雷军说过:深度思考比七七八八都重要。同样的道理,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要多花时间思考自己的方向,少交学费,少走弯路,人生是能够走直线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创业与科学统计的关系及相关经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