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律支持下,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的问题与概况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展现状[摘要]:在国家法律的支持下,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券作为融资手段,提高资本充足率,以更好地拓展业务。各家银行纷纷加入发债银行行列,掀起了一波次级债发行热潮。从近年来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规模和频率来看,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次级债、巴塞尔协议、发行规模
我国次级债券概况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的原因
https://19389563.s21i.faiusr.com/2/ABUIABACGAAg4pu39gUowPvU2QUwgAo40AU%21600x600.jpg
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其本金和利息在商业银行的其他负债之后、商业银行的股本之前偿还。它们是商业银行的补充资本。
次级债券的主要发行人是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发行资金用于补充资本充足率。股权融资计划,包括增发和定向增发,其制度要求相对严格,商业银行往往无法在急需资金的特定时刻完全满足增发条件;一旦资本充足率不能满足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即资本充足率大于8%且核心资本充足率大于4%),商业银行的业务扩张将受到极大限制为满足我国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需要,银监会发布《关于将次级定期债纳入补充资本的通知》首都”。从此,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有了政策支持和支持。该批复为商业银行利用次级债补充资本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随后,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华夏银行等相继发行次级债券,国内商业银行掀起了次级债券发行热潮。
(二)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规模
完成30亿元次级债发行后,兴业银行成为国内首家以次级债补充资本的商业银行。
2009年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增长较快。据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2009年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显示,2009年,23家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共计2669亿元。
https://pica.zhimg.com/v2-87cb54a74f34779ec95d1893cbc81f74_720w.jpg?source=172ae18b
2006年和2007年,次级债发行规模均未超过400亿元,但2008年飙升至700亿元以上。 2008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总规模为736亿元。 2009年,随着一季度信贷的超常增长,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指标的监控日益严格,迫使商业银行更加关注资本充足率。因此,次级债发行持续受欢迎。据WIND统计,今年次级债发行总量已达950亿元,超过去年的发行规模。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次级债券12次,发行总额1042亿元,其中包括建设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宁波银行等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重庆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也加入发债大军。其中,建设银行发行400亿元,加上农业银行发行500亿元,两者总金额达到900亿元。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下半年以来,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先后发行了250亿元、400亿元、400亿元次级债券。 2009年上半年,仅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规模就超过了2008年全年商业银行债券的发行总量。
二、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行次级债券的作用
目前,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全部上市,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最晚上市的是中国农业银行。 %、%,通过发行次级债,增加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处理大量不良资产,今年将上市。
国内已有14家商业银行上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