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高考招生新增 24 种本科专业,生物育种技术专业助力种业翻身仗
高考成绩将陆续公布,志愿者申请流程也将开始。今年新增24个本科专业纳入2024年高考招生。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生物育种技术专业。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核心产业。当前,我国种业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突破源头瓶颈、赢得种业扭亏为盈,人才培养和储备是关键。
今年,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增专业名单。北京农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开设该专业。面向未来,生物育种成为培育绿色高产作物的新希望。
一粒好种子,千粒好粮食。培育出优良特性的种子,关系到粮食丰裕、人民安全、国家财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育种正加速从传统的杂交育种向生物育种转变。在基因技术的帮助下,一粒从数千种质资源中筛选出来的普通种子,要经历怎样的奇妙旅程才能成为好种子?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希望未来探索现代育种的“成长密码”,不妨进入生物育种技术专业。生物育种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集作物科学、畜牧学、生物学、遗传学于一体。我们利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培育创新动植物品种,推动农业生物育种从传统的“体验育种”向高效的“精准育种”转变。
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夯实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编辑等现代育种的理论基础和前沿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核心技术支撑和不竭动力。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农学植物生产专业有哪些?
今天的农业不再是过去的传统农业,而是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武装”的现代农业。保障中国饭碗、保障粮食安全的专业很多,农学门类下有植物生产、畜牧生产、水产品等。其中,植物生产类包括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植物科学与技术等17个专业,约占农业类专业的1/3。
https://q9.itc.cn/images01/20240108/936c751f668f4d55990f1d13533adcfb.jpeg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数据显示,农业本科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处于80%-90%区间,处于平均水平以上。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农业科技人才属于未来急需的八类人才之一。
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生物育种技术课程以遗传育种专业课程为基础,新增生物智能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课程,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课程。
毕业后你会去哪里?听听实践者的心声
可见,新农业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过去选育、改良新品种基本依靠人工杂交,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获得抗虫棉花、抗除草剂大豆等。接下来,我们将用两名青年从业者走上生物育种第一线。孕育到,带考生了解这些行业的真实工作状况。
李树斌,玫瑰遗传育种专家:我叫李树斌。我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我在大学学的是植物育种。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就进入了一个“花的世界”。这样看起来,你觉得这份工作是不是很美好、很轻松呢?
如果我告诉你,我们每年要播种50万粒种子,筛选数百个品种,才能培育出令人满意的玫瑰花,你会放弃吗?事实上,真正进入花卉育种领域就像在你面前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有句话说:“一花一世界”。那么我们的工作就是用一颗种子美化世界。
玫瑰是世界上最大的花。 1000年前,我们中国人就培育出了可以全年开花的古老玫瑰品种。然而,在现代花卉育种中,市场上90%的玫瑰品种需要进口,并且需要缴纳专利费。让每一位花农都能种植中国人培育的玫瑰品种,是每一位园艺学家和花卉科学家的梦想。
https://p9-pc-sign.douyinpic.com/tos-cn-i-0813/ooyfDfh7BEEaQLX0sAMAFEreIO7lAACqDBsAFy~tplv-dy-aweme-images:q75.webp?biz_tag=aweme_images&from=327834062&s=PackSourceEnum_SEO&sc=image&se=false&x-expires=1722247200&x-signature=wS9AdB0FpSQrcvZCe10YuZOdPgg%3D
九年来,我们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采集了大量的玫瑰种质资源。通过对后代的反复杂交和筛选,我们建立了包含10万多个育种材料的玫瑰基因库。这株高2米的玫瑰是我们新培育的品种,是远亲的后代。从此以后,你不用再给女朋友送花了,带上这一束就可以了。
借助数字育种、分子育种等一系列新技术,我们正在加速破解中国古月季遗传密码。这种追光追热的育种实验,是不是有点像微观世界的愚公移山?屡战屡败是我们的常态。我始终清楚地记得刚进入这个领域时的情景,当时人们还在熟睡,身上还沾满了露水。月季花已经悄然绽放,就像做了一场梦。梦醒时花开。如果您对生物育种感兴趣,愿意从事花卉育种,欢迎您与我们一起打造玫瑰种子的“中国芯”!
家禽育种研究员吴桂琴:我叫吴桂琴,是一名家禽育种研究员。你看,我手里的两只小鸡好可爱啊!这只是蛋鸡,这只是肉鸡。但正是这两个小家伙,让我们长期受人摆布。为什么?由于产于欧美,一度占据我国80%以上的市场。
你肯定会说我们可以自学。养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国外为了控制核心技术,卖给我们的鸡不能像无籽西瓜一样直接用于养殖。他们不仅控制价格,而且对数量和交货时间也有最终决定权。一旦出现疫情或者贸易壁垒,我们就不能自由吃鸡了。你知道,我们是一个美食大国。中国每年消耗白羽肉鸡超过60亿只,鸡蛋超过4000亿个。
为了不再受制于人,我从2003年读研究生起就开始“和这只鸡较劲”,博士毕业参加工作后,我继续“听鸡跳舞”。二十年来,养殖就像拿着无数把打开黑匣子的钥匙。 ,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摸索了数百万只鸡,设计了近百种组合,最终研发出5个蛋鸡品种和3个肉鸡品种,打破封锁,让中国人民的饭碗里吃上我们自己的鸡蛋和鸡肉!
在从无到有地突破种子源头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但生物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迭代正在加速我们育种突破的进程。现在我每天的工作不仅有趣,而且更有意义。怎么样?听到这里,准备进入大学的学子们,是不是激动不已呢?
我的老师张元先生曾说过:“育种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你拥有科学家的创造力和艺术家的想象力,那就来加入我们吧,在动物育种的海洋中激发你的潜力,共同见证中国种业的高质量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