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查重率标准不一,硬性规定或致负面影响
文章|马良来源 |界面新闻
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论文答辩季又到了,大学老师也开始进入论文评审和答辩的“黑色五月”时期。与过去不规范的实习相比,近年来各大高校的毕业论文要求明显提高。例如,为了避免过去经常发生的抄袭行为,高校普遍规定了抄袭检查率的通过标准。一些大学规定不同年级的论文必须达到不同的抄袭检查率标准,以体现不同学历的不同要求。例如,某大学要求本科论文抄袭检查率不得超过30%,硕士论文抄袭检查率不得超过15%,博士论文抄袭检查率不得超过10%。也有一些大学要求所有毕业论文一律达到相同的标准,比如10%。然而,这种以提高论文质量为名的硬性规定,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
首先,抄袭或者抄袭是一个可以明确判定的学术规范或者研究伦理问题。然而,人为设定任意抄袭检查率可能会使学术不端行为和研究失范“合法化”。如果某篇论文的抄袭检查率为9.4%,没有超过学校10%的标准,是否意味着学生在论文中抄袭是可以接受的、合理的做法?比如一篇字数为3万字的硕士论文,10%的抄袭检查率意味着有3000字可以抄袭。无论如何,这是一种不可接受的、严重的失范现象。对此,这种标准也让学生失去了对学术水平的基本判断,可能会让他们误以为少抄一点就可以了,或者换个措辞、倒装句就可以过关,开始干活。未来。当他在位时,他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https://sns-img-hw.xhscdn.com/01025k016hsutfndnws011eyeosc7bmeoc?imageView2/2/h/1080/format/webp
在英文写作中,一般认为,如果连续六个单词与现有作品完全一致,且作者未标注引文,即可判定为抄袭。目前,大多数论文抄袭检查软件执行的标准是,一篇已发表的论文中,如果出现连续13个汉字重复,即可视为抄袭。然而,目前各大高校执行的抄袭检查率标准显然比这宽松得多。因此,本应“零容忍”、绝不姑息的论文抄袭问题,却被论文抄袭查率“粉饰”了。
其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论文抄袭检测催生了一个巨大的暴利产业,让垄断者获得了暴利。教育部规定了论文抄袭检查率和符合要求的抄袭检查软件,各大院校必须按照要求购买这些抄袭检查软件提供的有偿服务。政府部门规定某种抄袭检查软件是官方标准,允许各大大学以此为依据,让垄断单位的公司赚大钱。以目前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的CNKI“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论文抄袭检查系统为例。该组织宣称“99%的本科及以上高校、杂志社、企事业单位都指定CNKI论文抄袭检查系统作为其论文检查系统的重磅工具”。由于大多数学校和杂志社都使用“CNKI”作为其指定的论文抄袭检查系统,因此通过其服务购买的论文进行抄袭检查,如果测试结果通过,将获得所提交学校或杂志的批准。虽然我们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垄断现象存在利益输送问题,但它至少会面临寡头垄断或不正当竞争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抄袭检查技术背后的数据库和算法不公开且质量参差不齐,使得论文抄袭检查成为一个值得警惕的危险行业。抄袭检查软件对抄袭或重复有不同的定义,它们覆盖的数据库也不同。这意味着同一篇论文在不同抄袭检查软件中的抄袭检查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有些抄袭检查软件在判定抄袭时比较“宽容”,那些应该判定为抄袭的却可以侥幸逃脱。又比如,目前的抄袭检查无法涵盖英语和其他语言的出版物,这让一些“精明”的学生有可能“溜球”。此外,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来检查不同学科论文的抄袭率可能是不公平的。法学、历史学等一些人文学科的论文经常引用其他著作的原文,这必然导致论文的抄袭检查率异常高。
另外,有的学生害怕上次抄袭检查时出现问题,所以会自费提前检查是否抄袭。同时,学生还可以对抄袭检查中出现问题的关键段落进行“打包”和“修改”,以便下次抄袭检查时能够通过。例如,你可以颠倒句子顺序或改变措辞,就可以轻松通过论文抄袭检查。这让很多学生沦为“复制+粘贴”的“鼠标手”,完全丧失了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他们首先会求助于抄袭检查软件,然后根据每篇论文的抄袭情况进行各种简单粗暴的修改,只要能达到学校规定的论文抄袭率即可。
https://sns-img-hw.xhscdn.com/1c44bc96-f7a6-3d8e-85e6-1481245a16d1?imageView2/2/w/1080/format/webp
商业抄袭检查费用昂贵,每篇论文从数十美元到数百美元不等。如果学生自费进行抄袭检查,就会变相增加自己的经济负担。以CNKI抄袭检测系统为例,其价格从投稿论文58元/篇、本科论文188元/篇、硕士、博士论文350元/篇不等。虽然价格昂贵,需要自掏腰包,但也有同学愿意花钱买安心,以求“保障”。笔者与很多同学交流,发现他们大多都有这种心态,自费检查抄袭。即使知道自己没有抄袭,也害怕被“骗”。
高校和教育部门之所以采用抄袭率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理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学术治理的行政化、官僚化取向有关。这与用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来评价大学教授的科研业绩如出一辙,与大学行政管理的严肃导向密不可分。当然,胡萝卜太多了,洗不掉。大学扩招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教授们没有时间处理即将到来的大量论文,因此他们必须寻求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的帮助。同时,教授可以评估一篇论文的专业性,但判断一篇论文是否抄袭或其他情况往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今的学术文献浩如烟海,甚至某一特定领域的著作也数不胜数。因此,为了避免学生毕业后因抄袭而被追究责任,大学必须在毕业前消除可能出现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当今学生抄袭现象普遍存在,为论文设定太低的抄袭检查率是不现实的。可见,设置较高的论文抄袭检查率虽然简单随意,但实在是无奈之举。但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应成为推卸责任的借口。加强学生的早期引导和过程管理,让他们在入学之初就树立正确的学术态度,或许是解决根本原因的关键。如果不加强“入口”和过程的管理,而只希望控制“出口”,不仅无助于解决现有问题,反而可能使现有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同时,只有建立“零容忍”的学术规范,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违法成本,才能避免大学治理错误层出不穷、一错再错。
从科研伦理监督和学术界运作的角度来看,论文抄袭检查也有其合理性。高校应考虑向学生和教师提供免费的论文抄袭检查服务,以减轻学生在这方面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政府应将论文抄袭检查作为一项公共服务来维护和运营,以避免商业利益的侵扰和对公共价值的偏见。当然,如果政府和大学这样做,必然会触动论文抄袭检查行业的“奶酪”,这是从业者不愿意看到的。因此,论文抄袭检查行业未来能否得到健康发展,与政府、大学、企业之间的斗争有很大关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