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当代中国人内心秘密的象征,是传统复归还是新的开始?
【 一】走在人群中的时候,我习惯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隐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这个秘密从未被说出却与日俱增。
越来越多的人,无论性别,都会佩戴手镯。其中很多只是为了装饰;大多具有祈福、安心的寓意。这款手链介于装饰和信仰之间。 ,向左或向右。这其中有什么样的信念或安慰呢?或者说,内心有什么样的焦虑或不安?
手镯能让你平静吗?我们的心与这看似单纯的装饰有何关系?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谈论它?
沉默中,我们埋藏着怎样的迷茫?
这是回归传统还是新的开始?这是祈福导致的潜意识行为吗?或者您因不安而需要帮助?
【 二】
2006年的最后一天,我去301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我们到达的时候是早上,起得很早的季老已经在办公桌前工作了很长时间。他正在修改早已出版的《佛法十五讲》。 “我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说。
话题就从这里开始了。没想到,事情一发不可收拾,一直持续到整个聊天结束。
“你信佛吗?”我问。
“如果我相信的话,那可能不是真的;但我承认我对佛教有感情,也许我们很多中国人也是如此。”姬老回答道。
接下来,我好奇的是:当中国人民在飞速前进的时候,他们现在和将来会用什么来安慰自己的心灵呢?
季先生告诉了我一个细节。有一天,一位领导来看望他,两人聊起了内心的事情。来访者问季先生:教义与宗教,哪一个会先消失在人群中?
面对这位大领导,季先生毫不犹豫:如果人们一天不能解决对死亡的恐惧,恐怕还不如先让教义消失,也许早一天。
看似平淡的答案,却隐藏着一种智慧、勇气和信念。当然,“提前一天”的说法也留下了很大的余地。
我和季先生面对面交谈的那一天,距离年底只有几个小时了。冬日的阳光照在季先生的脸上,也温暖了房间里的其他人。
这一天,季老心情愉快,心情平静。我和我周围的人也是如此。
【 三】
有一天,我正在读一本关于梁漱溟先生的书《世界会好吗?》,当我翻到后记时,发现梁先生的一段话,顿时让我心潮澎湃。
梁先生认为,人类面临着三大问题,必须以错误的顺序来处理。
首先要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其次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心之间的问题。
是啊,从小读书到三十岁站起来,不就是为了解决人与事之间的问题给你奠定了基础吗?没有学历、没有知识、没有工作、没有金钱、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等,你怎么敢在三十岁的时候站起来?那么,作为父亲、母亲、孩子、丈夫和妻子、上级和下级、朋友和敌人,又怎能不认真、认真地面对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呢?
但当我们在人生中不断前行时,我们却能隐约看到生命尽头的那条线。一切都可以改变,但生活是一条单行道这一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连而来。人应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仍然是同样的老问题——我从哪里来,为什么去?去哪里?
时代复杂了,忙碌的人终究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变得更加困难,但也更加紧迫。我们都需要答案。
【四】
如果你再深入思考一下,你的人生所要面对的挑战还不止这三个吗?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及前20多年,目标非常物质化,比如小康、温饱、收入翻两番。解决人与物之间的问题是生存的需要;每个人也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上面。到物质化的未来。
这些物质化的目标已经逐步实现,但中国人却逐渐发现,幸福并不像承诺的那样伴随着物质的到来。整个人群充满了抱怨,高官的抱怨,地位低下的抱怨,穷人的抱怨,富人的抱怨。还有人抱怨,由于传染病和交叉感染等不明原因,人们似乎更加焦虑和缺乏安全感。上面不安,怕下面有麻烦;底层也不安,生怕上面总是出大事,不顾老百姓的感受。富人不安,担心有一天他们的财富不再有价值。穷人也不安,自己和孩子的处境会改变吗?抱怨、焦虑、不安之中,幸福终于成了大问题。
这时,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被提出来了。事实上,它是一种尝试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试图让人们更接近幸福。然而,在为此努力的同时,更大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13亿人口的国家,我们自己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我们人民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精神家园在哪里?我们相信什么?
你们都相信人民币吗?
我们的痛苦和焦虑、社会的混乱和功利是否都与此有关?
而我们似乎什么都拥有,除了幸福。和这个有关系吗?
幸福成为现在最大的问题,也成为未来最重要的目标。但幸福在哪里呢?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XWHjxt276drNhNhdLOgxwBklGQMT8xRkUv9Q7O5SqbI4S1482679006825compressflag.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 五】
不说幸福在哪里,但痛苦随时都可以感受到。
这个社会的底线不断被突破。奶粉可能含有三聚氰胺;蔬菜可能含有有害农药;仅仅因为你觉得不舒服,你就可以夺走与你无关的人的生命;为了钱,你可以随时欺骗,只要对自己有利,别人只是踩着的梯子。理想,是一个被人嘲笑的词。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随处可见。
没有办法。缺乏信仰的人,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会无所畏惧,不会约束自己,会忘记祖先几千年的古老教诲,会为了利益而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地狱。 。
有人说,我们要守住底线。但底线早已没有了,或者说底线已经被随意突破了一次又一次,那么我们如何守住底线呢?可以捍卫的底线在哪里?
一天下午,我和我后面的车在车道上正常行驶。突然,对面开来一辆豪华轿车,按喇叭要求我们让路。然而,正常开车的我们却没有办法躲。于是,感到被忽视的车主摇下车窗,在车子从我们身边驶过时咒骂着。那一刻,我惊呆了:这辆车逆行而来,还有这个愤怒的男人。车主是一位年轻女子,面容姣好,看上去很有钱,受过良好的教育。然而此时此刻,她的脸色已经因为愤怒而扭曲了。
在被指责的同时,我连一丝愤怒都没有,反而感到一股巨大的悲伤从心底升起。因为我和她必须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可能成为她。我们都无处可藏。
【 六】
如果它只是很糟糕或非常好,那就是了。不幸的是,这是一个人性最复杂的时代。
医生拿着红包,接连进行多台手术,最后精疲力竭地倒在手术台上;一方面老师体罚学生,坚持应试教育,另一方面,多年来他无法照顾家人,也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一心扑在工作上。 ;官员一方面可能腐败,但另一方面他们连周末都没有,工作做得很好。难怪人们有时会说:“我不怕你腐败,就怕你什么都不做!”
其实,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恐怕也是如此。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同时下落又上升,谁不挣扎?
对、错,如何评价?好、坏,如何评价?
岸,在哪里?
【 七】
有人说,13亿中国人中,有1亿多人将各种宗教视为自己的信仰,如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还有一亿多人说他们相信共产主义,然后,它就消失了。也就是说,近11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这是我们需要担心的事情吗?
事实上,几千年来,中国人并没有直接把宗教当作自己的信仰。对此,我们不少人持暂时的态度。当我们有请求时,我们就点燃香并带上钱来许愿。 ;完了,去实现你的愿望吧。
但中国人民从来不缺乏信仰。无论我们是否识字,我们的信仰始终隐藏在中华文化的混杂之中,隐藏在祖辈讲述的故事中,隐藏在唐诗宋词中,隐藏在人们的日常行为和礼仪中。因此,中国人曾经尊重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所以,在中国,说到信仰,有与宗教有关的,也有与宗教无关的。那是一种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坚持,但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已经不理解了。
从五四运动到文化大革命,这一切都被摧毁得化为乌有,我们终于成了一群不再有信仰的孩子。这时,改革拉开了帷幕,欲望如期而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没有信仰的心灵空虚中狂奔。
于是,各种我们听过或没听过的怪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种痛苦的创造者,但同时,我们也是这种痛苦的接受者。
这个时候幸福怎么会降临到我们身上呢?
【 八】
金钱和权力越来越像一种信仰。说白了,它们与欲望的满足密切相关。
曾经有一位评委在看着台上选手们奋力表演时感叹:为什么我在他们的眼里再也看不到真诚和纯真,而只有宝马和别墅?
其实,这不是哪个球员的问题,而是时代的问题。人群中有多少人的目光不是这样的?我们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照镜子看自己的眼睛吗?
电源仍然是一个问题。
对人格的崇拜减少了,但对权力的崇拜却似乎愈演愈烈。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上下级之间有太多的互动,需要运用智慧和头脑。从什么时候起,下属开始变得唯唯诺诺,在领导面前毫无意见了?最高领导的权力越来越大,服从领导的话也越来越频繁。和领导为了正确的事情而争吵的场面已经越来越少了。
事实上,下属真的害怕权力吗?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也许下属变得更加聪明和功利了。如果这样的服从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或者至少可以避免坏处,何乐而不为呢?
但问题是,是谁给自己的下属这样的暗示呢?
【 九】
青春对于每一代人来说都不容易,但当今时代的青春却有肉眼可见的困难。时代要求年轻人成功,而成功就等于有房子、有车、在职场安逸。但这种成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就像三座新山,压垮了青春,让人难以呼吸。连爱情都成了问题。
青春应该多一点浪漫,少一点功利和现实,但现在的年轻人不敢,也不能。房价持续上涨,甚至给人一种错觉:“总理的话不算数,总经理的话说了算”。后来总经理们太过分了,总理着急了,房价急促的脚步才稍稍停了下来。房价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也许短期内房价会下跌一些,但展望未来,你对房价实际下跌持乐观态度吗?更何况,房价很容易达到每平方米3万至4万。跌不跌对普通人来说有什么关系吗?因此,“蜗牛屋”很受欢迎。
https://www.zbei.com/img/202303/202339945610.jpg
《阴谋》的另类走红也揭示了职场生存的不易。经过短暂的退却,资历又重新占据了上风。年轻人只能斗智斗勇,不敢在办公室显摆,但年轻人却是老张老李。外貌。
而对于蚂蚁来说,面对飞涨的房价和越来越难以实现的理想,他们可能又在听那首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当你感到外界的无奈,或许逃离北上广,回到相对安静的家乡,才是出路?
浪漫固然可爱,但面对女友一脸轻蔑的转身离开,浪漫在如今的年轻人身上能有多少说服力呢?
如果在一个时代,青春都很难被压制,那么我们如何能够在这个时代蓬勃发展呢?如果人群中的年轻人最先放弃自己的理想,时代的未来将会怎样?
【十】
经过30多年的改革,我们取得了很多进步,这些都是可以用数据证明的。
消息又取得了多大进展?用什么样的数据来证明呢?
当然,这不是可以用数据证明的事情,但标准还是太多了,比如是否有真正优秀的人才愿意在这里寄托自己的理想;再比如,无论日复一日的经历如何。尽管痛苦,但一段时间后,你会感受到社会进步的一点点成就感。
如果情况并非如此怎么办?
如果真正有理想和责任的记者总是感到痛苦,甚至在领导眼中是麻烦制造者,如果这样的人经常因为自己的理想和责任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安全感,那么理想和责任还能持续多久?
而如果理想主义者在生活的巨大压力和诱惑下变成了现实主义者;
如果现实主义者变成功利主义者,功利主义者变成投机者……
希望会变成绝望吗?理想是否已成为幻想?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然而,这仍然像一场噩梦。虽然是虚构的,但却会吓到清醒的人。
新闻事业的进步也需要信仰。
【十一】
社会有社会问题,我们都有自己的问题。
2000年即将到来时,上海的一家报纸请我为新千年写一篇寄语。当时我选择了两个关键词,一是反思,二是冷静。
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因为生存危在旦夕,荒唐的岁月一旦过去,一路上的伤口只是草草掩盖,我们来不及更负责任地处理,于是匆匆上路。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当我们的生存陷入危机时,这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
然而30多年过去了,生存已经不再是最大的问题。也许有一天,我们应该停下来,擦掉伤口上的灰尘,涂上酒精或者消炎产品,这样会又痛又刺激。然而,只有这样,伤口才能真正愈合,才能真正轻装上阵。
这是一种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
而另一个关键词是冷静,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安抚我们的心将是未来最大的问题。
上个世纪战乱年代,中国幅员辽阔,根本容不下一张安静的办公桌。但如今,在中国,很难找到一颗平静的心。
没有和平,就没有幸福,因此,在当今时代,和平才是真正的奢侈。
如果我们想要平安快乐,我们内心的问题终究是无法避免的。
【十二】
古人很聪明,早就把很多提醒写成文字,放在那里等着你。即使他们担心你不看,他们也只是将提醒放在汉字本身中。当“瞎”字拆开,就是“眼”和“死”。 “因为眼睛死了,所以看不见。这样想来,如果把‘忙’两个字拆开,难道你的心也死了吗?但是,现在的中国人,都是为了利益而忙碌。”于是,我不再敢说“忙”,因为一旦心死了,再到处奔波还有什么意义呢?
不过大家还是很忙,不知为何显得特别着急,所以都在抢。在大街上,在红绿灯前,我们经常看到太多的人争先恐后地闯红灯。但当他们到达对面时,他们又停下来等待同伴。原来他们并不着急,只是不得不赶。这已经成为我们很多人的问题。人们在微博上用144个字符表达自己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沟通也变得越来越短。即使 144 个字也太长了。很多人只是看了标题就成了“点击诱饵”。那么,下一步是什么?
对此,一位老人说得好:生命的终点都是一样的,谁都无法避免,有慢有快,但为什么中国人似乎那么急于跑到终点呢?
【十三】
在墨西哥,有一个寓言,离我们很远,但又很近。
一群人正在急匆匆地走着,突然,一个人停了下来。旁边的人很惊讶:你怎么还不走?
停下来的人笑道:我走得太快了,灵魂被抛在了后面。我必须等待。
是啊,我们都走得太快了。然而,谁会停下来等待呢?
如果走得太远,你会忘记自己当初出发的理由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