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zixun8 发表于 2024-10-22 10:31:55

关于正念冥想的简单 Q&A:科学解释、与宗教独立及歧途警惕

第一篇 关于正念冥想的简单问答 第 1.01 节 问:冥想是形而上学吗?是宗教吗?他会变得消极、逃避这个世界吗?

答:冥想不是形而上学。冥想时有一种形而上的感觉,所以有些冥想流派有形而上的元素。其实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冥想可以从科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和练习。同样,冥想和宗教可以彼此独立。

例如:冥想APP与苹果、亚马逊、谷歌、耐克、NBA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iOS有自己的正念统计专栏和心理治疗的冥想方法。

英国卫报发表了一篇颇为严厉的文章,批评正念运动让人们被动地对待公共事务,孤立地适应体制。

这是正念冥想的误导路径之一,它会变成犬儒主义。我们自己应该做不到这一点,但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第1.02节问:打坐是否意味着提神除杂?

答: 有这样的效果。 《自我控制》中说,冥想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灰质,显着增强意志力和注意力。这是冥想的初级阶段,但冥想的高级阶段才是重点。

第1.03节问:冥想高级阶段有什么用处?

一个:

1 经验:当一个想法、欲望、焦虑或恐惧出现在脑海中时,大多数人很容易被这个想法带走。禅修高级阶段的人,能够了解和觉知这个念头的起源、转化为情绪的过程、以及结果,并且基本上不受它的影响。

2接受:如果一件坏事给人们带来5%的痛苦,人们就不愿意面对和承受这种痛苦,并对这件事情产生逃避/抵抗/极端主义,而回避/抵抗/极端主义本身往往就能给人带来痛苦。 50%左右的负面影响远大于5%。冥想的高级阶段会让我们学会去体验和接受这5%,然后这50%就会自然消散。剩下的5%可能会逐渐自然消散。接受的结果是痛苦的消除,然后是更真实、更诚实地面对自己的自由。

3、开放性:《理》中说,要达到极度开放的心态,冥想可以接受现在的一切和未来的一切,从而达到开放的心态。

4、其他还有很多:比如缓解焦虑、缓解失眠等。

第二条 我的冥想之旅第 2.01 节接触冥想

答:几年前我尝试过冥想,并且是自己做的。一周后我不知道如何改进就放弃了。

B.我从四月底开始读《Flow》。我读了好几遍,也做了很多笔记,但理解还是有些欠缺。 《心流》第二章说需要高度集中力,所以我打算从提高集中力开始。 。

C.为了提高注意力,重读《自我控制》。书上说有三种方法:良好的睡眠、锻炼和冥想。多做运动可以增加大脑皮层的灰质,提高注意力和意志力。我了解睡眠和运动,但不知道冥想从哪里开始。

D.看到少数派的一篇文章:通过冥想改善生活健康,随时随地做大脑体操()下载潮汐APP开始学习

第2.02节 冥想第一阶段:提高专注力和意志力

跟随潮流,做冥想课程的基础部分。每天做一节课。如果你卡住了,第二天再做一次。经过几天这样的冥想和体育锻炼,我感觉自己的注意力精准、集中,视力慢慢像光束一样缩小,只能盯着眼前的一小块区域;我的意志力明显增强,想到该做什么就可以不假思索地站起来。做吧;整个人变得锐利起来。

第2.03节冥想的第二阶段:与接受的接触

在做《潮汐冥想基础教程》第五课“视觉想象”中的“山想象”时,我想象自己是一座高耸的大山,山腰上有树林和溪流,春秋雨雪流过其中。有人会评价我,但我作为一座山,雄伟、巨大,我不会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我可以接受它们,体验“山的平静”。

由此,我发现冥想还有一个高级阶段,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接受”。生活中很多让人痛苦、恐惧、焦虑的事情,其实本身并不算什么。困扰他们的是人们对这些消极事物的排斥和抵制。诱发负面情绪。抵抗的反义词是接受。如果你接受这些事情,它们引起的负面情绪就会消失。

那时我还处于接受的初级阶段,但是接受和不接受是有区别的。

第2.04节冥想的第三阶段:葛印卡学派的平等

我接受了让我痛苦了半年的事情,并从中解脱出来。我想接受更多,但这很难。接受某件事需要意志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对这件事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接受。还有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和隐藏在深海里的大事我还无法接受。这就需要我对他们有更多的认识。但我已经学完了潮汐的基础知识,所以我读了《葛印卡禅修学校荒岛十篇日记》(),并从中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接受。

更重要的是平等接受要求。我打印了这部分并将其贴在我的桌子上:

“以平等心如实观察它,而不是如你所希望的那样。(它如其所是,而不是如你所希望的那样。) 当有愉悦的感受时,不要指望它会持续;当有不愉快的感觉是你不想的。

第2.05节 冥想的第四阶段:正念行走

那时我几乎被困住了。我已经学习完 Tide 的基础知识了。一整天的葛印卡式冥想似乎不适合我。然后我接触到了冥想中的正念行走:

“走路的时候,不要想任何事情,只是仔细、开阔地感受周围的风景、脚下的触感、耳边的声音。”

这个很适合我,日常上下班的时候就可以做。甚至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都可以冥想。

第2.06节 第五阶段禅修:初觉

虽然这些天我没有冥想,但我一直在做正念行走。经过一番思考,有一天中午,当我躺在椅子上准备小睡时,也许是因为半睡半醒的时间是最敏感的时间,我意识到当说到“唐不想,你就是”,我感觉我的身体消失在虚无之中,我认识到了世界的面貌。有三四秒钟,我昂起头,感到崇高,为突然的开悟而哭泣。

也许这就是“无私”的状态,但我想“无私”并不是终点。很难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感觉。世界表面上看似差别不大,但本质上差别却很大。

第2.07节 禅修第六阶段:马哈希派行禅

除了葛印卡传承()之外,我还接触到了另一个分支,叫做马哈希传承(第1部分)E5%A4%A9-170-%E5%B0%8F%E6%97%B6%E5%86%A5 %E6%83%B3%E7%BA%AA%E5%AE%9E%E4%B8%8A /,下%E5%A4%A7%E8%84%91%E9%BB%91%E5%AE% A210-%E5%A4%A9-170-%E5%B0%8F%E6%97%B6% E5%86%A5%E6%83%B3%E7%BA%AA%E5%AE%9E%E4% B8%8B/),感觉比较高级。不同的是,你有空闲时间,至少7天,不需要和别人交流。比速度和进步。每天至少17个小时,坐禅和行禅交替。一小时的坐禅和一小时的行禅,不间断。其中,行禅、生命禅修和正念行走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更为彻底。于是我就这么做了,收获也很多。

第2.08节冥想第七阶段:总结三个要素:科学、现代性和逻辑。

冥想比较容易遇到玄学、灵性、神性等,然后误入歧途,忽略轻重缓急。这里需要科学;

如果只用两千多年前的佛经等古书来学习,会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时代总是在进步的,需要现代性;

在冥想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能够梳理分析出正确的结论并制定对策,需要逻辑。

第2.09节“正念冥想”中学到的存在/做事模式

我五月份买了《正念冥想》。起初我以为这本书有点鸡汤和玄学。我带着它去宁波几天,仔细地读了一遍。我觉得非常好,很基础,也很详细。我专注地阅读了“存在/做模式”这一章,学会了仔细理解存在,即不做任何事,不思考,只是沉浸在当下。我对着书呆了很久,整个人处于一种难以形容的状态。一种奇怪的状态,我的大脑和身体都微微发麻。

第2.10节第八阶段的冥想:第二次觉悟

我回到杭州,开始练习存在模式。我主要是听音乐,可以体会各种人心、别人的故事描述、行为艺术作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热情突然高涨。上去,泪水无法抑制地哽咽

感受:我看到的不一样。笼子里仿佛被打开了一条缝隙,看到了外面绚烂而真实的世界,这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2.11节第九阶段:能理解“流程”和“原理”。

我以前读过《心流》,我很努力地去理解它很多次,但还是不太明白。但这一次我回头一看,很容易就明白了。豆瓣上的王艾莉森也有类似的感受。作者在《理》中也主张禅修的重要性,其中有些部分只有禅修完成后才能理解。

第2.12节了解更深层次的正念

在小区里散步,做马哈希式的行禅,走完一段再回来看看

“如何仔细观察行走的细节而不过度分析?老师说,只要尝试“不要对我”的想法。这句话点醒了我。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一个想法,大家也可以平等对待。观察。”

https://img-user-qn.hudongba.com/upload/_oss/uePasteUpload/201807/3114/1533018628196.jpg

我突然意识到这一点,然后我据此又练习行禅。我觉得我对平等有了透彻的认识,我能接受以后遇到的一切,我明白了正念的意义。

第2.13节 理解正念的极端抽象以及其他人理解正念的主要障碍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不同的人对正念的理解不同,似乎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仍然停留在表面。然后我听了一些与正念冥想相关的播客。内容主要是我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上课。以正念的标准来看,它似乎有点不完整、有偏见和狭隘。但它有效。这种方法是从外向内进行的,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表面,然后再触及底层的基本部分。但我的工作是由内而外的,首先理解和体验底层原理,然后将正念融入生活,即延伸到表面的具体事物。详情见3.03。

第2.14节体验正念

我想做一些突破性的事情,所以在朋友的推荐下去了杭州的MAO,体验了一场后摇现场表演。

在那里,我看到了哥特式、洛丽塔式服装的女孩,平静微笑的T-girls,以及观众席上傲慢的同性恋者。我觉得他们接受了自己,我觉得我必须忠于自己。我的每一部分、每一点都是我的一部分。我第一次对自己达到了最彻底的接受。

然后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我达到了心流状态,意识到注意力是一切的根源。只有感受而不试图控制,你才能获得自由。人生要经历复杂的积累和正念的积累,才能实现自我成长。

第2.15节 逃离存在模式

之前学习存在模式的时候,对于一直处于做事模式的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我开始学会感受和欣赏生活。我也希望存在模式已经达到了更好的水平,可以自发地让我去做。我不需要刻意做任何事。

经过这些天的练习,我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我认为光靠自己是不够的。纯粹的存在模式很容易接近“自我”的一面。还有一些生命需要做一点事情来驱动,需要做一些事情来为存在创造更好的基础。

所以结论是存在模型也有其局限性。最好将存在\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为存在和做留下一些专属空间。

更好的存在带来更好的行动,更好的行动带来更好的存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2.16节 更深层次的步行冥想和正念可以无处不在

马哈希派的“行禅”已经成功达到第三层次,认识到行禅可以用在生活的很多地方,包括踱步、玩眼镜、踢腿、抖脚等。我也开始喜欢散步。豆瓣群“我们就是这么爱走路”,我经常在走路中获得正念或心流。

第2.17节总结

冥想并不是一种明显的、肤浅的、强大的东西,就像在未来增加一项技能或增强某些东西一样。更像是回头看,低头看,看过去的自己,低头看自己的基石和根源,弄清楚为什么、为了什么,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每一个念头的起源、过程和后果,剥去人类对事物的表面障碍,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是人类的基本东西,也是普遍的东西。

第三条 正念冥想的几个重要概念 第 3.01 节 对身体的感知

目前,所有学校都会先对身体做感官扫描,再深入一点,然后感知思想和情绪。感知是平静和接受的基础。

第 3.02 节 坐禅

现在我使用马哈希传统的坐禅方法:“首先注意腹部(和)的起伏。如果你的心走神了,如实标记它,例如“走神,走神”,或“思考”无论是观察腹部的运动(基本对象)还是分散注意力的对象,都是由浅入深,由粗到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如果你在思考,请标记“思考、思考”;如果你正在想象,请标记“想象,想象”;如果身体僵硬,就标记“僵硬、僵硬”,如果感觉烦躁,就标记“烦躁、烦躁”……疼痛、紧张、听觉、嗅觉、想活动身体、活动身体、舒适、不高兴、无聊、困倦、热、冷、回忆、想要放弃、焦虑、瘙痒……每一种感觉、思想、冲动、动机、行为都必须客观评价观察。重要的不是给它一个名字,而是完整、准确地捕捉它的存在和变化。 ”

第3.03节步行冥想

马哈希传承中的行禅:“观察和标记的方法与坐禅类似,但基本对象不再是腹部呼吸的升降,而是行走的脚步。一开始,您可以标记“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如果你比较熟悉,你可以更具体地用左脚标记一步的“上升和下降”,右脚也是如此。如果你比较熟悉的话,你可以用三个标签来标记一个步骤:“抬起、前进、摔倒”。 。你走得越慢,你的观察就越具体,每一步之间的区别就越清晰。”

这里的三关最好一层一层慢慢做。第二层有问题。当左脚落下时,右脚同时抬起。没有办法标记它。于是我等左脚完全落下,等一会儿,再抬起右脚。脚要标记。

同时,就像马哈希的坐禅一样,标记心灵的游移、思考、焦虑、怀疑等。

第3.04节 情感隔离与接受的区别

隔绝情绪,就是将情绪与自己隔绝,类似于道家的《桃上忘情》,这也是治疗水中毒的方法:堵塞。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张一鸣和马克·扎克伯格面无表情的面孔。更严格、更彻底。

接受就是放下情绪,去感受每一种情绪的流动,与情绪共存以获得自由。这就是大禹治水之法:节水。一个例子是《原理》的作者、桥水基金的创始人雷·达里奥(Ray Dalio)。放轻松,从长远来看不会有任何副作用。

普通人的情绪就像一大片水,困在他们里面,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即使在水中,它们也常常感觉不到水的存在。

接受就是河流变成风,看到所有的风,并尝试与风一起生活。有的风吹在脸上,使我走路困难,所以我只需加倍努力;有些风太大了,让我无法行走,所以我明白我真的无法行走,我会站一会儿。或者朝另一个方向走;有时我会被风吹歪,但我明白那是风,不是我。

第3.05节 接受与容忍之间的区别

1对象不同:宽容只容忍不好的、不喜欢的部分;接受就是对好与坏一视同仁,一视同仁地接受,不要因为好的而多停留一点,不好的就不想驱逐。

2个不同程度:宽容是允许这个东西挂在体外,放在客厅;接受就是让事物融入身体,融入胸口最深处,完全承受它带来的一切痛苦。

(ps:目前为止我见过最彻底的录用结果是漫画《大剑》的最后一卷,也就是第27卷)

第 3.06 节 平等

因为人类对一切事物都有情感、欲望和恐惧。他们无法观察、体验和接受他们没有一丝好恶的本来面目。当他们遇到好的事情时,他们想保留得更久,当他们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他们想保留得更久。只是想离开。久而久之,我忘记了事物本来的样子,甚至无法理解神对众生没有情感。我们还是需要以平等的心态去体验和接受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很多人潜意识里认为上帝/自然会赏善罚恶,或者会对你有利或不利。什么样的才能是上天的恩赐?也就是说,神对你我有情感、有目的、喜欢、不喜欢。事实当然不是。在神的眼中,你我与一切众生、石头没有什么不同。一切众生平等,没有情感,没有好恶,没有目的。是冷漠,甚至不是冷漠。

平等让我发现了很多人生的真理。我曾经以为自己可以是一面镜子,或者是一片湖,反射着异物。现在我感觉自己可以是水、是空气,沉浸在、触摸、触碰这些外界物体的本来面目。

第3.07节 接受与平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在禅修的高级阶段,有些流派是“受”,有些流派是“舍”。两者并不是替代品,也不可以相互替代,只是应用场景不同。

“接受”对应的是少数重要的事情。由于长期抵制或者回避这些东西,不愿意接触这些东西的真实本质,这些东西就被层层障碍包围着。接受是直接接触真实本质。

“平等心”对应的是大量抵抗力不是很强的小东西,可以直接到达真身。以一切众生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不贪善的部分,不因恶的部分而不愿离开。

“接受”需要穿过这层层包裹,把深埋在鲜血中的伤口挖出来,赤裸裸地呈现在你眼前,贴在你的心上,观察每一个细节,感受每一点疼痛。

接受是痛苦的,是难以面对的,是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但只有这样,用流血跨过这把刀刃,才能剥去沉重的外壳,获得解脱,获得自由。

正如毛姆小说《刀锋》扉页上的一句话:剃刀锋利,再好也难。智者有云,能渡的人却很少。

第3.08节 心流与冥想的联系与区别

连接:冥想体验并接受一切,不抗拒,获得放松;这类似于心流中强调将混乱思想的“高精神熵”减少到有序的“低精神熵”的过程。在冥想中,将所有注意力集中在那个小区域上。这也是《心流》中提到的状态,但不是通过心流来达到的。也可以看作是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区别:冥想强调“静”状态,而心流则注重心同向流动的“动”状态;冥想注重的是开放透明的心态,可以接受一切,而心流则注重的是生命过程中生命的意义。一种满足感,一种对命运的掌控感,一种自我强化和成长的感觉。因此,人们认为冥想和心流更类似于DNA的双螺旋结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相互缠绕、盘旋前进。

第3.09节 正念的极端抽象、基础和普遍性

正念就像数学一样,是抽象的,因此是普遍的。它是思维或感觉的较低层次部分。如果你掌握了底层,那么再看其他类似话题的表面的东西就显得不够简洁、准确、全面。

https://i1.hdslb.com/bfs/archive/3581844da904b53a0f910f669b6d932a17a9c759.jpg

所以,最好是直接去学习、了解底层的东西。另一方面,由于正念太抽象、太低层次,它也需要更高层次的抽象理解,需要读者将底层和表层联系起来。这个可以自己做。较少的。

因此,很多文章、书籍、付费课程只教授表面知识,不仅是因为他们自己可能看不懂,而且也是为了让观众能够理解。结果,观众在各个层面上徘徊,感觉自己似乎学到了很多东西。事实上,它几乎触及底层,很难发挥作用。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这种表面知识似乎是直接的、甜蜜的、诱人的。想要逃离这些陷阱需要很多时间。最好从一开始就追求本质。

第3.10节 我在冥想中遇到的几个障碍

1 在大海的深处,有一些我无法察觉的东西。

2 上周,我在冥想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但我反而感到有点平静和悲伤。想了很久,我决定暂时放下冥想,因为冥想可以接受、化解痛苦的部分、不清楚的部分、抗拒的部分,可以解除束缚。但当枷锁被解除后,新的虚空却没有任何东西占据。这与《卧虎藏龙》中的李慕白很相似:“在这次闭关期间,我一度进入了深深的寂静。我的周围只有光,时间和空间都不复存在了!我并没有获得开悟。相反,我被一种凄凉的悲伤包围着,这种悲伤超出了我所能承受的范围。”李慕白也是如此。他的死并不是因为得道就意味着死亡,而是因为他受到社会的束缚,对余秀莲的爱的空虚无法被填补。

关于1,我跟心理咨询师谈过,她说我心里还有壳,最深处的自我还藏在角落里,让我把这个自我释放出来。这可能是因为我无法感知更深层次的做事的原因。

关于2,我改变了策略,不再尝试更深入地感知,而是尝试接受它,仅此而已。

第3.11节冥想辅助工具

冥想蒲团:我还没买。我坐在瑜伽垫上,屁股下垫个枕头,感觉还好。

降噪耳机:强烈推荐,主要用于正念行走和存在模式。室内使用,护耳效果较好,如BOSE 35 II、索尼WH-售价1100~1400,JBL售价500以下。户外使用,可以使用便携Pro。我将这款索尼型号与 99 美元的 QCY L2 结合使用。

第四条 如何更好地开始并融入生活第4.01节良好的开始很重要

做一件事一开始,如果没有好的指导或者积极的反馈,往往不容易坚持下去。因此,建议有人参加课程,或者使用潮汐等线性课程清晰的应用程序。我使用潮汐冥想的基础课程,每天做一堂课,如果我不做,第二天我会继续做,直到做对为止。

第4.02节 冥想工具应一起使用

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包括人、冥想、锻炼、逻辑和工具。仅仅依靠单一工具是不够的。 APP最好有语音辅助引导;书籍和长篇内容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好的实践不可或缺,更要有导师和志同道合的伙伴。

第 4.03 节 正念冥想是关于融入生活

在无家可归者播客《059.冥想、祈祷与瑜伽:迷茫青年自助指南》中,多位嘉宾提到冥想应该融入生活,不仅要在冥想中体验和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更要让冥想融入生活。也将它们融入日常生活中。养成了体验和接受他的每一种情感和想法的习惯;他没有去山上精修几天,他觉得很有意义,回来后就停止了禅修,生活又回到了以前的样子。

正念应该慢慢积累,拥抱并接受越来越多的情绪和想法,直到达到心灵的自由。

大脑冥想与体育锻炼类似。每天这样做会给你带来好处。最好经常这样做。不进步就会退步。早上做,一整天都会有效果。每天冥想10分钟也有好处。

第 4.04 节 经验和学习,外在正念

由于正念的抽象性和基本性,不容易直接理解。幸运的是,正念也是极其普遍的。你可以从很多地方间接体验和学习,慢慢积累和理解正念。有多少颗星星,就有多少具体的例子。每天,我们都能发现正念在几个人(没有学习正念的人)的心底流淌。以下是一些:

A.阅读相应的虚拟作品,如接受度最透彻的漫画《大剑》第27卷;网络作家烟雨江南作品中的部分人物。

B.读文学作品,比如《渔父》中渔夫对屈原的对话:“圣人不停滞于物,而能与天地动。 世间皆浑浊,何不将泥淖净,使之清净?”众人都醉了,何不深思熟虑,放飞自我?”

C.外国文学作品,如毛姆的小说《刀锋》、《你就像一只飞过你山的鸟》。

D.阅读一些现有的长篇访谈。

E.相关播客,如智越做客的播客《有点不一样》的两集《去了南极之后,我学会了投降》和《原来我并不是真的“此时此刻”》 ”。

F.去看后摇现场,在这种场合你往往会更容易接受。

G. 结识相关人士。有些人没有系统地学习正念冥想,但结果是相似的。没有必要混淆。你可以尝试去体验和交流。

第4.05节 学习冥想的两种思考方式

上面提到了正念的极端抽象性、根本性和普遍性,以及理解正念抽象性的困难。让我们在这里更详细地讨论一下。

思维、正念和许多其他事物的结构是分层的。我们将模型简化为两层,底层 1 和表层 2。

1 极其抽象和基础,没有任何不能直接看到的具体东西,只有模型和理论; 2是每个具体事件的逻辑,可以呈现给大家。

以这种方式计算,2的面积至少是1的100倍,最后1和2可以覆盖它。

我的方法A是从1到2。首先了解1的抽象,因此1是2的基础,然后您可以使用1来理解2的一部分。1的抽象不太容易理解,而您通常需要使用2。反过来,通过特定的事件示例理解1,以便1和2互相回馈并互相确认,您可以逐渐填充1,并完全理解1,这都是正念的抽象性。

填充1后,1相对于2个具有极端的通用性,并且可以逐渐从2逐渐辐射到2中的每个位置,最终填充了1和2。

另一个方法B,可能很难发现1的存在,并且它一直在尝试填充2。在不从1的情况下获得反馈,它可能会慢,它可能会被卡住,它可能不会真正理解,并且可能是不理解的,并且可能获取想要的零件。很难说。

第4.06节的正念冥想来自更高维度

如果您只看正念冥想,似乎它具有巨大的作用,并且似乎是无所不能的。但是,一切都有其局限性。

我相信睡眠,运动,逻辑和冥想都是人类基础的一部分。他们每个人都不全能,而是必不可少的,不能互相替代。他们都对我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第五条其他问答第5.01节是正念冥想适合所有人吗?这对每个人有益吗?

第一种人:具有天生才华的人和家庭不断增长的环境。这种类型的人可以在不进行冥想的情况下取得类似的结果。它们可以更敏感并发展更好。他们没有心理障碍,也不需要非常需要冥想。可以生活得很好。

第二种人:大多数有障碍,抵抗,焦虑和缺乏心理自由的普通人。

幸运的是,有第三种类型的人:我们这些学到很多,可以通过获得的学习来触及或超越第一批人的人。

第5.02节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冥想的高级阶段吗?有哪些障碍?

如果您将问题更改为“每个人都可以做XX事情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根据我的观察,有以下因素:

1。我觉得我做不到/有点困难/它可能不会产生结果/也许即使我尝试了也不有用。

这通常称为“学习的无助”,这意味着在过去努力而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您逐渐失去了将来努力工作的动力。我以前有过,这更严重。在阅读了“小狗钱”之后,我开始练习其中的“成功日记”,也就是说,我每天都会写下一些成功的东西,我还培养了一种信念,即“努力工作会带来结果”。它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现在当我看到自己的目标时,我会更有动力。即使我沿途遇到了一些大挫折,在痛苦的崩溃后,我仍然会找到其他方法来继续努力工作。

2。没有足够的信息和知识。许多人对正念冥想一无所知。取而代之的是,诸如形而上学之类的刻板印象更受欢迎。

3。逻辑和科学不足。如上所述,您将在冥想期间遇到各种问题。例如,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会导致延迟。

4。有许多心理障碍,太多了。具体而言,建议并行进行心理咨询和正念冥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正念冥想的简单 Q&A:科学解释、与宗教独立及歧途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