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颜色的奥秘:视网膜感光细胞如何让我们看见五彩斑斓的世界
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取决于它反射的光的波长。对于频率较高的光波,如果通过眼睛看到的物体是红色的,折射的颜色就会是红色。频率较低的光波,如果你看到的颜色是紫色,那很可能就是紫色。
因为人眼的视网膜上有一层感光细胞,即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接收到的光波通过视觉通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到大脑的视觉皮层,产生200多种不同色调、20种不同饱和度和500种不同亮度的多彩视觉。
我们的眼睛可以通过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看到五颜六色的颜色。
如果一个人的视锥细胞出现了问题——无论是先天的遗传问题还是后天的疾病问题,那么他对光波(或颜色)的感知就会变得不同,因此可能会出现色觉异常。 。
色觉异常可分为两种类型:色弱和色盲。色盲是指缺乏辨别颜色的能力,色弱是指辨别颜色的能力减弱。
色盲是指无法区分自然光谱中的部分或全部颜色。红绿色盲是最常见的。红色盲的人无法辨别红色,绿色盲的人无法辨别绿色。
色盲分为全色盲和部分色盲(红盲、绿盲、蓝黄盲等)。
全色盲的人不仅无法辨别颜色,而且视力也会下降,这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而色觉异常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色觉缺陷。只有使用色觉检查工具(如下图)才能检查色觉是否有异常。
https://www.ednchina.com/d/file/news/2021-07-28/97a4c60e11502bde1e77af122d6ce807.jpg
1、色觉异常多由以下两个因素引起:
1、先天因素
色觉异常大多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一般来说,男性的感染率高于女性。
因为色盲的遗传基因存在于性染色体的X染色体上。比如孩子的爷爷是色盲,就有可能遗传给孩子,而母亲只是该基因的携带者。
2、后天因素
不小心造成眼睛受伤,或者患有一些眼部疾病,如白内障、黄斑变性、青光眼等疾病,都会影响正常视力,导致眼睛辨别颜色的能力下降,从而可能导致眼睛以发展色觉。异常。
2. 如果我的孩子无法理解颜色,我是否需要考虑色盲或色弱?
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视觉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但已具备视觉感知功能。几周后,孩子可以辨别黑白和模糊的颜色。不过,现阶段对颜色的识别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阶段来观察孩子对颜色的认知:
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1114%2F387c5a77j00r2jtwb002fd000v900kop.jpg&thumbnail=66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0至6个月:眼睛尚未成熟,但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色觉。
6个月至2岁:从4到6个月,宝宝的眼部肌肉和视网膜中的焊接细胞和视锥细胞逐渐发育成熟,外界的图像逐渐变得清晰,宝宝开始理解一些基本颜色,如黑、白、黄、红、蓝、绿等,颜色辨别力提高,尤其对鲜红色和黄色敏感。
2至3岁:两岁以后,孩子开始能够完成配色。他们会将相同的颜色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没有辨别过颜色,所以他们无法准确地知道颜色的名称。两岁半左右,可能会认识一种或几种颜色。
3至4岁:三岁是孩子色彩认知的关键时期。颜色的搭配和命名将会越来越成熟。三岁半以后,孩子就可以开始说出颜色的名称,但在谈论这些颜色时,有时会很模糊或不准确。
这个阶段的孩子说错颜色是很正常的。家长们不要太着急。只要我们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一般不需要带孩子进行特殊的色彩检查。因为这远不是色盲的真正诊断。
不过,虽然此时不需要带孩子进行专门的色觉检查,但家长还是需要定期带孩子进行眼部检查,看看孩子是否有斜视、弱视等问题。同时,他们还可以了解孩子是否有色觉问题。例外。
3. 如果确定我的孩子患有色弱或色盲,我该怎么办?
如果确定一个孩子患有色盲,那么我们需要确定他患有哪种类型的色盲。孩子们对各种颜色的识别能力如何?只有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因为色盲无法治愈,但通过佩戴辅助眼镜,孩子可以更好地识别颜色,这至少可以帮助他们减少生活中的不便。
孩子的眼睛问题确实不容忽视,所以家长要多加关注,发现异常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页:
[1]